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2月7日電 (記者楊愷、許東遠)28年,一對夫妻,只做一件事,雙雙成了勞動模範。
他們,就是上海的女足青少年人才培養伉儷——張翔和錢惠。經過28年的悉心守護,夫妻二人成功將上海普陀女足打造成中國足球的一道獨特風景。
他們是真正的勞模。2020年,擔任普陀區青少年業餘足球學校校長的丈夫張翔獲得“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此前,身為學校高級教練員的妻子錢惠也曾獲“上海市先進工作者”榮譽。
當年:你來教小學,我來帶初中
1993年,錢惠從河南省女子足球隊退役,在上海普陀區建立了第一支學生女子足球隊。當時,還是男友的張翔在上海霞飛劉光標足球俱樂部任教。張翔在看望女友之餘也幫助指導學生訓練,久而久之,他產生了與錢惠“並肩戰鬥”的想法。
“考慮到小學階段的球員升學之後就沒人帶了,我便主動申請調崗到普陀區工作。”張翔説。
自此,夫妻二人形成了明確的分工,錢惠負責小學階段的啓蒙工作,張翔則負責中學階段的系統培養,為高校和職業球隊輸送人才。
起初,足球項目在布點學校並未得到廣泛的理解。為了讓學生有更好的發展,張翔向校長立下了“軍令狀”:“五年之內球隊進入全國前三!”
經過張翔的精心指導,小球員們也不負眾望,在2003年第18屆世界中學生足球錦標賽上代表中國二隊獲得女足項目季軍,為女足成為學校的品牌項目奠定了基礎。
普陀女足的小球員正在訓練。新華社記者丁汀攝
體教融合的“一條龍”培養模式也並非一帆風順。2000年,原布點中學的初中部被取消,使得女足培養的中間階段出現了空缺。經過多方協調,他們最終選定了民辦梅隴中學。
儘管如此,仍有許多現實問題亟待解決。一些孩子升入公辦學校就讀,離開了球隊。“那些離開的孩子對球隊的感情依然很深,在家裏拿着過去參賽的照片回憶美好的瞬間。”張翔説。
為了不讓孩子們的足球夢就此中斷,錢惠一邊做家長的思想工作,一邊與教育主管部門溝通,最終解決了球員們的升學問題,將球隊重新聚攏。
如今,經過多年的發展壯大,一體化培養模式已涵蓋普陀全區新普陀小學、金沙江路小學、曹楊第二中學附屬學校、梅隴中學、曹楊第二中學五所學校。“現在,我們已經形成了小學、初中、高中的寶塔型結構,而且學校之間相隔不遠,方便學生訓練。”張翔説。
如今:一個當“嚴父”,一個做“慈母”
張翔與錢惠認為,好的足球教練不僅需要綠茵場上的教學相長,更需要在思想和生活上關心學生。
談及妻子對球員們無微不至的關懷,丈夫張翔不吝讚美之詞。由於錢惠所帶教的孩子年齡較小,時常需要她扮演“母親”的角色,為孩子梳頭、洗澡成了家常便飯。
“球隊剛成立的時候沒有住宿,條件十分艱苦。我只能帶着孩子們到廢舊的小旅館頂着塑料布給她們洗澡。”錢惠回憶。
張翔指導學生訓練。新華社記者丁汀攝
錢惠的首批弟子、前國家隊隊員張穎對當年的情景仍記憶猶新。“當時我們訓練還是在地方不大的‘土’場地,上面還有一粒粒的小石子,外面是煤渣跑道。”她説,“但是錢老師從出早操到晚自習,幾乎是24小時圍繞着學生,我想沒有多少教練能夠做到這一點。”
與妻子錢惠不同,丈夫張翔則更像一位“嚴父”。與孩子的朝夕相處讓他變得與學生心有靈犀。“有時只需一個眼神我就知道孩子心裏有事。”張翔説,“前不久有三個隊員從我身邊經過,我一看就感到不對勁。原來幾個孩子為了逃課跟老師撒謊要提早訓練。”
錢惠坦言,自己和丈夫也會因為教育理念的不同產生爭執,但夫妻雙方彼此都能理解對方的出發點。錢惠形容張翔“更有大局意識”,而張翔也懂得妻子對學生的體貼關懷。
“我覺得這只是因為我們所帶教的年齡段不同導致的差異。我或許更關心學生未來的出路,即使她們將來不能踢職業比賽,也能進入一所理想的大學。”張翔説。
對昔日恩師的教學理念,張穎表示認同。“當年老師對我們的嚴厲如今看來都是值得的,畢竟技術都是練在自己身上的。”她説。
雖然偶有分歧,但學生的心理健康是夫妻二人共同關注的話題。錢惠告訴記者,除了在訓練場上為人師者外,身為教練有時也需要扮演家長與學生之間的橋樑。
“我們曾經也有過中途退出的孩子,甚至想要休學。”錢惠説,“後來在和家長溝通的過程中發現,由於孩子的媽媽學歷很高,總是用自己的標準來要求孩子,無形中給年幼的孩子增加了許多壓力。”
錢惠認為,如今的學生不缺少鼓勵教育,但在挫折教育上還存在不足。“在足球場上,冠軍只有一個,其餘的隊伍某種意義上都是‘失敗者’。所以我覺得,足球運動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挫折教育。”丈夫張翔補充説。
未來:我們培養了奧運選手,還想培養清北學生!
當被問及未來的職業發展時,張翔與錢惠毫不猶豫地表示,要將足球青少年人才的培養作為自己畢生的事業。
錢惠告訴記者,自己目前已將人才選拔延伸到了幼兒園階段。她介紹,現在每週都會有足球學校的教練員到幼兒園幫助輔導帶教,讓更多孩子認識足球。“在幼兒園,不論是老師還是小朋友對足球興趣都很濃。我們讓他們先從‘玩’球開始,打一打三分的小比賽,也開展一些足球嘉年華活動。”錢惠説,當前的足球環境比起過去有了很大改善,許多年輕家長在現場觀賽後都願意讓孩子參與足球運動。
“我們的教練在激發孩子興趣的同時,其實也在選才。選才是最重要的,這是成功的一半。我們在幼兒園發現苗子以後,再進行系統的訓練。目前已經有兩個女孩子週末到小學和我們一起訓練。”錢惠説。
錢惠為隊員們示範動作。新華社記者丁汀攝
不僅是挑選球員,年輕教練的培養也是擺在夫妻二人面前的重要課題。“但説實話,當一個好的教練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確實需要捨棄很多東西。不但如此,還要能刻苦鑽研,訓練得法。所以我常説優秀的教練員需要愛心、耐心、關心、恆心才能堅持下來。”張翔説。
前國家隊隊員徐雯佳如今也成了一名足球教練,至今仍記得老師當年的諄諄教誨。“老師當年一直告誡我們踢好球之前要先做好人、讀好書,這也是我們普陀女足的精神傳承。”她説,“普陀女足能有今天的成功,離不開兩位教練舍小家、為大家的無私付出。他們是真正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足球事業的發展上。”
經過近三十載的細心耕耘,張翔與錢惠培育的學生中有21人入選國家隊,38人進入上海市隊,68人進入復旦大學、上海大學、東華大學、上海體育學院等國內知名高校。
桃李滿天下的張翔、錢惠夫婦仍有自己尚未完成的心願。“現在不論是奧運會、亞運會還是全運會,都有我們培養的學生參賽。現在我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培養幾個清華、北大的學生,這樣我就能完美退休,也實現了我體教高度融合的夙願。”張翔笑言。
文字編輯:張悦姍
新媒體編輯:吳俊寬
簽發:梁金雄
版權歸新華社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