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口氣建了五十條鐵路 有的在清朝滅亡後才修好
在1881年中國第一條自建貨運鐵路——唐胥鐵路動工興建之前,朝野各方對鐵路這個舶來品還存在巨大的爭議。
雖然支持者很多,李鴻章、左宗棠等封疆大吏都極力倡導修建鐵路,但反對者只需要用一句話,就堵住了支持者們的嘴巴:“煙傷莊稼,震動寢陵。”莊稼牽涉民計民生,寢陵事關祖宗香火,誰敢在這方面犯錯?
於是,雖然早在1876年,英國怡和洋行就在上海閘北到吳淞口之間建成了1條長14.5公里的窄軌輕便鐵路,但這條鐵路很快就被清朝花費重金購買,拆毀剷平。此後,長達5年時間,清朝再也沒有修建1寸鐵路的計劃。
當然,時代的發展,不會受制於一些盲目保守的官僚。隨着洋務運動的深入,軍用和民用企業如雨後春筍一般出現,特別是北洋水師初步建成,對於鐵路的需求越來越強烈。
北洋水師艦船每天都需要大量的煤礦作為動力,以前採用的人力和騾子運輸方式,遠遠不能滿足北洋水師艦船的需求。因此,必須建造一條鐵路,將開平礦務局的煤炭,運送到數百里之遙的天津大沽口,滿足停泊在那裏的北洋水師艦船需要。
於是,在李鴻章等人的反覆努力下,終於修建了唐胥鐵路。雖然在鐵路建成之初,限於清廷不準在鐵路上使用蒸汽機的禁令,一度出現運輸工人用驢、馬拉着煤車在鐵道上滑行的可笑之舉,但在李鴻章的支持下,一年後,唐胥鐵路開始使用中國技術人員自己動手設計改造的“龍號”機車曳引,實現了機械動力。
有了唐胥鐵路是遠遠不夠的,1886年,李鴻章奏報朝廷同意,以“所開新河歷年淺阻,原修鐵路止二十里,運煤遲滯,恐誤各兵船之用”為由,“從胥各莊至閻莊沿新河南岸接修鐵路六十里”,建成了唐胥鐵路的延伸段唐閻鐵路。1887年,唐胥鐵路展築至蘆台北塘口,即唐蘆鐵路。
唐胥鐵路、唐閻鐵路、唐蘆鐵路的相繼建成,似乎並沒有“煙傷莊稼,震動寢陵”,反而帶來了巨大的好處。開平礦務局挖掘的大量煤炭,得以通過這些鐵路,源源不斷地運到各方,堵住了保守派官員的嘴。
甚至,就連一些之前強烈反對修建鐵路的官員,也成了修建鐵路的支持者。比如劉坤一。早在1874年,時任江西巡撫的劉坤一就明確表示反對修建鐵路,認為西方列強一直圖謀在中國修建鐵路,如果中國自己修建鐵路,將會引起西方列強的非分之想。他企圖採取禁絕鐵路等形式,來阻止西方列強的入侵。
但是到了1895年,深受中日甲午戰爭失敗刺激的劉坤一,主動上了《請設鐵路公司開辦折》,請求推動鐵路建設。由於修建鐵路需要大量的資金,國家一時半會兒拿不出這麼多錢來,劉坤一竟然建議向外國借款,以及向外國商人發行股票籌措資金,利用外資來新建鐵路。
突破了鐵路的心理障礙後,一條條鐵路紛紛出現在中國南北大地上。台灣鐵路、關東鐵路、膠濟鐵路、蘆漢鐵路等先後建成,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動脈。
光是在1909年,清朝就一口氣興建了寧省鐵路、齊昂鐵路、京張鐵路、汴洛鐵路、張綏鐵路、清徐鐵路、川漢鐵路等7條鐵路。
據統計,從1881年到1911年,30年間清朝一共修建了50條鐵路,總長度達9100多公里,遍佈全國18個省市。有的鐵路,比如台棗鐵路,甚至到了清朝滅亡後才宣告建成。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朝鐵路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