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玩耍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認識這個世界的方法。玩耍的本質是孩子建立自己對於事物認知的直接經驗。通過種植,孩子能夠知道土壤的作用,感受土壤的温度和濕度,感悟一顆植物的成長,感受生命的神奇;通過積木,堆沙,繪畫等遊戲,他能夠將自己對世界的看法,通過各種形式表現出來,這也是我們瞭解兒童心理發展和興趣愛好的途徑,通過外出旅遊,參觀博物館,孩子能夠初步感受世界自然風光和人文文化,在今後再次進行遊覽時會有更深刻的高遠的思考;在職業角色扮演的遊戲中,我們會初步看到孩子的職業傾向,這對於家長今後對孩子的學習引導和職業選擇是有參考意義的。
2.通過玩耍建立和諧親密的親子關係。玩耍不僅是孩子的天性,而且是孩子的權利,更是孩子擅長之處。在家長和孩子的遊戲中,家長可以通過一問一答,角色互換,共同解決遊戲中的問題,分享一天中的故事,一起玩益智遊戲(下棋,拼圖,積木,簡單的編程等)等方式和孩子溝通,從而更加了解彼此,建立信任和親密的親子關係。
3.通過遊戲機制培養孩子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在玩遊戲的過程中,通過積累積分,懲罰機制,獎勵機制來培養孩子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需要注意的是,要控制孩子玩耍的時間,並將時間管理的概念慢慢教給孩子。例如,每天可以玩兩次國際象棋,如果勝利,則可以積累金幣用於買書,如果失敗,則需要和家長一起做一次家務。這樣,獎勵機制能夠激勵孩子進行閲讀;而懲罰機制能夠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並且在家庭勞動的過程中培養孩子自立自理的能力,增進親子關係。
4.學習的本質是見解學習前人積累的經驗。我們通常意義上的學習,是指學校教育中的學習。在學校教育中,教師將課本上的知識系統地有計劃地教授給孩子,孩子學習的深度、難度和廣度會逐漸螺旋上升(螺旋上升是目前我國大部分中小學教材的結構)。課本上的知識是前任經驗的總結,理論的簡化,文化創造產品的梳理,通過這些知識,孩子能夠建立起系統的對於世界的認知。例如在兒童時期,他只能感受到泥土的温度和濕度,但是在初中,他會知道土層結構(地理)和土壤成分(生物),在高中,他會知道土壤成因,您看,這知識就是螺旋上升,逐步深入,逐漸從外表現象到內部理論,不斷髮展學習的。如果孩子出現沉溺於某項遊戲或者興趣愛好的時候,需要及時引導。1.在玩耍之間和孩子約定玩耍的時間(或者次數),這個時間不能太長,比如把孩子帶到幼兒長玩耍一整天,這樣對於孩子建立多維度的清晰簡單的認知是不利的。而且,長時間專注於一個事情,孩子很容易疲憊,可能會影響第二天的幼兒園課程;如果這個玩耍(例如下棋)使得孩子沒有時間運動,這樣對於孩子的身體發育也是不利的。2.建議家長使用其他玩具或者別的事情來轉移一下孩子的注意,讓孩子的大腦和身體都放鬆一下。3.注意玩耍環境中的安全隱患。
總而言之,個人認為,在兒童時期,還是以有引導的玩耍為主,系統的知識學習可以放在學前班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