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是萌叔當年上學時候課本上學的一課,當時馬謖紙上談兵,不聽諸葛亮的話,一意孤行終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給萌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長大之後,仔細回想一下《三國演義》,發現關羽、張飛也多次犯了軍令,但是諸葛亮都沒有殺,為啥馬謖犯了一次就被斬了呢?
桃園三結義是《三國演義》的經典內容,這種兄弟感情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這絕對都是生死之交,世間也流傳着那句“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可見人們對桃園三結義的認可,就從這一點來看,關羽、張飛犯了軍令,那都是有迴旋餘地的,馬謖就不一樣了,雖然諸葛亮很欣賞他。
我們來看看立下軍令狀,但是沒做到的案例,第一個就是關羽義放曹操,第二個就是馬謖失街亭。
立下軍令狀,那就是簽了生死狀,完不成就要按軍紀處理,這都是被斬首的大罪,那麼諸葛亮為什麼斬了馬謖,而不斬關羽呢?
按理説,關羽犯的錯誤是更加嚴重的,因為關羽是處在必勝的條件之上,因為個人的因素而義放曹操,而馬謖是因為主觀判斷有誤加上戰術運用不當而丟的街亭,他主觀上是不想丟的,但是實力不允許啊。
街亭之戰的結果不過是蜀軍退兵,而華容道之戰的結果是可以改變歷史格局的,這看起來還是關羽犯的錯誤比較嚴重,那麼為什麼諸葛亮必須要殺馬謖而放過關羽呢?
我們用大局觀來看,當時赤壁之戰過後,劉備軍出了關羽、張飛、趙雲外,基本沒有什麼像樣的武將,手下部隊也不多,前前後後就兩萬來人,再加上赤壁之戰是個打勝仗,沒抓到曹操固然可惜,但是大家以少勝多,還都是處在興頭上,所以不追究關羽的責任,也不會引起公憤,比較創業期,還是比較需要人才的。
反觀馬謖的街亭之戰,那時候蜀漢已經是具備了一定的規模,無論從軍隊的管理還是國家的制度都有了比較完善的體系,出兵打仗最重要的是軍令如山,諸葛亮精心準備多年的北伐大計卻因馬謖自以為是丟了街亭而前功盡棄,作為軍隊的最高統帥,必須要給士兵,給國家一個交代,所以諸葛亮雖然自己給自己降職了,但馬謖也必須要被斬首。
馬謖的死可以讓蜀漢部隊繼續保持嚴明的軍紀,為日後再次出師積蓄戰鬥力,再一點就是馬謖是謀士,而關羽是武將,萌叔覺得打天下謀士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沒有一個好的武將去執行,那也都是白費,所以説關羽可以不殺,但蜀漢已經有了諸葛亮了,馬謖殺了卻無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