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臨城下-列寧格勒保衞戰:圍城三年,抵抗三年,蘇軍陣亡64萬
列寧格勒會戰,亦稱列寧格勒保衞戰,是蘇德戰爭期間德芬聯軍同蘇軍於1941年7月10日~1944年8月9日在列寧格勒(今聖彼得堡)地區實施的一次大規模攻防戰役。此役,蘇聯軍民浴血奮戰,以死亡64萬餘人的慘重代價,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粉碎了德國的侵略企圖。
德芬聯軍:南部突擊集團編有德軍31個師,由德軍第1航空隊的760架飛機支援;北部突擊集團編有芬軍14個師又3個旅和德軍1個師,由芬蘭空軍和德軍第5航空隊一部共547架飛機支援。
蘇軍:先後參戰的有北方面軍、西北方面軍、列寧格勒方面軍、沃爾霍夫方面軍、卡累利阿方面軍、波羅的海沿岸的第2方面軍(共39個師又2個旅)、紅旗波羅的海艦隊、拉多加湖區艦隊、奧涅加湖區艦隊、遠程航空兵和國土防空軍的兵團,以及大量民兵。
德軍統帥部考慮到政治、經濟和戰略意義等因素,將列寧格勒定為首要目標之一。1940年12月8日,希特勒正式發佈進攻蘇聯的第21號指令,並以“巴巴羅薩”作為作戰計劃的代號。希特勒限令勒布務必在1941年7月21日之前拿下列寧格勒。
1941年6月22日,德軍北方集團軍羣在勒布元帥指揮下,從東普魯士的柯尼斯堡向陶格夫匹爾斯、普斯可夫、列寧格勒方向實施進攻。6月26日,第8裝甲師攻佔了陶格夫匹爾斯城。7月1日,德軍佔領拉脱維亞首都里加。7月4日,德軍突破蘇軍在拉脱維亞和俄羅斯邊界的防線,接着又於7月9日佔領了蘇軍棄守的普斯科夫。蘇軍西北方向部隊奉命堅守列寧格勒,鉗制和消耗德軍兵力,以減輕莫斯科方向的壓力,待機反攻。
列寧格勒會戰長達3年又1個月,整個戰役由多個大小戰役構成,可大致分為3個階段。
德芬聯軍南北對進,蘇軍進行防禦作戰
(1941年7月~1941年9月)
1941年7月10日,德軍主力從韋利卡亞河地區向盧加和諾夫哥羅德方向實施主要突擊,部分兵力從拉脱維亞向愛沙尼亞實施輔助突擊;芬軍從拉多加湖以北向蘇軍卡累利阿防線發起進攻,受到頑強阻截。
7月19日,希特勒發佈第33號訓令,命令中央集團軍羣的霍特第3裝甲兵團向北轉進,切斷列寧格勒-莫斯科之間的交通線,協助北方集團軍羣進攻列寧格勒。
至7月底,德軍前出至納爾瓦河、盧加河、姆沙加河一線,芬軍在拉多加湖東北進至1939年的蘇芬邊界附近,並向卡累利阿地峽東北部發起進攻,不過再次受阻。
8月8~10日,德軍在調整部署後,從赤衞軍城、盧加和諾夫哥羅德方向先後轉入進攻。8月1三日,北路德軍突破金吉謝普防線,佔領莫洛斯科維策車站,切斷了列寧格勒至金吉謝普的鐵路和公路線。
8月15日,南路德軍突破蘇軍第一道防線,佔領諾夫哥羅德,隨後向東北方向挺進,並準備以部分兵力越過沃爾霍夫河,佔領提赫文。與此同時,芬軍東南集團軍以3個師的兵力向拉多加湖逼進,芬軍卡累利阿集團軍則向卡累利阿地峽的蘇第23集團軍發起進攻。
9月7日,芬軍在拉多加湖以東切斷摩爾曼斯克鐵路,爾後沿斯維裏河一線轉入防禦。8日,南路德軍佔領施呂瑟爾堡,切斷了列寧格勒與外界聯繫的最後一條陸路交通線,將列寧格勒三面包圍。11日,德軍從赤衞軍城以西攻入烏里茨克地域。同日,蘇軍最高統帥部決定,任命朱可夫大將為列寧格勒方面軍司令,以卡累利阿地峽一部兵力增援最受威脅的地段,從海軍抽調人員上陸作戰,並以民兵補充預備隊。
9月14日,蘇軍步兵第10師在炮兵和航空兵的支援下,迅猛突擊,德軍一時大亂,被迫放棄索斯諾夫卡和芬蘭科伊洛沃。16日,德軍攻佔了列寧格勒以南18千米的普希城。19日,德軍炮兵連續轟擊列寧格勒17個小時,出動近300架次飛機對該城進行了6個波次的轟炸。然而,列寧格勒軍民頂住了德軍猛烈攻擊。9月底,德軍裝甲兵力調往莫斯科方向,蘇軍以頑強防禦阻止了德軍進攻,戰事趨於膠着。
(1941年10月~1942年12月)
從10月開始,德芬軍隊逐步擴大戰果,並企圖通過切斷運輸補給線,將列寧格勒軍民困死城中。
10月2日,芬軍佔領彼得羅扎沃茨克,爾後沿摩爾曼斯克鐵路北上。16日,德軍向季赫温、基裏希和小維舍拉方向發起進攻。22日,德軍佔領蒙海峽羣島。
11月8日,德軍佔領季赫温,切斷蘇軍向拉多加湖運送物資的唯一鐵路幹線。11月10日~12月30日,蘇軍在諾夫哥羅德、小維舍拉、季赫温和沃爾霍夫地域轉入反攻。
12月2日,駐漢科半島的蘇軍2.2萬餘人從海路撤到列寧格勒。3日,芬軍進佔漢科半島。9日,蘇軍收復季赫温。至12月底,蘇軍將德軍逐至沃爾霍夫河左岸,恢復了季赫温至沃伊博卡洛的鐵路交通。
1942年1~4月和8~10月,蘇軍以2個方面軍先後向柳班方向和錫尼亞維諾方向實施東西夾擊,但未能解除德芬軍隊的封鎖。
(1943年1月~1944年8月)
1942年12月8日,蘇軍統帥部下達了突破封鎖的作戰命令,戰役代號“火花”。但由於氣象原因,推遲到1943年1月12日開始實施。
1月12日,蘇軍列寧格勒方面軍和沃爾霍夫方面軍與紅旗波羅的海艦隊協同,在約900架飛機支援下,開始向施呂瑟爾堡—錫尼亞維諾突出部實施突擊。18日,蘇軍收復施呂瑟爾堡,並沿拉多加湖南岸打通一條8~11千米寬的走廊。至2月5日,修復鐵路、公路各1條,初步恢復列寧格勒的陸上交通。
1944年1~3月,蘇軍列寧格勒方面軍、沃爾霍夫方面軍和波羅的海沿岸的第2方面軍,在海空軍配合下實施列寧格勒-諾夫哥羅德戰役。1月21日,德軍由姆加、託斯諾地區退卻。至1月底,普希金、克拉斯諾格瓦爾傑伊斯克、託斯諾、柳班、丘多沃、新索科利尼基等市相繼光復。至2月15日,蘇軍完全突破德軍防禦。
8月9日起,蘇德戰線穩定在庫達姆古巴、庫奧利斯馬、皮特基亞蘭塔一線,列寧格勒會戰結束。
列寧格勒保衞戰挫敗了德軍佔領列寧格勒的戰略目標,殲滅德軍2個師,擊潰德芬聯軍23個師,並把強大的德軍北方集團軍羣拖在蘇聯西北戰場上,並迫使芬蘭於1944年9月退出戰爭,使德軍北翼面臨崩潰的局面。這次戰役的特點是:蘇軍主力兵團和遊擊兵團的行動協調一致,軍隊戰鬥隊形成縱深梯次配置,善於使用第二梯隊。蘇軍取得了於不利氣象條件下在森林沼澤地實施進攻戰役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