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巖
後周禁軍大將趙匡胤在部下的攛掇之下,悍然發動陳橋兵變,隨即黃袍加身,硬是從柴家孤兒寡母手中奪取了後周的江山,此後建立大宋朝。
趙匡胤本人雖然是武將出身,卻忌憚武將,而重視文官。
趙匡胤很顯然是怕有武將效仿自己,於是以杯酒釋兵權等方式,將那些和自己出生入死的戰友一個個解除了兵權,厚賞錢財,趕回家鄉養老,儘管當時很多武將還不到頤養天年的年齡。
為了解除這些武將的後顧之憂,宋太祖趙匡胤採取政治聯姻的手段,比如他把寡居的妹妹——燕國長公主改嫁給開國名將高懷德,將兩個女兒分別嫁給了大將石守信以及功臣王審琦之子王承衍。
趙匡胤還令三弟趙光美迎娶了大將張令鐸之女,再後來,他自己還把老將、忠武軍節度使宋偓的女兒迎入後宮,冊封為皇后。
老趙在聯姻過程中拉近了和武將的距離,同時也令這些功臣宿將安心“養老”,可謂手段高明。
《宋史》記載:“忠正軍節度使王審琦與太祖皇帝有舊,為殿前都指揮使。禁中火,審琦不待召,領兵入救……”
忠正軍節度使王審琦和宋太祖趙匡胤有舊交情,是“義社十兄弟”之一。
建國不久,王審琦任職御營四面都巡檢,兼任同平章事。
建隆二年(公元962年),王審琦被解除兵權後,調任忠正軍節度使,轄境許州、蔡州、陳州等地。
開寶二年(969年),王審琦出任殿前都指揮使。
有一次,皇宮禁地發生火災,王審琦在沒有得到詔令的情況下,擅自率兵闖入皇宮救火。
事後,王審琦遭到台諫官的彈劾,説他的行為違反宮禁制度,於是被朝廷罷免,貶到壽州做節度使。
王審琦向皇帝辭行的時候,趙匡胤安慰他説:“你不奉詔率兵擅闖皇宮,朕認為你是忠於朝廷,可是那些言官不這麼認為,人言可畏啊!你不走他們不幹啊!等你回到藩鎮,朕把女兒嫁給你兒子承衍,你安心去吧!”
王審琦雖然心裏挺憋屈,可人家皇帝話都説到這份兒上了,也只能千恩萬謝,離開了京城。
王審琦的兒子王承衍當時已經結婚了,和妻子樂氏門當户對,相親相愛。
趙匡胤明知道王承衍有妻子,難道他想讓自己的女兒去王家做小?
當然不可能,堂堂公主豈能給人做妾呢?
為了達到目的,趙匡胤想出了一個損主意,那就是逼迫王承衍和妻子樂氏離婚,而後迎娶昭慶公主趙氏。
王承衍迎娶公主,在當時多數人看來,這是無比的榮耀而非農藥。
然而,王承衍畢竟是將門虎子,脾氣不小,有時候也犯倔,更何況人家恩愛夫妻沒啥毛病,咋能輕易休妻呢?
趙匡胤也不是沒想到這一點,武夫出身的他自有武夫的強盜邏輯,於是來個強行逼婚。《邵氏聞見錄》記載:“召承衍至,則已有婦樂氏,辭……”
皇帝召王承衍入宮,説明自己想要召其為乘龍快婿的意思。
王承衍則以自己已經娶妻樂氏為由,推辭不受。
宋太祖趙匡胤此時拉下臉説:“汝為吾婿,吾將更嫁樂氏。”——你做我的女婿,我將把樂氏改嫁他人!
王承衍一臉不樂意,可又不能再次反駁,只能低頭不語。
趙匡胤隨即命御龍直護從(禁軍衞士)四人,“控御馬載承衍歸”,這話直譯的意思是:四個禁軍衞士控制着御馬,承載着王承衍來到駙馬府。
實際上,禁軍們控制的是馬上的王承衍,生怕他跑了,頗有綁架的意味兒哈!不久,十九歲的王承衍被迫迎娶了秦國大長公主趙氏,妻子樂氏被強行改嫁他人,朝廷負責給予一份豐厚的彩禮,算作安慰。
王承衍成了駙馬之後,趙匡胤語重心長對女婿道出了心裏話:“汝父可以安矣!”——你爹這下子可以安心了!
《宋史》記載:開寶三年(970年),宋太祖趙匡胤冊封皇長女趙氏為“昭慶公主”,下嫁左衞將軍王承衍,詔令賞賜景龍門外一處宅院。
王承衍和昭慶公主婚後育有一子王世隆,他們的政治婚姻是否幸福,史書不見記載。
宋太祖趙匡胤駕崩後,宋太宗趙光義繼承皇位,昭慶公主晉封為“鄭國公主”。
淳化元年(990年),宋真宗即位後,改封堂姐鄭國公主為秦國公主,史稱“秦國大長公主”。
鹹平元年(998年),駙馬王承衍病逝,年僅五十二歲,宋真宗追贈堂姐夫為中書令,諡號“恭肅”。
秦國公主所生的兒子王世隆因為身份尊貴,被宋真宗任命為如京副使、平州刺史等官職。王世隆自命不凡,對同父異母的兄弟王世安、王世雄、王世融傲慢無禮。
對叔叔王承幹、王承偓也缺乏應有的謙恭禮貌,引發朝中有識之士的鄙夷。秦國公主為此很苦惱,但她已經沒有精神頭教訓自己的兒子了,身體每況愈下。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秦國公主病逝,因其生年不詳,故此去世時的年齡不得而知,應該不到六十歲,從這些史料中,不難看出,秦國公主的婚姻和家庭並非父親所期盼的那樣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