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17萬土爾扈特人東歸回到中國,那些留在俄國的,後來的命運如何?

由 無英 發佈於 經典

在我們祖國的西北邊陲新疆,生活着一羣蒙古人。雖然是蒙古人,但卻跟萬里之遙的卡爾梅克人有着非常近的血緣關係。

因為二者是血濃於水的同族,他們是在清朝的時候從歐洲伏爾加河流域歸來的同胞。


提起卡爾梅克人,大家就會想起歷史上非常有名的17萬土爾扈特人東歸事件。

明朝末年,草原上的準噶爾部發展壯大,開始對土爾扈特人虎視眈眈,企圖把他們一舉吞併。

1616年,土爾扈特人不得不離開生活了千百年的新疆塔爾巴哈台故土,走過萬水千山來到了當時還沒有被沙俄染指的伏爾加河下游一帶,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土爾扈特汗國。

可是好景不長,土爾扈特汗國建立沒有多少年,沙俄就開始向東南擴充疆土,沙俄比準噶爾還要強大,土爾扈特汗國不得不俯首稱臣。

沙俄對土爾扈特人採取高壓政策,殘酷剝削壓迫,沒收他們的財產,侵吞他們牧場,剝奪他們的自治權利。不僅如此,沙俄還強迫土爾扈特子弟當兵,走上前線,跟各路歐洲國家和奧斯曼帝國打仗,充當他們的炮灰。連土爾扈特人信仰藏傳佛教的權力也被剝奪,逼迫他們改信東正教。

土爾扈特人是個崇尚自由的民族,面對沙俄的壓迫,他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與此同時,他們心裏也產生了回鄉的念頭。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秋,有個好消息傳來,老家一帶的準噶爾人被清朝打敗,趕走了不少,土爾扈特汗王渥巴錫在部落長老們參加的會議上做出決定,擺脱魔爪,回到祖國。

1771年,土爾扈特部開始付諸行動,位於伏爾加河東岸的17萬人,在渥巴錫的帶領下排除千難萬險來到祖國時,已經在沿路的戰鬥中損失到剩下了8萬餘人,他們受到了大清的熱烈歡迎。這時候準噶爾汗國已被滅亡,土爾扈特部就在原先的家鄉新疆安頓下來,開始了新的生活。

當時土爾扈特人生活在伏爾加河兩岸,東岸的土爾扈特人回到了中國,西岸剩下的部族卻因為河水臨時解凍,無法過河,被迫留在了俄羅斯。


那麼,被迫留在俄羅斯的土爾扈特人後來的命運如何呢?

沙俄得知土爾扈特人"叛逃"後非常惱火,由於害怕留下的土爾扈特人繼續叛逃,或者舉行武裝起義,沙皇命令俄軍對土爾扈特汗國進行了全面佔領,隨即進行了血腥鎮壓,

留下來的很多土爾扈特人房子被點燃,青壯小夥被抓走上了前線,婦女遭到強暴後被開膛破肚,倖存下來的被帶走賣給俄羅斯人為奴,小孩也被迫去做了苦力。那些無力反抗的老人和嬰兒也無法倖免,被拖到大街上用刺刀斃命。草原上到處都是血腥,鮮血把草地都染紅。

但在俄軍開始大屠殺之前,許多土爾扈特人已經有了預感,因為東岸的同胞逃走以後,沙俄不會善待他們,一定會進行殘酷鎮壓。於是不少年輕人扶老攜幼四散奔逃,暫時擺脱了魔爪。

經過幾年的驅逐、屠殺和逼上戰場,剩下的土爾扈特人已經數量大為減少。

在瘋狂報復的同時,沙皇下令向這裏移民,大量俄羅斯人來到這裏,在土爾扈特人的家園裏開始定居。

十月革命以後,在蘇維埃政府的號召下,土爾扈特人才陸續回到了自己的故土,在這裏成立了卡爾梅克自治州,在1935年卡爾梅克升級為自治共和國,蘇聯在1991年解體後繼續留在了俄羅斯聯邦。

當年的土爾扈特汗國,如今已經變成俄羅斯的一個自治共和國——卡爾梅克共和國,土爾扈特人也改名卡爾梅克人。

二十世紀初,卡爾梅克人一度恢復到了20萬左右,但後來的衞國戰爭中,由於斯大林的民族壓迫政策和戰亂,人口再度鋭減。

目前卡爾梅克共和國居住着約14.6萬卡爾梅克人,佔卡爾梅克共和國人口總數的十分之四,俄羅斯人佔了該國人口的十分之四,剩下的是車臣人、達爾金人、烏克蘭人、韃靼人和白俄羅斯人。

歷經多年,卡爾梅克人多數仍然堅持自己的信仰——藏傳佛教,説的還是家鄉話——衞拉特蒙古語。


對於當時來到中國的土爾扈特人,乾隆心裏也是五味雜陳,土爾扈特人東歸説明自己領導的好,説明大清繁榮昌盛有向心力和凝聚力。

但當時漠西蒙古勢力終於被打敗了,政府正打算移民填補真空,加強邊防,並且把這裏改名為新疆。

可就在着節骨眼上,突然多出17萬勇猛彪悍的蒙古人,讓乾隆有點左右為難。

接收吧,增加治理難度,不接吧,有失大國風範。再説,人已經來了,總不能趕出去,讓他們往哪裏去?也丟大清的面子,傷了天下人的心。


於是,乾隆一方面對土爾扈特人人的懷歸表示歡迎,送牲畜、送棉花、送糧食,給予優待,一方面又把他們分而治之,安排到新疆各地,分散居住。對於土爾扈特人來説,能回到家鄉就是造化,他們也不計較那麼多了。何況他們非常珍惜得到的一切,不會去有非分之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