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專家促科技創新要素高效聚集融合
“東南亞論壇”2020國際會議暨粵港澳大灣區產教融合創新論壇會場。 孫自法 攝
中新網廣州11月15日電 (記者 孫自法)“促進科技創新要素在粵港澳大灣區高效聚集與融合”“逐步形成粵港澳大灣區內高校協同發展機制”“堅持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羣”……
由華南師範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廣東省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海峽兩岸暨港澳協同創新聯盟聯合主辦的“東南亞論壇”2020國際會議暨粵港澳大灣區產教融合創新論壇,14日至15日在廣州線上線下結合舉行,來自中國內地及香港、澳門特區的專家學者代表,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議題,深入研討交流並積極建言獻策。
衞炳江教授視頻連線做主旨報告。 孫自法 攝
香港理工大學常務及學務副校長、香港浸會大學候任校長衞炳江教授指出,在粵港澳大灣區產業佈局與發展方面,按照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規劃綱要,以香港澳門深圳廣州四大中心城市為區域發展的引擎。大灣區需定義其現代產業發展領域,每個城市的發展方向和定位也應有所不同,其教育資源應與計劃對應,重點是如何增加人才來配合發展、吸引並保留本地和外來人才。
他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產教融合要有科研體制機制的創新,首先要做到科研要素的無縫流通,包括突破人員地域界限、重點計劃協同以及科研設備、儀器試劑與信息的流通等;第二要優勢互補、協同合作,依靠粵深港澳的清晰定位在競爭的同時發揮合作效果與協同作用,加強國際合作、基礎研究與技術轉移的創新;第三要聯動統籌,加速科研實施,加強創新聯動統籌、示範區先行和聯合人才培養。
蕭志偉會長做主旨報告。 孫自法 攝
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科技融合發展方面,需要將粵港、深港科技合作納入大灣區發展總體,促進科技創新要素在粵港澳大灣區高效的聚集與融合。“我們需要合作、開放、共贏,凝聚智慧、創建未來。”衞炳江説。
澳門特區全國人大代表、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會長蕭志偉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的區域治理目標,是堅持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羣。澳門要利用自身的特殊地位和獨特優勢,發揮平台作用,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助力國家邁向更高質量的開放和發展。
他説,澳門發展離不開大灣區支持,粵港澳大灣區要在教育、社會保障、生態環境等領域緊密合作,加快融合,並依託數字“新基建”,推動產業交通及城市智能化,引領大灣區智慧城市發展,同時,還要做好大灣區城市間的充分溝通和協商。
蔣凱教授做主旨報告。 孫自法 攝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蔣凱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提升廣東和港澳地區競爭力,促進國家整體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香港高校特別是其中的頂尖大學應當抓住機遇,合理調整發展定位,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構建與內地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的深度合作機制,在助力國家建設的同時為自身創造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他具體建議説,加強香港高校與灣區其他高校的合作力度,一是打造灣區高校深度合作聯盟,搭建資源共享平台,逐步形成粵港澳大灣區內高校協同發展機制;二是整合粵港澳大學聯盟、京港大學聯盟、滬港大學聯盟等多個合作聯盟的資源,發揮內地及香港頂尖高校在粵港澳大灣區高校中推動人才培養、科研發展和區域合作等方面的核心紐帶作用。
此外,香港高校與內地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的合作,在範圍上以大灣區為重點,但不限於大灣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