高考成績不理想,家長逼校長退位,素質教育終歸敗給了應試教育
近些年,隨着國內教育的發展,素質教育成了有關部門呼籲的對象。不可否認,素質教育能夠提升大家的綜合素質,對以後走向社會會起到一定的正面引導作用。不過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擺在眼前,在當下唯分數論的人才篩選機制下,素質教育是否能夠得到有效實施,或者説以影響學習成績為代價的素質教育家長們是否能夠認同?真實情況或許並不是這麼樂觀。
隨着今年高考成績的公佈,大部分學校都先後製作了本校的高考“戰績”,以此來宣傳自己學校,為接下來的招生工作宣傳造勢。然而,南京一中今年卻並是那麼受當地家長待見。甚至有家長們在學校聚集給校方施壓,想讓校長退位。這其中又發生了什麼呢?
今年參加高考的考生是由2017年進入的高中,對於南京一中而言,他們的生源並不差,通過下表統計數據可以發現他們在招錄高一新生時,錄取分數線在當地能排到前3。然而再對比今年高考的400分以上的高分考生數量以及一本率,大家就能發現南京一中表現得並不是特別亮眼。
其中400分以上的高分學子人數甚至比不過570分錄取分數線招收學生的中華中學和南京十三中。而一本率也比不過589分錄取分數線招收學生的二十九中。這就讓家長們很詫異,為什麼好的苗子,最後卻沒有取得好的成績?所以很多家長在學校外聚集希望討一個説法。
素質教育終歸敗給了應試教育為什麼南京一中會出現這樣的尷尬情況,這還得與高校所實施的素質教育説起。南京一中相對比較注重素質教育,不像其他學校注重應試教育,南京一中在學生素質培養方面花費了一定的時間推行素質教育,於是相對而言學生們做題的時間少了,應試的壓力小了。原本這個出發點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反映到最終高考成績上,這就成了家長們發泄情緒的突破口。
畢竟南京一中今年確實考砸了,與此同時,它也確實不同於一般的應試教育。所以很多家長就開始質疑這是校長的問題,如果不是校長推行什麼素質教育,這些基礎好的苗子不會最終考成這樣。當大家都在接受應試教育不斷提升自己考試成績時,你卻偏偏搞一個素質教育,結果這些素質教育在高考中、在高校錄取中有用嗎?而也正因為如此,導致南京一中校方也確實不好反駁,只能反思。在現實面前,素質教育終究敗給了應試教育。
或許是迫於家長們的壓力,亦或是自身主動“反思”,最終南京一中方面給出了3點計劃。一是明年江蘇即將實行新高考,將組織廣大教師研究新高考,撰寫分析心得體會,為高三教學提供啓示。二是對學生的要求和管理方面將逐步加強,比如晚自習的時間就會延長到10點。這一點有那麼一點應試教育的味道了。三是對尖子生進行分層教學,組建專門團隊加強尖子生的培養,讓他們能夠在高考中取得優異成績,考上心儀的大學。
推行素質教育肯定是好的,但是有一個前提,那就是當今的人才篩選模式能夠考慮大家的“素質”,並將其作為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不然如果高考人才篩選機制依然採用唯分數論,那麼素質教育就真的不受家長們待見,甚至很多家長認為,既然這樣,為什麼不到了大學再實施素質教育?
另外,還有一個比較困難的點。如果素質教育在高考人才篩選中佔據一定的比重,那麼農村孩子怎麼辦?他們註定會吃虧,這就又體現出了教育的不公平。所以素質教育推行並沒有想象中難麼簡單。需要克服的困難有很多,其實仔細想想,或許真的到大學再加強這方面的培養會不會更得人心一些呢?
對此,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