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歷史上有許多重大事情,其實是互相聯繫的,但是我們在讀史的時候,沒有人點撥,所以一直不知道彼此之間有關聯。
今天我舉一個例子。
我們都知道,努爾哈赤在東北的勢力,原先是受到明朝的壓制的,早先在明朝萬曆年間,明朝有足夠的人力、財力,來壓制東北的女真,所以在萬曆前期,關外的女真,其發展一直受到明朝的壓制。
但是,努爾哈赤後來碰到了好運氣,使他有了七年時間之久的空檔期,讓他發展壯大了。
努爾哈赤碰上了什麼好運氣呢?
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答案是:日本侵略朝鮮,明朝的精鋭部隊,都派到朝鮮半島,援朝去了。
公元1592元,日本大名豐臣秀吉,發兵侵略朝鮮,並明言此戰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征服明朝。
明朝緊張啊,於是,把精鋭部隊,都派到朝鮮半島,去幫助朝鮮,打倭寇。
要知道,之前這些明朝的精鋭部隊,都駐紮在遼東半島一帶,整天打壓努爾哈赤,現在,部隊都調朝鮮去了。
抗日援朝,一打就是七年。
這七年,努爾哈赤在東北,明朝精鋭部隊管不着他了,於是,努爾哈赤就招兵買馬,四處征戰,統一女真,攻城掠地,深挖洞,廣積糧,實力就壯大了。
七年之後,明朝和朝鮮聯手,終於打敗了倭寇,可是班師回國,當時的國力,已經大不如前了。
為什麼?
因為,打仗是燒錢的。
抗日援朝,打了七年,明朝燒錢燒了七年。
打敗倭寇之後,實際上明朝不但財政出現了問題,而且,兵馬也疲乏了,國力、財力、兵力,都大不如前了。
以至於後來,重新收拾精神,再來對付努爾哈赤的時候,發現努爾哈赤這傢伙,現在已經是兵強馬壯,不再好對付了。
明朝和日本打仗,兩敗俱傷,得利的是努爾哈赤的建州女真。
這就是典型的“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換句話説,如果不是因為日本侵略朝鮮,努爾哈赤能不能壯大,乃至於後來滿清能不能入主中原,還真不好説。
02
中文裏面,有兩個詞是錯誤的。
但是,大家都不知道。
這兩個詞是:
1、北朝鮮
2、南韓
這兩個叫法,是錯誤的,沒有這種叫法。
在朝鮮半島,是沒有這兩個詞的,這兩個詞語,是中文獨有的。
在朝鮮半島,真實的叫法是這樣的:
朝鮮人管韓國叫做“南朝鮮”
韓國人管朝鮮叫做“北韓”
也就是説:
有南朝鮮,有北韓。
沒有南韓,沒有北朝鮮。
03
豐臣秀吉侵略朝鮮,是為了攻打大明帝國,應該説,豐臣秀吉這個人,膽子很大,口氣很大。
豐臣秀吉當年的抱負,就是征服中華,並且把當時的天皇(正親町天皇)搬到北京去建都。
豐臣秀吉的口氣,還不止如此,在攻打明朝之前,豐臣秀吉還寫了國書到琉球、暹羅(泰國)、呂宋(菲律賓)、大越(越南)、澳門等等,叫這些地方的國王或者實際掌權者,出兵幫助他攻打中華。
圖:豐臣秀吉畫像
其中,琉球國王接到信,直接予以拒絕,並且,琉球國王派人到北京去通風報信,説豐臣秀吉這個日本人很狂妄,説要打你大明朝,並且叫我幫忙,我拒絕了。
還有,暹羅(泰國)當時的國王納黎萱接到日本國書之後,大怒,這個泰王納黎萱,立馬派人送信到北京,説小日本説要打你,我泰王納黎萱決定派大象部隊來幫你揍他小日本。
這個泰王最講義氣,對中華忠心耿耿。
那麼,為什麼泰王后來沒有實際派出大象部隊來幫助中國呢?
答案是:人算不如天算,泰王話音剛落,泰國和緬甸爆發了戰爭。
泰王自顧不暇,也就沒有能力出兵幫助明朝了。
當時的歷史,就是這樣有趣。
04
當時,豐臣秀吉為什麼竟然敢立下如此大志,要征服大明帝國呢?
答案鮮為人知,但是十分有趣:
因為在當時,日本人的火槍,確實是整個亞洲,最為先進的。
事情是這樣的:
當年大明帝國奉行閉關鎖國的政策,基本上和西洋人不再往來。
但是,日本人和西方人保持往來。
日本人從葡萄牙人、荷蘭人、西班牙人的手中,學到了製造火槍的最先進的技術,並大量裝備自己的陸軍部隊。
同時,大明帝國的部隊也有火槍,但是,由於長期不與西方進行技術交流,當時明朝部隊的火槍,技術過時,性能很差,與當年日本的火槍比起來,差很遠。
豐臣秀吉的火槍部隊,在日本國內的征戰歷程中,可謂是所向無敵,戰無不勝。
當時日本人沒有和大明打過仗,豐臣秀吉不知道大明的戰鬥力,但是,他對自己部隊的火槍、日本刀、武士道等各種因素綜合起來的戰鬥力,是非常自信的。
事實上,明朝派出部隊進入朝鮮,第一次與豐臣秀吉的日本兵接觸,一開始明軍確實招架不住,日本人的火槍果然來勢兇猛,太厲害,明軍一下子被轟暈了,被打得滿地找牙,也就是説,豐臣秀吉當年的自信,並非一點道理都沒有。
後來,明軍總結經驗,在後方重新集結,把各種重炮拉了出來。
日軍雖然火槍比明軍要好,但是,明軍的炮,比日軍的更優。
後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強和日軍打個平手。
日軍後來撤退,不是因為打不過,而是因為:
豐臣秀吉突然死了
人亡政息了。
一開始,日本大本營還不敢把豐臣秀吉的死訊,告訴朝鮮前線的日軍官兵,而是採取了“隱瞞死訊,逐步撤兵”的措施,穩步實現了從朝鮮撤兵。
05
話説1596年,此前日軍和明軍在朝鮮打了個平手,大明帝國派人來日本議和,由於語言不通,當時翻譯人員為了促成和平,兩邊和稀泥,造成了很大誤會。
大明使者説是來議和,可是宣讀國書,竟然是冊封豐臣秀吉為“日本國王”,豐臣秀吉大怒,説:
“日本在我手中,老子我要稱王就稱王,哪裏用得着你明國來封我為王?!且我上面還有天皇,我當了日本國王,那麼天皇他又是什麼?!”
於是,豐臣秀吉要拔刀殺來使,被臣子勸阻,遂改為驅逐來使。
沒談成。豐臣秀吉覺得自己受了侮辱。
一口氣沒吞下。於是,再次增兵到朝鮮戰場,接着打。
06
中文有一種説法,叫做“滄海桑田”。
在歷史上,滄海桑田,並不是什麼神話,而是真實的存在。
地球的氣候變化,有它固定的週期,例如説,鮮為人知的是:
古代的中原地區曾經很熱
在商朝,中原地區(河南),是很熱的。
有多熱呢?就像今天泰國那麼熱。
商朝時期,河南是有大象的,河南省的簡稱為“豫”。
“豫”是什麼意思?豫,意思是:“這個地方盛產大象”。
古籍《呂氏春秋》有這樣的記載:
“殷人服象,為虐於東夷”
什麼意思呢?它是説:商朝的時候,中原(河南)人馴服大象,用大象組成戰象部隊,進攻山東。
在中文古籍裏,關於中國古代盛產大象的記載,多的是,有心找的話,滿目皆是。
那麼,後來中國為什麼又沒有大象了呢?
答案是:秦代、漢代乃至以後,地球氣候變化,中國變冷了,大象怕冷,滅絕了,其中也有部分的大象南遷,遷徙到廣東廣西交界,所以古時候廣西廣東交界處,又叫“象郡”。
然而後來廣西廣東也變冷了,大象一部分滅絕,一部分遷徙到越南、泰國等地。
小公告:為免失聯,
請加馮學榮備用號“有趣靈魂研究所”
長按掃碼 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