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大兒子導致弟弟被殺,事後范蠡説他早知結果,為何卻不阻止?

范蠡是個有着大智慧的人,功成身退。不去和殘暴的越王勾踐狼狽為奸,而選擇了避讓,浪跡天涯,可見其智商之高。

在中國歷史上,對范蠡的評價很高,尊其為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道家學者。此外,還説他是中國早期商業理論家,商人的鼻祖,以至於許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稱之財神。

范蠡有三個兒子,大兒子曾經跟隨他一起經商致富,很懂得生意創業的艱難。二兒子好鬥很武勇,頗有俠士作風。

根據史記的記載,有一個“范蠡救子”的故事頗為著名,有一次,范蠡的二兒子有一次和人鬥毆,失手殺人,被楚國抓了起來。范蠡説:“殺人償命,我沒什麼可説的。但我畢竟是我的兒子,我不希望他死於大庭廣眾之下。”

老大看見父親派遣三弟去而不派自己,覺得很憋屈,然後開始鬧自殺。范蠡夫人對對范蠡説:“能不能救老二還不一定,現在,老大喊着要自殺,總不能讓兩個孩子都死了吧,事兒就交給老大去辦吧。”范蠡沒辦法,只好同意了。

臨行之前,范蠡千叮嚀萬囑咐,到了楚國一定要先找到自己的好友莊先生,把自己的信和錢財送給他,一切聽取莊先生的安排,不要過多停留,也不要問原因。

“可疾去矣,慎毋留!即弟出,勿問所以然。”

大兒子信誓旦旦的走後,范蠡卻悶悶不樂,范蠡的妻子很不解,就問他為什麼如此憂愁,范蠡嘆息説:“次子恐怕要凶多吉少了。”

半月後,大兒子來到了楚國莊生的府上,按照范蠡的吩咐,送上了書信與千兩黃金。

莊生一口應承了此事,並讓大兒子先回去給范蠡報信。不過大兒子一根筋慣了,他怕莊生收了錢沒敢事,於是便留了下來,準備與自己弟弟一同離開。

莊先生雖然家境貧寒,但卻是安貧樂道的高土,交遊十分廣泛。他為人清廉,忠信正直,聞名於楚國。

於是便去拜見楚王,對楚王道:“昨晚我觀星相,陡然發現天上有的星星位置不對,恐怕對楚國不利。”

楚王歷來尊重莊先生,對莊先生的話,可以説言聽計從的,楚王便慌忙地問道:“如今該怎麼辦呢?”

莊先生十分自信地答道:“只有興徳政,行善事,オ可以消除楚國當前所遇到的危難。”

楚王道:“先生您休息去吧!募人立即照辦。”於是楚王就準備大赦天下。

在大兒子得知這個消息以後,覺得既然楚王都大赦天下了,自己的弟弟已經得救了,所以那些黃金如果再給莊先生就是浪費了,便把黃金要了回來。

莊先生有些生氣,便對楚王重新上奏説:聽説大王本想大赦,但外面都在説大王只是赦免陶朱公的兒子。”

楚王為了堵眾人之口,先殺掉了陶朱公的二兒子,再大赦天下。於是,范蠡的二兒子就這樣被殺了。

二兒子去世後,范蠡的妻子和大兒子都很傷心,范蠡對大兒子説:

吾固知必殺其弟也,彼非不愛弟,顧少與我俱,見苦為生難,故重棄財。至如少弟者,生而見我富,乘堅策肥,豈知財所從來哉!

意思就是説:其實我早就料定了結果,所以想讓你弟弟去,因為你跟我受過苦,把錢看得比命重要但是 你的弟弟對錢沒有概念,這樣才會把二弟救回來。

看來范蠡確實早就知道這個結果了,沒有辦法,大兒子鬧自殺,不能不讓他去,畢竟不能在不確定是否能讓二兒子安全的情況下再失去大兒子。

這是《史記》裏記載的故事,也是歷史事實,裏面所記載的歷史故事不僅僅有趣,讓你瞭解過去的歷史,關鍵是有朝代的盛衰,有人的一生,從輝煌到死亡,其中藴含着豐富的人生和社會哲理。

《史記》是文學的鉅作,更是史學的大成。“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司馬遷將自己的生命投射在《史記》中,因此他更能體察到人性的鮮活與世事的機變。

因此,我們可以多讀《史記》,通過讀這本書,你就像多活了4000年。自古以來《史記》便是成功者的寶典。

也有很多人説,《史記》很多版本都是文言文,晦澀難懂,而這一版的史記,非常好理解,通俗易懂的文言文,還有詳細的註釋,讀起來不會枯燥。

關鍵是還有大量的插圖,就連孩子也可以讀,從小培養歷史格局!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16 字。

轉載請註明: 范蠡大兒子導致弟弟被殺,事後范蠡説他早知結果,為何卻不阻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