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疑的朱元璋死後留下懸念, 13座城門同時出殯, 真身葬於何處!

多疑的朱元璋死後留下懸念, 13座城門同時出殯, 真身葬於何處!
據説當年朱元璋建孝陵時,還有人建議遷走附近的孫權陵墓,朱元璋念及孫權乃三國英豪,便下令“留他為我看守墓道”,孫權墓才得以保留。而勘測出的孫權墓正對欞星門,兩者相距僅有100米左右,與“守墓”的傳説十分吻合。
明孝陵始建於1381年,翌年馬皇后去世,9月安葬入陵,定名為“孝陵”。有“以孝治天下”之意,另一説因馬皇后諡號“孝慈”故名。1398年,朱元璋去世後遂啓用地宮與馬皇后合葬。此時,明孝陵並未完全竣工。另外,孫、李兩位貴妃分別葬於孝陵東、西兩側。

多疑的朱元璋死後留下懸念, 13座城門同時出殯, 真身葬於何處!
1402年,燕王朱棣攻陷南京,宮中火起,建文帝不知所終。諸王羣臣紛紛上表勸進,朱棣在象徵性的推辭兩次後,於己巳日,“謁孝陵”,雖然“唏噓感慕,悲不能止”。1405年,明成祖朱棣親撰“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為父親歌功頌德,楷書陰刻,全文長達2746字。1413年,此碑立畢,標誌着歷時30餘年的孝陵建成。1421年,朱棣遷都北京,設南京為留都。明孝陵仍具有極高的政治地位。

多疑的朱元璋死後留下懸念, 13座城門同時出殯, 真身葬於何處!
明孝陵規模宏大,建築雄偉,形制參照唐宋兩代帝王陵墓而有所增益。建成時圍牆內享殿巍峨,樓閣壯麗,南朝七十所寺院有一半被圍入禁苑之中。其佔地面積達170餘萬平方米,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
明孝陵的起點在今天衞崗東側的下馬坊。從下馬坊向西北行755米,是大金門。大金門是明孝陵的第一道大門,門朝南,有拱門三券,明代裝有硃紅漆的大門,門樓頂覆蓋黃色琉璃瓦,現在屋頂和大門早已無存。大金門正北70米,就是立有“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的碑亭,現俗稱四方城。

多疑的朱元璋死後留下懸念, 13座城門同時出殯, 真身葬於何處!
過碑亭折向西北,是御河橋,現在俗稱紅橋。過橋即進入明孝陵神道。經欞星門、金水橋,順坡而上才到明孝陵的正門。此門原名文武方門,然後到享殿——孝陵殿。孝陵殿規模很大,毀於咸豐年間戰火。依照陵宮“前宮後寢”的格局,入“陰陽門”後是一座大石橋,原名昇仙橋。橋後就是方城。從正門到方城,共長375米。方城正中是一個高大的拱門,拱門內是一條深長的隧道,由54級石階組成。出隧道分左右二石階,折而向上,向南登上方城,即明樓所在。明樓俗稱馬娘娘梳妝枱。

多疑的朱元璋死後留下懸念, 13座城門同時出殯, 真身葬於何處!
方城和明樓是明代的創新,明以前的帝王陵墓都沒有這樣的建築。在寶頂前面建造一座高大的方城和明樓,其中夾以深邃的隧道,更增加了莊嚴肅穆的氣氛,顯示出帝王的無比威嚴。
方城之後就是寶頂,也叫寶城,正面的石壁上橫刻“此山明太祖之墓”七個楷書大字。據説這七字刻於民國初年,用以回答遊人的訊問。寶城是一座近似圓形的小丘,直徑從325米到400米不等,四周有磚牆,牆以條石作基礎,依山就勢而築,高度約7米,牆頂厚度約2.1米。寶頂之上,樹木參天,地宮位於寶頂之下。

多疑的朱元璋死後留下懸念, 13座城門同時出殯, 真身葬於何處!
朱元璋作為大明開國之君,擇金陵“龍脈”以為葬地,這完全符合風水要義。在鐘山的南面建造自己的帝陵,在鐘山的背面陪葬功臣,讓自己的臣子在死後也護衞着自己,南北對應,尊卑昭然。

多疑的朱元璋死後留下懸念, 13座城門同時出殯, 真身葬於何處!
朱元璋是否葬於明孝陵?南京民間也有傳説:“明太祖死後十三個城門同時出棺材,明孝陵是疑冢,真墓葬在朝天宮土山下。”生性多疑的朱元璋有沒有真葬在明孝陵?他的真身葬於何處?

多疑的朱元璋死後留下懸念, 13座城門同時出殯, 真身葬於何處!
1999年初,專家採用精密磁測技術並結合地面調查,對明孝陵後山兩萬多平方米地域進行了一次縝密的勘查,證實朱元璋的地宮就在獨龍阜玩珠峯下數十米深處,且保存完好,未被盜掘過。地下宮殿規模很大,僅甬道長度就超過了一百二十米,地宮的構造十分複雜,尚需作進一步的調查。朱元璋應葬於明孝陵。

多疑的朱元璋死後留下懸念, 13座城門同時出殯, 真身葬於何處!
無論朱元璋是否真葬於此,明孝陵自明清至民國初期,已被賦予了特殊的政治意義。(本文選自盧立菊、陳寧駿編著《解密中山陵》)

多疑的朱元璋死後留下懸念, 13座城門同時出殯, 真身葬於何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43 字。

轉載請註明: 多疑的朱元璋死後留下懸念, 13座城門同時出殯, 真身葬於何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