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必須要教育,如何教育?

現在很多的父母很重視教育很下功夫,把所有的身心精力全部集中在孩子身上,都以為把孩子生下來了,大一點送進幼兒園,再大一點送進小學再到中學以至大學,將來找個好工作,成家立業,對孩子的教育大任就算完成了,其中給孩子補課,找好的老師,學各種才藝這就是教育了,其實不然。

孩子必須要教育,如何教育?

教育是什麼?

經典《禮記.學記》中説: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就是讓孩子長養善心而糾正他的過失、錯誤。家長都希望孩子成為德才兼備的人,這是教育的目的。

東漢許慎的《説文解字》解釋“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是養子使作善也”。“教,就是我們做父母、長輩的做出來演出來給孩子看,孩子會學、會模仿”;“育,是幫助引導孩子向善,成為善人,成為好人”;這是教育。強調言傳身教的重要性,強調孩子向善的重要性。如果沒有教孩子成為善人,成為好人,成為利益社會的人,只是一味注重知識和技藝的灌輸,不能稱其為教育。

孩子必須要教育,如何教育?

經典中所講的教育,帶給孩子和家長最根本的利益是什麼?

孩子孝順聽話了,孝順的孩子他的人生必定會幸福。因為父母內心善良,言語行為端正,能夠敦倫盡分,孩子受其影響就會孝順父母、聽話,讓父母省心,不會做出非法和忤逆之事。當然,這是需要做父母的相互配合,以身教、言教和境教共同來完成的家庭教育。等孩子上幼兒園上小學了,那麼家庭教育就延續到學校教育,需要老師跟家長相互配合共同來完成。

不這樣教育對孩子有什麼壞處?

現在很多孩子忤逆、不聽話、脾氣很大,給家長氣個半死,這都是沒有教育的原因,做父母做家長的不善的言行影響的結果,但是家長不要放棄,也不要灰心,要有信心改正錯誤的言行,成為一位有德行的父母,孩子就會成為一個有德行的孩子。

那麼信心來自哪裏呢?

家長的首先要學習,學習聖賢人的智慧,自己要明理,明理就會有智慧,有智慧就會有辦法幫助自己的孩子,也會幫助別人。

《弟子規》1080個字,113件事,句句在教我們如何做人,做人的標準和日常的行為規範,句句在告誡我們為人子弟處處要做到一個“敬”字。開篇“入則孝”中就講“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我們説一個人很孝順,一個孝子的標準是什麼樣的?就是做到了《弟子規》中這幾句話,簡潔明瞭易懂,但道理深邃,細細品味,會無比地佩服聖人的智慧,依教奉行下去,人人一生都會幸福!所以,也希望大家能夠堅持學習,相信會很受益。在家參照《弟子規》去力行,把《弟子規》演出來,身教言教都是端正的,孩子自然身心健康快樂成長。

孩子必須要教育,如何教育?

一個人如果不學習又不接受聖賢教誨,人的貪心和慾望一起,就很容易做糊塗事兒,很難把持住,比如説貪財的人,有十萬想要百萬,有百萬想要千萬,有千萬想要億萬,最終會害了自己和家人,也會危害社會。我們遇到一些父母,他們説沒有時間學習,得拼命地去積攢財富,留着以後給兒子用、甚至給孫子用,很少會去考慮當下別人的急需,這也是人貪婪不明理的表現。

學習了聖賢教誨,就知道從哪入手去教育子女了?首先我們做父母的要給自己的兒女做個好榜樣,榜樣的力量是不可思議的!因為孩子越小越好教育,最早的教育應該是從胎教開始。孩子在母親的孃胎裏,就開始受母親心念言行的影響,所以母親的心態、言語行為端正,會給孩子身心成長帶來莫大的利益!

孩子必須要教育,如何教育?

為了保護好孩子本有的天性,孩子出生以後,三歲之前我們做父母的要特別謹慎自己的思想言行。夫妻之間一定要和睦相處、互敬互愛,這樣孩子就會感覺非常温暖幸福,對父母的愛會加深,孩子善良的心性就會保持;夫妻間絕對不能吵架、有矛盾。夫妻一旦有矛盾吵架,孩子這台小攝像機都會記錄下來,將來對孩子的傷害特別大。

還有要注重培養孩子勤勞節儉的品德,一定要捨得讓孩子從小養成幹家務活的習慣,孩子通過幹活兒,手腳和頭腦會越來越靈活,會去主動思考問題,會更加熱愛學習,要讓他在勤勞吃苦的鍛鍊中塑造孩子堅強的毅力和感恩的品格,知道父母每天工作上班為這個家付出多少辛苦,掙來的錢有多麼不容易。我們看到很多父母因為自己十幾歲的孩子太懶惰,掃掃地、刷個碗都得指使,連自己的內衣都不洗,父母整天嘮叨也無濟於事!一個人懶的習慣一旦養成,決定一事無成!

孩子有了好習慣才會有好性格,有了好性格才會有好命運!一個好習慣,孩子會受益一生!可見讓孩子從小養成勤勞節儉的好習慣有多麼重要!

孩子必須要教育,如何教育?

智慧的家長一定會和孩子一起學習傳統文化,一起學習《弟子規》,在生活中紮紮實實去力行,培養孩子好習慣、好品德。啓發和鼓勵孩子立大志,一生都活得有價值!王陽明先生講到:“人無志,天下無可成之事”!讀書志在聖賢,願我們的孩子都能成聖成賢!願我們的家長都能助孩子一臂之力,成就孩子一生偉大的事業!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76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必須要教育,如何教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