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孩子宅家歲月:用創造感抵抗停滯感

  轉載來源:湖畔問教,ID:Hupanwenjiao

加拿大孩子宅家歲月:用創造感抵抗停滯感
  01

  iPad的正確打開方式

  五年級起,學校開設了計算機課程,作業主要通過Google系統佈置提交。起初覺得這減少了老師盯作業的冗務,簡化了家校聯繫。疫情一來,才發現好處不止這些。使用iPad才半年的孩子,已將它玩成了遠程教育最得心應手的工具。

  這裏的私立學校要求每個學生進入五年級必須配備iPad,並由學校統一購買。等我們將ipad領到手,發現孩子的郵箱、家長的郵箱、班級的羣組各級權限都已在google系統內設定妥當。十幾款遊戲APP也下載安裝好了,但休想自己再安裝其它應用。

加拿大孩子宅家歲月:用創造感抵抗停滯感
  ▲在游泳館裏趕作業的哥哥

  自從配了iPad, 孩子迅速掌握了用Google Slides 製作PPT的方法。知道如何嵌入視頻,如何把文本放在Speaker Notes裏,頁面只顯示標題,並迅速掌握了用iMovie拍攝剪輯視頻。視頻作業有教學視頻、新書預告、產品廣告——比起書面寫作,應用文的確更適合視覺化呈現。

  在網課期間,每週的個人演講也以視頻形式提交。這讓孩子明白了什麼叫“鏡頭感”?更容易覆盤的視頻資料,也能幫孩子檢點和把持自己的颱風舉止。

  網課期間,哥哥完成的法語作業有“選擇家裏的一件物品,製作一則視頻廣告”。

  我給了哥哥一段他自己過去的視頻比賽資料。哥哥選了定格動畫的形式,表現游泳包的“肚大有容、淨髒隔離”。

  ▲ 哥哥的法語多媒體作業《游泳包廣告》

  因為學校在iPad上統一安裝了老牌的定格動畫軟件Stop Motion,即使沒教,這種很基礎的軟件孩子也自己一玩就會了。

  與其將數碼產品視為影響孩子學習的洪水猛獸,不如早點將其馴服用於嚴肅的學習任務。學校的統一把關減輕了家長負擔,也給孩子確立了iPad的正確定位。從小就促使孩子成長為能適應社會和職業生活的人。

  02

  數碼時代的藝術教育

  當工業革命可以把顏料裝進吸管裏,畫家走進了大自然寫生,便促成了印象派的興起。

  當像素可代替油彩,顯卡可代替畫布,拓撲可分配詳略,光柵可捕捉動態,便有了數碼時代藝術教育的新賽道。

  我們給孩子看過巴黎和倫敦城市氣質比較的繪本,他們便自發地比較起北京和蒙特利爾來。北京的政治口號標語和蒙特利爾的文體偶像牆畫,是孩子初來乍到感觸到的最大不同。

  慢慢地,哥倆兒熟悉起這座城市來——古典繪畫的藏品不算多,但新媒體藝術不輸國際大都會。

  ▲ 燈光給小巷Rue saint dizier 帶來的沉浸式體驗,當人跑過青磚石小巷,是能掀起海潮的

  雖然我們也在嘗試傳統繪畫練習,但眼前更豐富的技術手段和本地領先的優勢,無疑抓住了兩個孩子的眼球,也引發了我的思考。

  技術用越來越快的速度完成任務,我們的下一代需要在“被設計”前,既守住陣地又開疆拓土。在這個浩如煙海,越來越需要“被引領”的世界,怎麼給孩子賦能而不埋沒天賦?怎麼使孩子的刻意練習產生後勁超越同儕?

  ▲ 觀摩梵高畫作的巨幅投影,有更多油畫筆觸可以細品,人也彷彿置身於法國南部阿爾勒小鎮中

  去年暑假,我給他倆買了專業的電腦繪畫工具:一個外接電腦的Wacom數位板,一個Wacom電腦一體數位屏。開始了電腦美術的校外學習。在上了12課時的Photoshop平面手繪課程後,他們迅速迷上了Zbrush的3D建模軟件。大約50個課時之後,加拿大疫情加重開不了學了。

加拿大孩子宅家歲月:用創造感抵抗停滯感
  ▲弟弟的3D建模作品,三國名將張遼

  兩個不能出去寫生、也不再有老師教授的孩子,足不出户地瘋狂練習剛掌握的有限軟件功能,雕塑着一個又一個自己喜愛的電影角色和遊戲角色。

加拿大孩子宅家歲月:用創造感抵抗停滯感
  ▲哥哥的3D建模作品滅霸

加拿大孩子宅家歲月:用創造感抵抗停滯感
  ▲滅霸面部細節

  因為想念遠在北京的爸爸,小哥倆又創作了一套爸爸表情包。爸爸還從來沒有收到過他們這麼好的創意禮物!疫情限制了他們,技術載着情感又拓寬了他們,這真是全家老小共克時艱的最大收穫了!

加拿大孩子宅家歲月:用創造感抵抗停滯感
  ▲疫情宅家給爸爸發去的禮物《爸爸表情包》,令爸爸在各社交羣備受羨慕

  儘管有了強大的專業電腦和應用程序來幫助孩子,但作畫、雕塑、渲染、打光這些工作並沒有變得比傳統繪畫容易。因為想要的細節比以前多,對電腦製作的期待一山更比一山高,以至於新技術甚至可能使藝術創作的過程變得更慢,但這麼付出的結果終究是值得的。

  03

  用新技術為想象力賦能

  像我兒子一樣喜歡動漫的孩子越來越多。在中國,動漫方向的兒童美術培訓仍侷限在針管筆畫、鉛筆速寫、水粉、定格動畫等教學上,到高等動畫教育才會涉及數碼藝術。

  而在加拿大,小學五年級起,學校的美術社團就開始教授,用蘋果筆在iPad軟Sketchbook上面作畫了。

  作為一個對孩子的美術特長格外上心的家長,我發現,能考取中國高等藝術院校的學生,也並非人人跨得過數碼技術的關隘。它不是打好美學基礎後最後一公里可搭的技術快車,它有着和美術思維並重的計算機思維,並且需要或文科、或理科、或表演的第二特長加持,才能有施展的舞台,確實需要着意培養。

  如果説校方、校外培訓機構被收費、師資、目標所限,不能提供新技術教育,那麼家長可千萬別停留在“動漫就是用簡單幾何來塑造卡通形象,孩子有無邊想像力就夠”的落後觀念上了。

  孩子有學習動漫的熱情,在小學高年級就可以有所側重地擇師而學、擇枝而棲了。

  如果你的孩子熱衷於畫面傳遞的語言信息,愛用畫來講故事、解決問題或傳播觀點,他可以繼續用傳統繪畫媒介練習,未來可能會適合插畫專業。

  如果你的孩子能夠給任何物體或角色賦予動作和表情,雖然畫得不一定非常像,但非常生動。那就給他多看故事,並增加一些表演訓練,未來可能會適合動畫專業,早晚也要接觸2D動畫的軟件,不妨早些。他需要儘早建立有辨識度的個人風格,用技術手段帶來新的可能性。

  如果你的孩子喜歡畫畫卻沒有美術天分,但邏輯強,計算機溜,沒準兒他就是下一個斬獲圖靈獎的科學家。2019年這個獎頒給了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聯合創始人Edwin Catmull。與藝術家是計算機圖形軟件的使用者不同,這是創建新的應用程序的設計者。他知道作畫的原理就行了。

  如果你的孩子喜歡逼真的特效,模仿起來也是偏寫實的畫風,比如我兒子,那麼他適合通往理性之美,去學習技術上最綜合也最複雜的電影、遊戲。我建議趁早讓孩子使用3D軟件。因為3D建模、渲染、動畫和圖形交互的製作流程會推翻用畫筆、粘土建立起來的創作習慣,而3D一樣可以用來教授觀察方法。

  喜歡動漫的孩子還有可能學習概念設計、動態設計、仿真設計、娛樂場景設計、VR虛擬體驗……

加拿大孩子宅家歲月:用創造感抵抗停滯感
  ▲沉浸在電腦作畫中的兄弟倆

  簡單幾何平滑的動畫片形象,何以發展成今天幾可亂真的漫威電影角色?那是一代人跨學科的創作與合作。光有想像力是不夠的,要發現孩子的特長和傾向,給他匹配的新技術資源和要求。

  藝術創作需要發散性思維、不拘小節、敏感,但幾乎所有的計算機程序應用都要求邏輯嚴謹、思維縝密。給孩子賦能也就是左右腦的同時開發,先開發半邊後開發另外半邊,是終難以建立起有價值的連接。

  藝術的悟性有時候需要刺激,有時候需要聲東擊西,有時侯需要把它逼到死角才能説清楚,有時候卻需要象愛護蝸牛的觸角一樣,千萬不能碰,縮回去也許就再也出不來了。什麼時候讓你的孩子接觸新技術?怎麼樣讓你的孩子駕馭新技術?可能需要因材施教。

  早一步建立計算機思維,視聽語感,多媒體交互的體驗,一定會對未來的理解起到很大的作用。尤其當行業發生升級迭代的時候,將幫助他清晰連接各個環節,以便把握全局。

  這段宅家的日子,剛好是大量接觸數碼設備的日子。業精於勤荒於嬉,幫助孩子用藝術的創造感對抗課業的停滯感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94 字。

轉載請註明: 加拿大孩子宅家歲月:用創造感抵抗停滯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