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156萬元!這位“天才美少女”火了!網友:美貌與智慧並存
日前,年薪201萬的華為最高檔天才少年張霽衝上微博熱搜,而張霽在華中科技大學的博士同學姚婷,也入選華為“天才少年”,年薪高達156萬,實力詮釋了“美貌與智慧並重”。
01
自帶光環的“女主”閃亮登場
姚婷是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博士生,研究方向為新型存儲介質(NVM,SMR),數據庫和鍵值存儲系統。
在本科就曾參加辯論隊、中英文演講;擔任外聯部副部長、輔修第二專業英語對外翻譯、支教;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全國大學生物聯網大賽等等……
在讀博期間,也是敢於挑戰自己的短板,抓住各種研究課題、論文寫作、參加學術會議、出國學習交流的機會。可以説,是無時無刻不在給自己充電。
姚婷(來源:微信公號“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
02
想為華為雲存儲的發展壯大做出貢獻
姚婷在西部數據有着3個月的實習經歷,但是當時的她更希望留在高校發展,所以並沒有選擇主動投簡歷,而是各個企業的HR聯繫到她,才決定開始面試。
當時她就收到了西部數據、華為、騰訊和阿里的Offer。
在華為面試後,姚婷覺得她的研究工作和部門的方向比較契合,所以就在自己所在的實驗室與華為開展了一個項目。因此相對於國內其他公司,姚婷對華為的部門更為了解,覺得能夠發揮博士期間所學,於是選擇了加入華為。
對於在華為的職業規劃,她説“當下想的是做出有價值的成果,不辜負這份offer和這份offer裏承載的期望。長遠的,希望能讓華為的技術在存儲類的國際頂會上受世界矚目,為華為雲存儲的發展和壯大、為計算機存儲領域的進步做出自己微小的貢獻。”
03
天才少女用實力打破偏見
姚婷作為集智慧與美麗於一身的少女,用自己出色的實力證明:“外界普遍誤解女博士年紀大、嚴肅無趣、難以接近,其實我們很年輕,很有活力。”姚婷説。
女孩子不適合學理工科,這個觀念已經在太多中國人腦中根生蒂固了。
姚婷也聽聞過某個互聯網公司不招女博士。面對這種職場上的性別歧視,她選擇做出出色的工作,通過自身能力説服周邊的人,慢慢打破這種偏見。
她認為“其實我本身並不排斥壓力和競爭,我媽媽也常説我是需要壓力才能更快進步的人,但我內心裏是希望這一代的年輕人能活得更鬆快些。”
04
回應156萬年薪:這不代表成功
上高中之前的姚婷也曾上過課外培訓班,但她覺得自主學習和老師的教育更重要。而對於別人口中的“天才美少女”“優秀”之類的定義,她表示:“我並不覺得自己有什麼值得宣傳的點。因為在我的領域優秀的人特別多,所以我也並沒有覺得自己怎麼樣。”
對於156萬年薪的使用, 姚婷第一個想到的是可以讓家人生活得更好一點。但説到具體使用,姚婷有些無奈地表示“156萬放在房價都要10萬一平的深圳市來説,感覺也很難做些什麼。”
才剛入職的姚婷一時被捲入網絡熱潮。面對公眾鋪天蓋地的讚揚,她卻十分清醒:“我覺得一個人的成功 是要看他創造了多少價值,並不是説我拿到了156萬年薪我就成功了。人生不是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我現在即使被大多數人認為是巔峯,它也不一定就是一個巔峯。而我中考的時候2A4B的成績,它也不一定就是失敗。這種節點上的得失,都沒有什麼價值。如果能夠真正創造出有價值的產品或科研成果那才是有價值的。”
風浪過後,歸於平靜。姚婷最後告訴我們,她希望不要受到過度關注,能儘快恢復平靜的工作生活。
05
網友:實力與智慧並重
06
值得百萬年薪的三個理由
華為“天才少年”項目,是任正非發起的用頂級挑戰和頂級薪酬去吸引頂尖人才的項目。他曾在EMT(經營管理團隊)內部講話中提及:
今年(2019年)將從全世界招進20-30名天才少年,明年我們還想從世界範圍招進200-300名。
這些天才少年就像「泥鰍」一樣,鑽活我們的組織,激活我們的隊伍。
任正非還表示:
公司每個體系都要調整到衝鋒狀態,不要有條條框框,發揮所有人的聰明才智,英勇作戰,努力向前衝。
華為公司未來要拖着這個世界向前走,自己創造標準,只要能做成世界最先進,那我們就是標準,別人都會向我們靠攏。
同時還曝出了對八位2019屆頂尖學生實行年薪制的方案:
1、鍾釗:博士。年薪制方案:182萬-201萬人民幣/年
2、秦通:博士。年薪制方案:182萬-201萬人民幣/年
3、李屹:博士。年薪制方案:140.5萬-156.5萬人民幣/年
4、管高揚:博士。年薪制方案:140.5萬-156.5萬人民幣/年
5、賈許亞:博士。年薪制方案:89.6萬-100.8萬人民幣/年
6、王承珂:博士。年薪制方案:89.6萬-100.8萬人民幣/年
7、林晗:博士。年薪制方案:89.6萬-100.8萬人民幣/年
8、何睿:博士。年薪制方案:89.6萬-100.8萬人民幣/年
而在更早之前,任正非在接受央視採訪時,也表達了他的一些“人才觀”:
二戰之後,德國和日本工業基礎都被摧毀了。當時有一個著名的口號“什麼都沒有了,只要人還在,就可以重整雄風”,沒多少年德國就振興了,所有房子都修復得跟過去一樣,日本的經濟也快速恢復。
這得益於他們的人才、得益於他們的教育、得益於他們的基礎,這點是最主要的。所有一切失去了,不能失去的是人,人的素質、人的技能、人的信心很重要。
華為招募的“天才少年”,工資都是按年度工資制度發放的,共有三檔,最高年薪達201萬元。
目前,全球僅四人拿到華為“天才少年”最高一檔年薪201萬元,分別是:
鍾釗(本科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軟件工程專業,博士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大學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秦通(本科畢業於浙江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博士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機器人方向);
左鵬飛(本科和博士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
張霽(博士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
華為百萬年薪全球招人才,貴嗎?
回答這個問題,有三句話:
第一句話:只有廣納百川,才能迎來無限可能
“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
一流的人才自然配得上一流的薪酬,因為應對全球科技競爭與挑戰,破解封鎖堵截困局,打好人才這張底牌至關重要。
面對美國的打壓,華為不但沒有裁員、減薪,反而不斷加大對人才的投入。面向全球攬才,入職年薪百萬,我們不僅看到了華為求賢若渴的初衷,更看到了它追求發展共贏的胸懷。
機會是吸引人才的第一要素,薪酬待遇是吸引人才的必要條件。截至2018年底,華為員工來自全球近160個國家和地區,海外員工本地化率約70%。
國籍、性別、年齡、種族、宗教信仰……這些都不在華為招攬人才的限制範圍內。雖然跨文化確實給管理增加了難度,但同時也帶來了更加可喜的的因素——多元化的人才。開放地吸引全球人才,未來必將因為多元而有無限可能。因為只有多元化的人才才能更好適應時代的發展與變化,才能迎來更加寬廣的前景與未來。
硬實力、軟實力,歸根結底要靠人才實力。對人才的渴望有多強烈,未來的道路就有多寬廣。
第二句話:只有保持開放,才能真正衝破封鎖
這次“天才少年”之所以如此引人矚目,除了高薪資之外,也基於美國封鎖制裁中國企業的大背景下。
要知道,除了華為,還有諸多大企業向張霽伸出橄欖枝,甚至開出高達360萬的年薪。而他最終選擇華為的原因是——針對華為在外所受“制裁”,希望能夠把所學所用在華為最困難的時候發揮出來。
這也給我們提供了觀察“天才少年”的深層視角:在“渡劫”的緊要關頭,只有保持開放,不斷充實人才力量,才能真正衝破封鎖,獲得更廣闊的生存空間。
美國曾經也是最好的例子——從一個殖民地到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美國保持開放吸納了全世界的傑出人才;美國近來又成了典型的“反面教材”——加徵多國產品關税、打壓他國企業、限制他國員工赴美、莫名逮捕華裔科研人員……
近段時間,美國更是動用政府力量打壓“Tik Tok”,要求其必須在9月15日之前賣給美國公司,否則只能關門。
從開放到自閉,美國接二連三的舉動斷了之前吸引人才的傳統優勢,再加上疫情對經濟影響的雪上加霜——二季度美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已下滑32.9%,創1947年有記錄以來最大降幅;三季度的復甦也不值得期待。
相通則共進,相閉則各退。我們欣喜地見到中國高新技術企業廣招人才,站在了歷史正確的一邊——開放。
第三句話:只有合作包容,才能保持攜手共贏
華為不惜重金面向全球招收人才,中國企業對人才開放的態度就是中國的態度——
中國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閉,也只會越開越大,因為開放不僅代表着合作更意味着共贏。
面向全球、面向未來,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生產和需求承受全面衝擊,世界經濟步履維艱,但形勢越困難,越要擴大開放。只有循環暢通互動,經濟運行才能“氣血充盈”。
面對對抗、衝突造成的鴻溝,中國傳遞着從“一帶一路”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聲音;面對貧窮、飢餓等治理難題,中國在一個個國際舞台上提供着公平公正的中國方案;面對持續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從支援各國抗疫到承諾疫苗共享,中國智慧展現着人類文明之光。
以開放和包容迎來合作共贏,以冷靜和理智應對沖動和焦躁,中國的擔當將惠及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