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附中校長王殿軍:智慧家長對孩子放手而不撒手

全文長 3000 字,閲讀大約需要 4 分鐘

清華附中校長王殿軍:智慧家長對孩子放手而不撒手
當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已得到家長、學校和社會的廣泛認可。但是在具體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往往有困惑:應該管什麼不應該管什麼?怎麼把握家庭教育的“度”以達到好的教育效果?如何掌握對孩子既放手又不撒手的分寸,真正幫助而不束縛孩子的成長?這些都是值得每一位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思考的命題。

“直升機”和“甩手掌櫃”

都不利於孩子成長

現在的家庭教育存在兩種截然相反的情況:一類是“直升機家長”,恨不得全天候對孩子緊盯不放,事無鉅細安排得異常周密,試圖完全控制孩子的成長和發展過程;另一種情況則是完全不管,放任自流,家長基本不關心孩子的成長和表現,有的家長甚至把教育孩子的責任完全扔給學校,認為學校是專門的教育機構,把孩子交給學校就萬事大吉了。這兩類家庭教育方式都不利於孩子成長,都是家長沒有定位好自身角色,以致不能正確把握親子關係的界限。

“直升機家長”,是無形中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的私有財產或附屬品,沒有將孩子看作一個獨立自主的個體,覺得既然孩子是自己生的,就有權利決定和控制孩子的一切。

著名詩人紀伯倫在一首關於孩子的詩中寫道:“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孩子是與父母平等的獨立的個體,而不少家長常忽視了教育最為重要的目標之一是培養獨立人格。家長只有學會適當放手,給孩子獨立成長和體驗世界的機會,才能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甩手掌櫃”式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另一個極端,家長沒有盡到自己應盡的責任。孩子就像一株幼苗,需要園丁來澆水、施肥、除草,才能健康茁壯地成長,否則很可能中途夭折或長成一棵歪脖樹。家長既然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就應該承擔起為人父母的責任,從孩子出生起就給予他愛和關注,在需要的時候給予他幫助,孩子才能在成長中得到應有的滋養,煥發出蓬勃的生命力。孩子上學以後,學校只承擔了一部分教育責任,並不代表家長就可以完全撒手不管了;家長仍需要關注孩子在學習、生活、情緒等各方面的狀態,做孩子成長的陪伴者和堅強後盾。

表率、習慣和情緒,

是家長不能撒手的責任

今年全國兩會上,關於父母“持證上崗”的建議再度引起關注和熱議。養育生命、將孩子培養成人,可以説是這個世界上最為重要和艱鉅的工作。家長一方面要尊重孩子的獨立自主性,給他們充分的成長空間,另一方面也要盡到為人父母的責任和本分,絕不能對孩子放任自流,或者把教育孩子的責任完全推給學校。

身教重於言傳,家長要做好孩子的表率和榜樣。身為家長,第一個不能撒手的就是對自己的要求,時時鑑察自己的一言一行對孩子帶來的影響。父母關係、家庭氛圍、父母的心理健康狀況及為人處世的態度等,都對孩子產生着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的示範作用是別的教育無法替代的,也是別的環境無法提供的。僅對孩子説教往往沒有效果,行勝於言,家長用自己的行為給孩子做出榜樣才是最好的家教。

孩子的樣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孩子的問題很多時候映射的是家長的問題。所以家長在對孩子提要求之前,可以先反省一下自己:我對孩子提的要求自己做到了嗎?我平時的言行有沒有給孩子做出好的榜樣?

注重培養孩子的習慣,讓家教的影響更長久。在家庭教育中,家長還有一個不能撒手的,就是培養孩子的習慣。俗話説,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表達、閲讀和運動習慣的養成,會對孩子一生髮展帶來重大影響。

良好的語言表達習慣,對孩子的人際溝通和交往起到重要作用。有的孩子説話很衝,語氣生硬,讓人聽了不舒服,原因是平時沒有養成好好説話的習慣。家長在平時生活中要儘量避免家庭語言暴力,批評孩子的時候注意語氣和方法,不要動不動就“下結論”或“貼標籤”。

愛好閲讀的習慣,是通向優秀的路徑。孩子一旦開始閲讀,就進入了自主學習的狀態。閲讀不僅能增長知識拓寬視野,而且能增強人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練好閲讀的童子功,會使孩子受益終身。

堅持運動的習慣,不僅讓孩子身體強壯,培養運動中的團隊合作意識、規則意識、情緒控制能力等,還能塑造人的堅毅品格,是其他學科學習和活動不能替代的。最好能引導孩子練就一兩項能伴隨終身的體育特長或技能。父親在運動方面有先天優勢,應該發揮更大作用,多培養孩子對體育的熱愛。

關注孩子的情緒狀態,適時給予引導和疏解。有的家長可能覺得,孩子只要吃飽穿暖不生病就能健康長大,實際上並非如此,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也非常重要,對孩子成長有巨大影響。尤其在目前學業壓力普遍較大的環境下,學校和家庭要達成共識,充分重視和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共同促進孩子身心的健康平衡發展。

家長不管工作多麼忙碌、精力多麼有限,在孩子回家以後也最好能關注一下他的情緒,儘量為孩子創造一個相對和諧寬鬆的家庭氛圍。孩子在學校處於緊張競爭的氣氛中,回到家以後要讓他舒緩一下壓力,適度調節學習生活節奏。當感覺到孩子有情緒方面的困擾時,及時瞭解原因進行疏導,幫助孩子走出心靈困境。

家長適當放手,孩子才有成長空間

不少家長也明白對孩子的愛要有界限,但在實際生活中總是容易過度關注孩子,“關心則亂”,最後變成控制,使孩子喪失成長的空間和自主性。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來克服自己的控制慾,學會有智慧地適當放手。

不要包辦代替孩子的學業任務。大部分家長最關心的是孩子的學業,總想盡自己所能為孩子的學業進步提供幫助,這是人之常情,但是提供幫助一定要有界限、方法要得當。即使家長自身學歷高知識背景強,有足夠能力輔導孩子學業,也不能越俎代庖,對孩子的學業過於包辦代替或是嚴密監控。應儘量讓孩子獨立完成學習任務,既不讓孩子形成依賴性而失去學習動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有助於老師掌握孩子的真實學業水平。家長應允許孩子有做錯題的機會和失敗的體驗,讓孩子在失敗中總結經驗學會成長。家長不要成為孩子學習的監督者或學習助理,而是成為陪伴者,和孩子一起成長。

不要替孩子決定他的興趣愛好。在孩子的興趣或特長培養上,很多家長往往從自我出發,按照自己的喜好或功利化目的設計、決定孩子的興趣方向,沒有考慮孩子的天賦特性和真正興趣,導致孩子痛苦不堪。家長應該提供豐富的機會,讓孩子廣泛接觸各種項目;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孩子會隨着時間的推移、年齡的增長逐步聚焦,尋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愛好。只有真正的熱愛,才能激發人的潛能和創造力,也才能有恆心和毅力堅持。家長可以提供建議,但應該充分相信孩子的分辨和選擇能力,不要事事替孩子做主。

不要過多幹預孩子的學校生活。家長應尊重學校教育的專業性和規律性,對學校教育存在的問題可以建言但不要過多幹預。即使出於對孩子的關心,也不要在不完全瞭解情況的前提下,隨意批評學校或老師,那樣只會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對孩子在學校遇到的問題,要及時關注但不要反應過度。比如孩子如果遇到了校園欺凌,家長一定要提供保護和支持,但如果孩子只是和同學發生一些小矛盾,就不要反應過激,甚至把矛盾擴大化。可以提供化解矛盾的合理建議,同時也鍛鍊孩子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家長不要因為對孩子的保護欲而處處衝在前面,孩子總有一天要學會獨自面對風雨。

教育孩子是一個漫長又艱鉅的過程,做智慧家長不是一件易事,既要承擔為人父母的責任,又要把握好親子關係界限。總而言之,不能撒手的地方絕不撒手,應該放手的地方捨得放手。

文章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2020年6月11日第9版 家教週刊(作者王殿軍,系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31 字。

轉載請註明: 清華附中校長王殿軍:智慧家長對孩子放手而不撒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