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初中太拼,會被“榨乾”,高中沒有後勁,是真的嗎?老師道出實情

由 合永順 發佈於 經典

經常有人説,初中學生如果太拼了,就會被“榨乾”了,高中就沒有後勁了,是否真有這種現象呢?高中老師應該都深有體會。

很多高中老師都不太看好私立初中考上的孩子,因為很多直觀的經驗告訴他們,這些孩子到了高中,成績會明顯下滑,而且還容易出現各種問題,和原來的成績,差距很大,甚至有人懷疑原來的成績有“水分”。在多數地方,那些所謂的私立名校,多數都是初中,高中都是公辦學校的天下,為何私立初中成績優秀,卻無法把高中辦好呢?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事實上,不僅是私立初中,那些抓得很緊,作業很多,應試教育非常明顯的公辦初中,也是如此,學生到了高中,也會出現普遍下滑的情況,所以,這和私立還是公立沒有太大的關係,而是看初中是否過於應試教育了,是否壓榨的太多了。

那麼,這些學生,到了高中,為何成績會下滑?原因如下:

第一,中等生被拔高,學習態度存在問題

有一部分學生,學習沒有主動性,也沒有什麼理想抱負,但是家長比較重視教育,自認為孩子自律性比較差,如果管得不嚴,就無法考上高中, 畢竟中考的錄取率只有50%左右,所以這部分學生被送到了私立學校,或者那些高價學區房的公辦學校。

在這些學校,每個家長和老師都“打了雞血”,因為學校成績好,競爭壓力大,所以多數人都非常努力,在老師、家長和輔導班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下,一部分學生,成績被“拔高”了,雖然不太喜歡學習,但是也不排斥學習,堅持“多投入多產出”,在成績的刺激下,依然能堅持學習,最後考上高中,這類學生到了高中,就容易鬆懈,因為高中不會像初中管理那麼嚴格,而且那麼管,也沒有多大的效果,當外部變鬆,需要學生髮揮主動性時,他們就會明顯下滑,成了班級的後進生了。

其實,這部分學生,如果不到這些學校,也許根本就考不上高中, 到了高中,成績墊底,本來就是正常的, 但是有些家長和學生無法正確定位,結果受到幾次打擊後,孩子就放棄了學習,徹底淪為“學渣”。

第二,尖子生缺少主動,學習能力存在問題

應試教育搞得好的初中,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老師講得多,課程多,作業多,老師的待遇和成績密切相關,學生的成績,是學校的生存之本,所以,最後一切壓力,必然會轉嫁到學生身上。

而學生每天都有上不完的課,做不完的作業,雖然能夠把基礎弄紮實,但是孩子卻缺乏了自主思考的時間,缺乏了自我糾錯的能力,“勤快媽媽懶孩子”,這在學習中同樣存在,在功利教育之下,老師做得太多,孩子提升就慢,雖然成績很好,但是孩子能力卻不強,到了高中, 如何競爭?這就如同養雞場裏的肉食雞,看起來很強壯,到了外面和散養的小草雞競爭時,勝負就會很明顯。

在足球領域也是一樣,我們有些俱樂部,批量生產了很多球員,但是很少出現”球星“,能成為”中等生“已經不錯了,而那些球星,往往是在野生的俱樂部中,摸爬滾打成長起來的,更具有領袖氣質。

這些初中的尖子生,如果到了高中,不能正確定位,也會受到打擊,產生心理問題,同樣可能會一落千丈。

第三,“會學”比“學會”更重要,學會改變最重要!

那麼,這些學生,到了高中真的沒有潛力了嗎?其實並不是這樣,只是他們的思維習慣、學習方式和思想狀態,影響了成績,簡單説就是“適應問題”,如果到了高中,能善於學習,勇於改變,有些學生成績不會下滑,有的學生在經歷一段時間下滑後,痛定思痛,改變自己,成績慢慢又會提升,但是,也有很多學生,依然執迷不悟,把自己當成“尖子生”看待,堅持自己的方法,甚至更加努力拼命證明自己,最後是“越努力越窘迫”。最可悲的是有些學生,嘗試了一下後就放棄了,讓家長和自己十多年的努力,付之東流了。

所以,不要相信“沒後勁”,“沒潛力”、“智商不行了”之類的説法,你需要做的,就是改變,改變很難,還要承擔風險,所以很多人喜歡呆在“舒適區”,這樣給很多人會帶來不解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