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冷靜下來,釐清事實的關鍵要素之後,才可能做出準確的思考,避免類似悲劇的重演。
滿分通過托福考試,入學有“美國南部哈佛”美譽的埃默裏大學後僅一個多月,20歲的中國留學生張一得於2021年3月5日在當地突然去世。
網絡輿論迅速發酵,原因在於張一得並不是個一般的“高材生”:他的父親是廣州知名育兒博主“一得他爹”張嶽,張嶽十多年來當全職爸爸,在鄉下的農莊裏培養出了優秀的兒子。張嶽的經歷在網絡育兒圈非常有名,被不少父母奉為教育子女的榜樣。
張嶽(左)在兒子張一得的高中畢業典禮上。
公佈此事的埃默裏大學學生報“The Emory Wheel”並未提及張一得去世的具體原因,只用了一個詞“意外”(accident)來描述;而其父張嶽也沒有向外界做説明。但一些消息漸漸流出,部分網友推測張一得可能因抑鬱症自殺,進而把矛頭指向其父的教育方式,許多自媒體紛紛撰文指責攻擊張嶽。有網友稱“雞娃的精神偶像崩塌了”“這是雞娃界的至暗時刻”,有的甚至稱張嶽是“父愛恐怖主義”。
事實果真如此嗎?
在農莊十幾年培養出優秀孩子
張一得和他的爸爸很早就走到了媒體的聚光燈下。從多家媒體的報道中,人們得知:在兒子一得還不到一歲的時候,張嶽與妻子離婚。隨後,他辭去了企業管理人員的職務,賣掉城裏的房子,放棄高薪工作,帶着兒子去了郊區。在那裏,他修建農莊,自給自足,當起了全職爸爸,堅持了十多年,一直到現在。
張嶽和小時的張一得。
從報道和張嶽個人社交網絡的展示,人們可以知道這位父親對孩子全方位的點滴關懷。他把孩子成長中的許多標誌性物品收集起來做成了一個“小小博物館”:兒子的第一雙鞋、第一個玩具,獲得的獎狀獎盃,媒體對他報道的原件……張嶽用20多萬張相片記錄下了兒子的成長,拍壞了5台相機。
“小小博物館”的收藏。
他説:“在兒子的童年期,十年裏,每天給他做的菜,永不重複。每個景色菜的創作,來自他當天的生活成長過程故事,每個菜都帶着一個開闊深遠的知識面、開拓引導方向,自然也就是他當天成長學習的日記。”
張嶽為兒子做的“景色菜”。
農莊裏的飯菜是這樣用柴火燒出來的。
漸漸地,“一得他爹”農莊出了名,許多家長帶着孩子來參觀學習。當“農莊莊主”意味着收入微薄,只能靠種田、養殖、撿破爛、幫鄰居修理花園掙錢養活自己和孩子。張一得從幼兒園開始就是上的私立國際學校,高昂的學費來自認同張嶽的朋友們的眾籌,張嶽在之後的多年間慢慢歸還了這些錢。
張嶽在廣州鄉下的“一得他爹”農莊。
張一得也從小就非常爭氣。他會做飯、能下田,3歲就學會小學課程,日常在家中用英語與父親對話,在學校的成績一直非常優異。高中時,他獲得一年20萬元的獎學金,可以負擔自己的學費和生活費。
他的優秀不只體現在學業成績。張一得的高中就讀於蘇州一所國際高中,2018年,該校曾在微信公眾號公佈過張一得的表現:託福首考114分,其中閲讀口語雙滿分;杜克大學數學競賽三等獎;他參加了自行車比賽和辯論賽,取得好成績;他還是足球隊的守門員,獲得過盃賽MVP等。
這對父子的善良也給了旁人很深的印象。張一得喜歡騎摩托車,他在業餘時間考到了摩托車駕照,但他並不想成為摩托賽車手,而是更想成為為救護車保駕護航的人。於是,他又參加培訓,考下紅十字會義務急救證書,參與義務活動。張嶽的農莊,為自閉症兒童打造了一個感統訓練場,永久免費,幫助這些孩子訓練視聽能力、提高運動能力。
張一得喜愛騎摩托車。
在一次訪談節目中,主持人問張一得:“你的父親把你培養成了一個非常優秀的孩子。但是如果有一天你對父親説‘爸爸,我在蘇格蘭牧羊也很幸福’,你覺得他能接受嗎?”
“他一定能接受,他一定能。”張一得笑着回答:“一直以來,他對我沒有功利上的要求,他當然對我有要求,但他只要求我三觀要正,要成為一個善良的人。他對我唯一的希望就是,我能夠成為找到我自己的人生價值、人生目標的人,只要我自己開心就好了。”
張一得到埃默裏大學選擇學習的是哲學專業,這也跟他想尋求人生的目標和意義相關。
張嶽曾在朋友圈中透露過他的人生觀和育兒觀:“於己習老子李聖蘇子淵明,於兒脱舊俗看西洋成百技。”意思是:他負責向聖人學習,而孩子則學會自己看世界。
張一得究竟為何離世?
張一得去世後,不少網友和自媒體作者翻出張一得向美國大學發出的入學申請書,引用其中的段落,認為他很早就生活得不開心:在申請書描述裏,張一得小時候在家裏時,蟲子會在晾曬的衣服上產卵,他只得把它們刮掉;屋頂是金屬的,每到下雨天電閃雷鳴時,他就很害怕。網友還指出:張嶽曾經説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在4-7歲這個階段,孩子和他説需求,他是假裝聽不見的,必須要寫出來或者畫出來,他才會回應。
張一得小時在農莊裏喂鳥。
張一得的同齡人好友艾力(化名)向媒體記者訴説:他本人曾有抑鬱症,他很早就知道張一得患有抑鬱症及患病原因,一開始不提及這些,是不想讓任何人再受到傷害。“但看到網上的輿論,我不得不站出來。那些詆譭和揣測,對於大家來説都是二次傷害。”
艾力始終記得,過去張一得只要一提起爸爸,言語裏都是滿滿的愛。“一得的爸爸也非常愛他,對他過去十多年的成長几乎是全身心投入。”
2019年,張嶽在農莊裏回憶過去。圖源:廣州日報。
張一得出國前,從廣州回到蘇州,大家聚在一起為他開歡送會,艾力感到他很開心。“那時他的抑鬱症其實已經好轉了。在他出國後,我們雖然交流不多,但感覺得到他在國外過得還算平靜。所以聽到噩耗時,我們起初都以為這是一個玩笑。他有時就愛和我們開玩笑。”艾力説。
得知兒子去世的消息後,張嶽一度無法入睡進食;不久前,擔心他安危的好友將其接到家中24小時輪流照護。張一得高中和大學時期的好友們也陷入巨大的悲痛,其中一位好友更是因經受不住打擊,住進醫院。
隨後而來的就是網絡上對張岳父子甚至張一得同學好友的攻擊指責。
從3月初以來與張嶽一直保持溝通的廣州日報記者表示:即便是在輿論攻擊最激烈的時候,張嶽反而還會寬慰記者“沒關係”:“目前不必説什麼,我不會感到有什麼傷害到我,我們父子永遠同在就好了,不需要解釋什麼。”
兒子去世幾天後,張嶽寫了一封《致埃默裏大學Dave的同學們》的公開信(Dave是張一得的英文名)。信中説:“他一生中所有的決定,我都是無條件地尊重、認同、接受,包括這一次,他最後的這個決定”。
目前,張嶽把微信名“一得爹”改回了自己的名字,也換掉了寫有“一得他爹”四個字的頭像。
在筆者看來,張嶽的教育方式乃至在兒子去世後寫的這封信裏的隻言片語,引起許多人的激烈爭論並不奇怪。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與每個孩子特性匹配的多元化教育方式才是合適的,對於某種理念,人們可以見仁見智地討論。
但是,在張一得去世的原因尚不明確的情況下,有些網友就先入為主,認為“父親的雞娃害孩子得了抑鬱症、害死了孩子”,指責這是“父愛恐怖主義”;一大批自媒體就開始以“抑鬱症假設成立”為前提,煞有介事做各種長篇分析,這顯然只是一種對張岳父子的網絡暴力、冷血消費。
唯有冷靜下來,釐清事實的關鍵要素之後,才可能做出準確的思考,避免類似悲劇的重演。這才是對張一得“探求人生的價值和意義”願望的最好尊重。
部分資料來源:廣州日報
新民週刊
編輯 唐夢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