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等十五部門印發《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光明行動工作方案(2021—2025年)》,聚焦近視防控的關鍵領域、核心要素和重點環節,聯合開展八個專項行動。教育部還發布了《學前、小學、中學等不同學段近視防控指引》,明確不同學段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要點,着力提高兒童青少年用眼行為改進率和近視防控知識知曉率。兩則文件提到:學校使用電子產品開展教學時長原則上不超過教學總時長30%,原則上採用紙質作業;建議0-3歲幼兒禁用手機、電腦等視屏類電子產品;小學生低年級連續讀寫應不超20分鐘。
八項專項行動包括
一是引導學生自覺愛眼護眼。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和户外活動,每週參加3次以上中等強度體育活動,養成良好生活方式,保持充足睡眠、不熬夜、少吃甜食,自覺減少電子產品使用。
二是減輕學生學業負擔。引導家庭配合學校切實減輕孩子學業負擔,不盲目參加課外培訓、跟風報班,根據孩子興趣愛好合理選擇。
三是強化户外活動和體育鍛煉。着力保障學生每天校內、校外各1個小時體育活動時間。鼓勵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每天開設1節體育課。建立完善全國兒童青少年體育活動體系,指導各地採用多種形式和途徑開展兒童青少年健身科普工作,吸引更多兒童青少年到户外參加體育活動。
四是科學規範使用電子產品。指導各地落實《關於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確保手機有限帶入校園、禁止帶入課堂。學校教育本着按需的原則合理使用電子產品,教學和佈置作業不依賴電子產品,使用電子產品開展教學時長原則上不超過教學總時長30%,原則上採用紙質作業。家長加強對孩子使用手機的督促管理,引導孩子科學理性對待併合理使用手機,形成家校協同育人合力。
五是落實視力健康監測。建立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監測數據庫,每年開展全國兒童青少年視力動態監測,努力實現縣(區)兒童青少年近視監測全覆蓋。
六是改善學生視覺環境。指導各地改善教學設施和條件,落實教室、宿舍、圖書館(閲覽室)等採光和照明要求,鼓勵採購符合標準的可調節課桌椅、坐姿矯正器,為學生提供符合用眼衞生要求的學習環境。
七是提升專業指導和矯正質量。發揮醫院專業優勢,不斷提高眼健康服務能力。制定跟蹤干預措施,檢查和矯正情況及時記入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電子檔案。發揮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作用,開展近視防控科研攻關,加強防治近視科研成果與技術的應用。
八是加強視力健康教育。發佈不同學段近視防控指引,教育引導兒童青少年形成科學用眼行為習慣。以開發義務教育階段健康教育視頻課程為基礎,建立全國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教育資源庫。支持鼓勵學生成立在學校內部活動的健康教育社團,開展視力健康同伴教育。
不同學段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要點
0—3歲幼兒應禁用電子產品
學前階段,從加強户外活動、控制電子產品使用、遠離幼兒園小學化、保持睡眠和膳食營養、建立眼健康檔案等5方面,突出“呵護引導,快樂成長”,有針對性指導0—6週歲學前幼兒和家長科學有效防控近視。其中,建議0—3歲幼兒禁用手機、電腦等視屏類電子產品,3—6歲幼兒也應儘量避免接觸和使用。托幼機構儘量避免使用電子屏教學。對於學習鋼琴等樂器的孩子,琴譜字體要儘量大,保證練習時環境光照亮度,每次連續練習時間不超過20分鐘。及時為幼兒建立屈光發育檔案,三歲後每3—6個月定期監測視力和屈光發育情況,發現異常應及時就診。
小學生低年級連續讀寫應不超20分鐘
小學階段,從增加體育鍛煉、注意用眼環境和保持讀寫坐姿、減輕學業負擔、嚴選讀物材質和字體、控制用眼時間、均衡膳食和規律作息、定期監測視力、科學矯正近視等8方面,突出“習慣養成,積極預防”,有針對性指導6—12週歲小學學生和家長科學有效防控近視。其中,提出低年級段小學生每次連續讀寫不超過20分鐘,高年級段小學生每次連續讀寫不超過30分鐘。休息時應走出教室進行户外活動或遠眺。小學生每年應進行2—4次視力檢查。
中學生連續讀寫應不超40分鐘
中學階段,從掌握愛眼護眼知識,做到勞逸結合,嚴格採光照明標準,控制閲讀時間和電子產品使用時長,養成規律、健康生活方式,加強近視普查、防範高度近視,不迷信近視可治癒廣告、科學矯正近視等8方面,突出“主動參與,科學防控”,有針對性指導12—18週歲中學學生和家長科學有效防控近視。其中,提出牢記“20—20—20”原則,近距離用眼20分鐘,要注意看20英尺(6米)外的遠處物體20秒鐘放鬆眼睛。中學生應控制持續閲讀和書寫的時間,每次連續讀寫儘量不超過40分鐘。平常閲讀時儘量選擇字體大小合適的紙質讀物,字體不宜過小,材質儘量不要有反光。使用視屏類電子產品時,儘量選擇大尺寸的屏幕,保持50釐米以上的注視距離。初中生每年應進行2—4次視力篩查。高中生近視發生率明顯增加,近視戴鏡矯正後應定期複查,儘量每半年複查一次,控制近視發展,避免成為高度近視。
編輯:吳金嬌
責任編輯:姜澎
來源:教育部官網、央視新聞客户端
圖片:文匯報圖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