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機妙算”這個成語,是形容善於估計複雜的變化的情勢,用此來決定未來的策略或者計劃。
細數歷史長河中,能和這個成語聯繫起來的一位就是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的諸葛先生,另一位則是輔佐朱元璋平天下的後朝軍師劉伯温。
諸葛亮憑藉自身智謀,自建安十二年(207年),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終於在蜀章武元年(221年),用時15年方助劉備建立蜀國,呈三國鼎立的局面。
而在公元1360年,當時的義軍統帥朱元璋效仿劉備三顧茅廬,兩次向隱居青田的劉伯温發出邀請,自劉伯温出山輔助朱元璋直至協助其於公元1368年打下江山後,總共用時才8年時間。
劉伯温(1311-1375年),名劉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無人識劉基,但劉伯温名滿天下。
可以説,諸葛亮在影視劇中手持搖扇、風度翩翩的樣子深入人心,但在民間百姓心中,劉伯温通常是神機妙算、料事如神的神仙般人物,尤其是其所著的《燒餅歌》,除預言了明清朝代的更替,還提到了遠在2000年後的歷史,並且預測的所有重大歷史事件都被後人找到佐證和類似映證。可謂劉伯温之後,中國再也沒出現過預言這麼準確的人。
朱元璋因馬皇后的燒餅救了其性命,就算當了皇帝也是格外喜歡吃燒餅,公元1368年的某一天,明太祖朱元璋像往常一樣在吃燒餅,這時劉伯温來求見。
朱元璋知道世人拿孔明在世來比作劉伯温,就有心試他一試,就把燒餅藏在碗中,叫劉伯温來猜一猜,自己的碗中是什麼?
只見劉伯温一掐指、一閉眼、一點頭,回答道:
“又像太陽又像月亮,但它被金龍咬了一個缺口,在臣看來,這碗中肯定是被您吃過一口的燒餅啊”!
朱元璋驚歎道:
“沒想到我朝之中竟有像愛卿這樣博學的異人,真乃我大明之福啊!”
就這樣,君臣二人就燒餅為題,引出有
關國運的對話,被人記錄下來後,被後世人稱《燒餅歌》。
後因《燒餅歌》對明朝帝王更替、後世重大事件的預測準確率高,曾有人懷疑它本是後人杜撰,可明朝皇帝朱棣先後命解縉、姚廣孝等主持編纂的一部集中國古代典籍於大成的類書《永樂大典》中,就曾記有《燒餅歌》,更增加了其真實性。
朱元璋讓劉伯温測百年以後的事,因涉及天機,劉伯温在徵得了元太祖朱元璋的“不殺之恩”後,開啓了開掛模式,其中就對以下事件進行了推算預言:
燕子不日飛入京,永享山河樂太平。豪傑更起文墨輩,英雄奉旨看還鄉。
北方胡虜害生民,御駕親征定太平。失算功臣不敢諫,生靈遮掩主驚魂。
國壓瑞雲七載長,胡人不敢害賢良。相送金龍復故舊,雲開邊日照邊疆。
樹上掛曲尺,遇順則止,至此天下未已。
劉伯温的這幾句詩看似簡單,實則藏頭露尾,就算朱元璋再怎麼保證對劉伯温的預測以“無罪”論處,但也是涉及國運,因此每一句都暗藏玄機:
第一節,燕子指代的是燕王,表示朱棣要建立自己的王朝,也就是後來的“永樂王朝”,打算謀權篡位;
第二段,為了攻打北方的胡人,明英宗親自帶兵進攻,結果發生了土木堡之變,兵敗被俘,差點提前結束了大明王朝。
第三段,雖然大明經歷了“土木堡之變”的慘敗,但最終還是勝利了,明英宗也回來了,大明王朝重新開啓了國運。
第四段,崇禎皇帝上吊,順治皇帝進京,明朝也就到此而已。
這幾段話從大明朝的開始講到亡國,比西方《諸世紀》裏面的還要神、故事還要曲折離奇,卻處處發生在重要的大事記上,時間順序也沒有亂,關鍵是面對着一國之君推測他的後世國運,劉伯温還真是敢説。
截取《燒餅歌》中部分內容,後經學者研究,絕大多數的時間都發生了,尤其是預言包括清朝的皇帝順位和大事件,異常準確。
六十週甲多一甲,螺頭倒吹也無聲。(康熙在位61年)
點畫佳人絲自分,一止當年嗣失真。(雍正)
一見生中相稱賀,逍遙周甲樂饑荒。(乾隆在位60年)
廿歲力士雙開口,人又一心度短長。(嘉慶)
叩首之時頭小兀,嫦娥雖有月無光。(道光在位30年)
太極殿前卦對卦。添香禳鬥鬧朝堂。(咸豐)
洞邊去水台用水,方能復正舊朝綱。(同治)
火燒鼠牛猶自可,虎入泥窩無處藏。(火燒圓明園)
草頭加上十口女,又抱孩兒作主張。(慈禧+光緒)
可惜晚年的劉伯温,就算在神機妙算,也最終糟了人毒手。被嫉妒他的胡惟庸用一碗碗“治病藥”給害死了。劉伯温死前將天文書交給兒子,讓兒子呈給皇上,並留下“子孫後代不可學此書”的遺言。不過劉伯温這麼能“算”,卻沒算出自己的命運轉折,可謂“人算不如天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