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秦始皇,中國會怎麼樣?外國專家:其實我們很羨慕你們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滅六國建立了秦朝,並在此之後以“皇帝”為名號,自此之後皇帝就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中國在這之後進入了長達兩千年的封建王朝的歷史之中。
然而由於秦始皇並沒有迅速的改革秦國的法治,導致秦國在統一之後迅速滅亡,外加上秦始皇“焚書坑儒”等舉動,歷史上秦始皇一直被冠以“暴君”等稱號。
然而事實上這不得不説是歷史對他的不公平,秦滅六國之後,秦國沒有枉殺一個貴族,相反卻是好吃好喝供養他們,而六國君王寵幸的那些奸臣秦始皇一個都沒有放過,比如趙國的郭開;荊軻刺秦王失敗,秦王震怒,可是秦王卻從未下令讓秦軍屠殺燕國百姓;而且秦始皇沒有殺害一個功臣,就算李信攻楚失敗,秦始皇也並沒有責罰他,而是自己主動攬下過錯並放下身段去求王翦。
在秦始皇的身上,我看到的卻是“雄才大略”,因為以現在的角度來看的話,秦始皇真的是“罪在當下,功在千秋”,有時候我們不妨假設一下,如果中國沒有秦始皇會怎麼辦呢?
曾經一個外國教授這樣回答他的學生:“其實我們很羨慕中國出了一個秦始皇”,因為如果中國沒有秦始皇可能就如同現在歐洲一樣,國家林立,文化不同,正是秦始皇讓中國有了統一的文化,在此之後經後代雄才大略的皇帝不斷的開疆拓土才有了今天中國的版圖。
廢除“分封制”,改設郡縣制,結束了國家林立的局面
秦始皇的偉大之處在於他超凡入聖的眼光,事實上我們在這一點上的確要佩服秦始皇,在秦以前,中國社會實行的是“分封制”,就是設立一個天下共主,然後剩下的領土由余下的諸侯去瓜分,在自己的國家實行自己的法律。
這套制度讓周朝得以延續八百年,可是事實上這套制度的弊端太明顯了,從三代之後,周朝的那些諸侯們便開始不服管教了,他們憑藉着強大的實力開始吞併小的國家,西周初年有800諸侯,而到了東周時期僅剩100多個,可以看出這其中的弊端有多大。
但是這套制度太深入人心了,所以就算是到了春秋戰國時代,分封制還是主流,晉國亡於“六卿”,而楚國分封貴族導致貴族勢力龐大,而王室卻只能有時候看他們的臉色行事。
秦始皇廢除分封制,改設郡縣制可以説就是打破了諸侯林立的局面,從此中國不再是七零八落的小國家組成,在這片土地上有一個統一的國家:秦,而後經後代皇帝開疆拓土才有了今日中華之版圖。
相反如果秦始皇當時還是侷限於分封制,那麼現在的中國不會是這幅模樣,甚至有可能就如同歐洲國家多如牛毛的局面。
也正是秦始皇的出現讓中國有了統一的思想,而之前的周朝只是名義上的統一,實際上卻是諸侯共治,而一旦血緣關係淡薄了就會引發大亂子。
“書同文,車同軌”統一文化
我相信經常看歷史上的人可以看到在儒家典籍之中對於秦始皇從來都是一面倒地壞形象,“暴君”等詞見於史書典籍之中,可是無論他們怎麼潑髒水,秦始皇的功績他們也必須承認。
除了上述説的結束亂世統一六國,廢除分封制讓中國有了統一的版圖之外,他更大的功績在於文化之統一,由於當時六國相爭數百年,各國有各國的法律,各國有各國的文化,而這種局面到了秦朝統一都沒有改善。
一道政策推行,各地官員要經過好幾道程序方能推行,為什麼?此時秦國還沒有統一的字體,有些字原六國的百姓看不懂,而秦國的車軌到了原趙國的地界上竟然無法使用,這就好比我拿着中國的錢竟然在中國沒法用?
而秦始皇的這個舉動就在於讓中國有了統一的文化,只有文化統一才會讓人們對於這個國家有認同感,所以從歷史來看,秦始皇這一點真的是大膽,卻是功在千秋。
第一改善了當時法制混亂的情況,全國上下有了統一的標準,為人們從事各種活動提供了便利;第二有利於消除割據勢力的影響;第三對賦税制和俸祿制的統一產生了積極影響。
事實上我們就可以以歐洲為例,歐洲歷史上並非沒有雄才大略的君王,亞歷山大,拿破崙,阿提拉,他們都曾經征服了歐洲將這片土地握在手中,可是問題在於他們只是象徵性的統一了歐洲,內裏並沒有統一,為什麼?
內部被他們征服的國家的人不認可他們,只是短暫的臣服於他們,一有機會就會立馬反抗,説到底還是從文化上不認可他們,沒有統一標準,沒有統一文化,思想還處於裂土開疆,比如歐洲歷史上的拜占庭帝國,他們名義上是統一的,實際上只是表面,在當時實行軍區制,軍區制的實行讓他們面對波斯人的進攻可以得心應手,可問題在於也讓地方開始尾大不掉,最終影響了皇權。
所以從這點上來説,秦始皇的偉大是毋庸置疑的,他讓人們有了統一的思想,統一的文化,統一的這個概念,並加強了中央集權,讓國家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一個國家,外加上後世帝王們的開疆拓土成就了今日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