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愛國之前涼,東晉退守江南,為何還能在西北保有一塊國土!

由 時愛蘭 發佈於 經典

西晉滅亡後,司馬睿在江南建立了東晉,而整個中原地區陷入了混戰,五胡十六國紛紛登場,各族百姓生靈塗炭。不過,東晉雖然失去了半壁江山,但仍然在西北地區保有一塊國土,這就是前涼政權。
前涼政權是涼州刺史張軌建立的,張軌是西漢常山王張耳的第17世孫。張耳是劉邦的女婿,對劉邦十分恭順。八王之亂時,張軌不願捲入混戰,向朝廷請求出任涼州刺史。

涼州是西晉最偏僻、最貧瘠的國土,又與胡族相鄰,戰事不斷,一向不受高官的歡迎。而張軌在涼州恩威並施,不僅獲得當地民眾的支持,還掃平各路盜賊,使涼州迅速安定下來。
張軌推行儒家教育,輕徭薄賦,更重要好是他恢復了漢代的五銖錢,代替原先容易損壞的布匹貨幣,使涼州的經濟得到很大的發展。涼州一時之間成為了西北的經濟繁盛所在。

張軌一直沒有斷絕對西晉朝廷的錢糧賦税,在八王之亂中,只有他堅持這麼做。張軌還多次派兵勤王,受到朝廷的嘉獎,封他為西平公。
張軌死後,兒子張寔繼承了張軌的職位,也繼續張軌的各項政策,使涼州成為亂世中難得的世外桃源。中原的百姓、士紳富商、宗室世家紛紛逃往涼州避難,使漢家禮儀、典章法規得以延續,這是前涼對歷史最大的功績。

西晉滅亡時,晉愍帝給張寔寫了一封密詔,賜予他承製封拜殺伐的特權。簡單地説,張寔可以稱王稱帝了。但張寔堅決拒絕了部下們的勸進,仍以晉臣自居。
東晉建立後,張寔雖然向司馬睿稱臣,但沿用西晉的年號,有別於東晉,至此該政權被稱為“前涼”。

在亂世中,前涼雖然人口不算多,但戰力出眾,使各方政權都不敢小覷。涼州自古便是民風剽悍之地,東漢的董卓、馬超都是涼州軍馬,曹操割須棄袍,差點栽在馬超手裏。
前涼在鼎盛時期,疆域“南逾河、湟,東至秦、隴,西包葱嶺,北暨居延”,面積達到120萬平方公里。成為西北最為強大的政權。

張氏世代尊晉朝為正朔,直到張祚在公元345年稱帝,敗壞了張氏的名節。但張祚在稱帝第二年就被殺,暴屍路邊,國人皆棄之。
前涼政權又回到了正軌,繼續向東晉稱臣。為了能夠和東晉聯絡,張氏不惜向成漢政權的李雄稱臣,以便借道。

前涼最後在公元376年被前秦苻堅所滅,也就是淝水一戰成名的那個苻堅(反派大boss)。前涼政權歷經75年,是五胡十六國時期,中國北方保存漢族傳統文化最多的地區,值得永遠被後人所銘記。
參考文獻:《二十四史之北史》《晉書· 列傳 五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