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我國與58個國家和地區簽署學歷學位互認協議

教育部:我國與58個國家和地區簽署學歷學位互認協議

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司長劉錦。

封面新聞記者 粟裕

9月20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國際合作交流情況。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司長劉錦在會上介紹,我國同181個建交國普遍開展了教育合作與交流,與159個國家和地區合作舉辦了孔子學院(孔子課堂),與58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學歷學位互認協議。

劉錦介紹,教育部深入實施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加強同共建國家教育領域互聯互通,建設了23個魯班工坊,啓動了海外中國學校建設試點。我國成立“中國—東盟職業教育聯合會”,設立中國上海合作組織經貿學院,啓動“未來非洲—中非職業教育合作計劃”,深化中國—中東歐教育交流合作,點面結合的區域教育合作機制不斷完善。

她表示,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加快推進全方位開放。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教育示範區,支持長三角地區打造國際合作教育樣板區和國際人文交流匯聚地,支持海南自貿港建設國際教育創新島,與北京市合作設立“留學人才回國服務示範區”,助力京津冀一體化發展。

與此同時,支持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立足區位優勢,擴大面向周邊國家的教育開放。引導高校通過國際合作與交流推進“雙一流”建設,依託國家公派留學助力高校教師隊伍建設和國際化人才培養,支持組建國際高校聯盟,參與國際學術組織,推進跨學科交叉融合和跨領域、跨國界的科研合作。

劉錦還透露,教育部於2018年啓動國際產學研用合作會議以來,累計吸引70多個國家超過1.4萬名專家學者參會,開展部門間和專家“一對一”科研合作2300多項,中外導師聯合培養研究生4000多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外人文交流形成了元首外交引領、領導人高訪帶動、高級別機制示範、雙邊多邊結合、國內國外統籌、中央地方聯動、官方民間並舉的多元互動新格局。

此外,過去10年,教育部共籌辦中外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會議37場,簽署300多項合作協議,達成近3000項具體合作成果。在人文交流機制框架下,形成了中美青年創客大賽、中俄同類大學聯盟、中英中法百校交流、中南(非)職業教育聯盟等教育品牌項目,為雙邊關係發展注入了正能量和暖力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23 字。

轉載請註明: 教育部:我國與58個國家和地區簽署學歷學位互認協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