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鹹魚魚
監製|吳懟懟
最近兩年,在中國社交媒體中,珍珠正在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走紅。
它是時尚博主OOTD中的點睛單品,也是抖音復古視頻里人間富貴花們的首選配飾,而翻看今夏小紅書女孩們的每日穿搭,也常能看到它的蹤影。
有人把它和素金手鐲疊戴,瑩白的珠串和閃耀的金鐲在纖細的手腕上晃來晃去;有人則玩轉極簡通勤風,頸間單戴一條几毫米珠鏈,耳上綴一隻小小的珍珠耳釘。
一直以來,作為一種古老的有機寶石,珍珠在女士的首飾盒中雖然佔有一席之地,但鮮少成為主角——它不像鑽石,可以和愛情寓言終身綁定,也不像黃金,在裝飾之外,有着恆久流通的價值。
不過,近幾年來,隨着行業產品呈現的多元化,兼具保值屬性和時尚屬性的珍珠,逐漸開始走紅。
雖然不能和黃金、鑽石相提並論,但在以年輕人為主的飾品市場裏,珍珠的熱度正在升高。
01
有機寶石的走紅
2020年,被稱為直播電商元年。
在這一年裏,乘上這股東風的,除了美妝、服飾等大眾商品外,一些看似小眾的品類也駛入發展快車道,「有機寶石」珍珠就是其中之一。
第一波走紅從直播間開蚌取珍珠開始。你一定記得,在某個時期,短視頻平台上充斥着大量的開蚌視頻,那些主播坐在鏡頭前,在激昂的解説聲中,撬開蚌殼,有時能得到光澤閃爍的渾圓珍珠,有時則是略帶瑕疵。
拋開品相優劣,在直播電商初期,這種近似賭石體驗感的直播開蚌,確實以意想不到的角度,帶火了諸暨珍珠產業。
而以此為契機,淡水珍珠的時尚屬性也逐漸顯山露水,在直播開蚌以外,珍珠作為珠寶飾品出鏡的頻率也越來越高。
有報道顯示,在2020年,受益於直播帶貨,華東國際珠寶城交易量達750噸,整體線上交易額同比上漲50%。
至2022年,珍珠熱度更是有增無減。數據顯示,2021年時,小紅書上與珍珠相關的筆記達190W+篇,至2022年,小紅書上與珍珠相關的筆記達360多萬篇,與珍珠相關的商品達到38萬+件。
這波熱度甚至吸引了不少本土珠寶品牌投身珍珠飾品設計。
此前,中國珍珠行業生產企業眾多,但缺少廣為人知的珍珠品牌,大多都是以出口為主的散珠、串珠,或是以珠寶設計師和工作室為主的小型企業,但近年來,包括周大福、周生生等在內的諸多本土珠寶品牌,都陸續推出了珍珠飾品,其中不乏爆款單品的誕生。
從去年小紅書女孩人手一款的珍珠福牌手鍊到今年走紅的白百何同款通勤風鎖骨鏈,珍珠頗有晉級飾品界新網紅的趨勢。
02
價格上行,產量下行
漲價。
這是走紅之外,最近兩年珍珠愛好者們體感最清晰的另一個趨勢。
據央視財經報道,自2018年以來,珍珠收購價格連年上漲,而不少珠寶深加工企業都在加價收購,其中,珍珠收購價同比上漲30%左右。
不過,和一路上揚的價格相反,全國珍珠產量卻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來自浙江省珍珠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淡水)珍珠產量為120萬公斤,到2020年下降到100萬公斤,2021年為80萬公斤。
一名珍珠愛好者表示,去年買珍珠時就覺得價高,沒想到今年更貴。
事實上,不只是淡水珍珠,這波漲價潮甚至波及了貝珠和塑料珍珠。一名從事漢服配飾製作的手工簪娘表示,去年以來,珍珠價格上漲,使得不少簪娘開始轉向價格低廉的仿珍珠。
而之所以出現價格上漲,產量下降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過去幾年裏,不規範的珍珠養殖導致了嚴重的水污染。
自1958年中國淡水無核珍珠養殖實驗取得成功以來,便開啓了中國珍珠養殖業的新紀元。彼時,這種主攻每個母貝產出多顆、且成珠率更高的淡水珠養殖技術,一度滿足了全球90%的珍珠需求。
然而,以出口為主的中國珍珠產業,難免陷入高產低價的漩渦。數據顯示,中國淡水珍珠產量佔全球90%以上,但銷售額僅佔全球珍珠業總銷售額約8%。
在很長一段時間,中國珍珠養殖業都奉行薄利多銷的策略,這也使得早期養殖企業們,大多采用粗放式發展、高密度養殖的方式。
在這種養殖模式下,漁民們大量投餵肥料,雖然實現了更高的經濟效益,但也導致了嚴重的水體污染。
為了避免污染擴大,以及防止珍珠養殖業涸澤而漁,2016年起,諸多養殖大省都出台了禁養條例,其中,浙江諸暨的珍珠養殖規模每年以20%的速度遞減,從2017年的100多萬畝下降到2021年的40多萬畝;湖北省在出台文件後,養殖場從高峯時期的二十多萬畝降為四萬多畝,面積縮減了近八成。
產量的縮減使得淡水珍珠批發價一路走高,又碰上直播電商的加持,珍珠一時之間,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
當然,也有分析人士指出,除了珍珠產量下降導致的供需不平衡外,近年來由於各種設計和佩戴場景的增加,也令珍珠價格越加堅挺。
去年11月,珠寶品牌Tiffany和街頭潮牌Superme曾推出系列聯名商品,其中一款售價1250美元的珍珠項鍊,在發售後成為該系列最奪目單品,上市後該珍珠項鍊在二級市場價格大漲36%至1700美元,是supreme繼2018與 The North Face 聯名後,在二級市場的又一次價格巔峯。
另外,據日經新聞報道,在日本,由於佩戴珍珠的「珍珠男子」的出現和「可持續利用」意識的提高,珠寶店珍珠商品的漲價趨勢也不斷擴大。
03
品牌化仍任重道遠
不過,即便中國淡水珍珠乘上了電商直播的快車,但距離實現品牌化,仍有漫長跋涉。
當前,中國市場的珍珠熱,分為兩類,一類是飾品熱,一類是珠寶熱。其中,飾品消費,多是國產淡水珍珠,價格近年來雖然走高,但也只是裝飾品的價格,而國民珠寶消費,大多傾向於購買來自日本的Akoya珍珠以及來自南太平洋海域的澳白。
這兩種消費的區別,非常明顯,消費者一般認為,前者等同於施華洛世奇等輕奢飾品品牌,多為搭配而存在,而後者,才是具備流通價值的珠寶。
基於這種觀念,國產淡水珍珠的價格與舶來海水珍珠的價格,也天差地別。根據UN comtrade數據,中國珍珠製成品出口單價平均每千克30-80美元,而日本珍珠製成品出口單價為每千克5000-17000美元,箇中差距可見一斑。
定價之外,從品牌性上來説,日本Akoya珍珠也遠勝國產淡水珍珠。
眾所周知,珍珠作為有機寶石,不易保存,所以市場流通價值比一般寶石要弱。
日本Akoya珍珠為了維持穩定的價格體系,有專門的行業協會調整價格,同時還有專利授權控制生產規模,以保證珠寶稀缺性。所以,即便淡水珍珠物美價廉,消費者也更傾向購買Akoya。
另外,國內淡水珍珠產量雖高,但卻鮮少用作珠寶需求。根據中國珠寶行業發展報告的數據顯示,美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珍珠消費市場,日本全年珍珠產量50%以上出口美國。中國雖然也是珍珠產業大國,但更多用於珍珠粉藥用和妝用需求。目前,美國人均珠寶消費1337美元,日本人均消費珠寶1562美元,而中國人均珠寶消費只有142美元。
基於此,淡水珍珠目前尚未跑出強勢珍珠品牌,而日本卻誕生了如Mikimoto和Tasaki 這樣的高附加值品牌。
其中,Mikimoto定位高奢,有着珍珠之王的美譽,入駐的也多是頂奢商場。根據華創證券的研究報告,截至2022年1月9日,Mikimoto 在全球擁有117家門店,其中日本79家,海外 38 家,開店足跡涵蓋曼谷、倫敦、紐約、港澳、北京、上海等地。
而其在中國入駐商圈也均為一線城市頂級奢侈商場,從南京德基、上海恆隆到北京SKP再到深圳灣萬象城,所及之處既富且貴。
相較之下,努力進行品牌化發展的國產珍珠們,活的都頗為艱難。
山下湖旗下注冊品牌千足珍珠,在2006年時曾銷售近8萬件珍珠飾品,斬獲千萬營收,但後續乏力,珍珠營收連年下滑;創立於1988年的阮仕珍珠,在國產珍珠中品牌化較為成型,定價也偏中高端,但天貓旗艦店粉絲數僅為12萬。
04
珍珠的流行週期
珍珠正在成為珠寶品牌尋求突破的新窗口。
自2019年以來,珍珠在公共場合的出鏡頻率越來越高,從説唱歌手的心頭好到Netflix熱播劇裏的高頻單品,珍珠正在迎來新的流行週期。
紐約Mastoloni珍珠公司的弗蘭在2018年接受媒體採訪時曾指出,有機寶石的流行週期通常為七年,他所接受採訪的2018年,是七年流行週期中的第二年。
在此之外,英國《金融時報》以及《福布斯》都曾預言珍珠的流行趨勢,一家研究公司甚至預測到2025年,全球珍珠產業將增長13%。
不過,國產珍珠們能否趕上這個週期仍是大問題。
從珍珠飾品到珍珠珠寶的遷徙,其實不僅僅是價格的不同,在定價之外,珠寶所擁有的「傳承的品牌故事、嚴格的品控、前衞潮流的設計以及深度綁定創始人所帶來的消費者信任」,才是品牌附加值的來源。
而這對國產品牌來説,是一個漫長的培育週期。珠寶本身就有着因稀而貴的特點,所以天然的、稀少的,才是珍貴的,而國產珍珠長久以來就奉行高產低價,所以價格體系也混亂非常。
當前,以周大福、周生生等在內的珠寶品牌們雖然也不斷推出珍珠產品,但不過是本着佔據其中一個細分領域的心態。而專攻珍珠產品的國產品牌,雖然在設計和珍珠品質上多有關注,但囿於非標品的屬性,難免消費者信心不足。
從大的環境來説,本土珍珠品牌們仍沒有脱離激烈的低價競爭,從阮仕珍珠到周大福、周生生,本土品牌距離將珍珠飾品革新為珍珠珠寶,仍需時光磨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