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木(左)近照
夏洛特近照
李婷近照
日前,由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主辦、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承辦的第四屆“我與中國的美麗邂逅”來華留學生徵文大賽落下帷幕。其中,不少來華留學生用中文講述了自己和中國結緣的故事,講述了和中國人民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經歷……他們的願望是用中文講述好中國故事。
“不,我不害怕”
羅木
站在畢業離別的十字路口,腦海裏的那個聲音又響起來了——“你害怕嗎?”
作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工程學院地質工程專業的本科應屆畢業生,我來自赤道幾內亞。
5年前的那個夏天,我雙手捧着來自中國的入學通知書,既興奮又忐忑。去中國學習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而我馬上就要踏上這段尋夢之旅,開啓新的人生階段。當然,未知的一切也讓我覺得不安,地球另一邊等待着我的那個中國究竟是什麼模樣?我能順利完成學業嗎?那裏的人會接受我這個不同的面孔嗎?這時候,我的腦子裏一直嗡嗡地迴響着一個聲音:“你害怕嗎?”
收拾好行囊,我帶着這份“害怕”來到了中國。
來中國的第一年,我在天津大學讀了一年預科。一直説法語的我,那真是“學英語,隔層紗;學漢語,隔座山”。剛接觸漢語,我以為什麼東西的量詞都是“個”,於是,我有了“一個手機,一週上五個課,每天吃三個飯”這樣的表達,鬧幾個笑話那都是常有的事。我也會學着中國人的樣子每天進教室問老師“您吃了嗎?”看老師生氣的時候會連忙叫她“多喝熱水”……以前聽説過漢語是世界上最難學習的語言之一,真正接觸了之後才瞭解到它的魅力。
1年後,我順利通過了預科結業考試,來到了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作為一名留學生,用中文學習地質工程專業真的很難,但我仍然堅持學習。導師的指導和其他老師的幫助讓我時刻告訴自己一定不能放棄,為了我的中國夢,為了像家人一樣的中國師友,我也要努力進步。
在武漢生活的4年,我見證了這座城市的日新月異,真的是“武漢,每天不一樣!”武漢人的大嗓門、香噴噴的熱乾麪、讓人流連忘返的江灘夜景、熱情似火的夏天……提到武漢,總有説不完的話。我以前就總在想,如果有一天要畢業、要離開這個城市了,我會是怎樣的心情呢?
離別前夕的武漢,卻給我留下了一段刻骨銘心的記憶。
1月23日,因新冠肺炎疫情,武漢關閉離漢通道。那時候,有的人選擇了回家,而我決定留下,陪着我的中國家人們共同經歷這一切。疫情之初,我的家人給我打了無數電話,他們擔心我在中國是否安全,問我是否害怕。我也問自己:“羅木,你害怕嗎?”
我親眼見證了中國政府為抗疫所付出的努力,見證了學校和老師為了保護我們而做出的努力,也見證了身邊“鋼鐵俠”國際學生志願服務隊的奉獻和擔當。從2月16日開始,由我們國際教育學院的各國留學生組成的“鋼鐵俠”志願服務隊一直在為同學們提供志願服務,即使穿着防護服、戴着眼鏡和口罩,我還是看到了那些阻隔不了的真心和熱情。
當我見證了無數人為這座城市的甦醒而拼命時,我問自己:“你害怕嗎?”
不,我不害怕,一點兒也不。
儘管不能出宿舍樓,我卻在小小格子間裏看到了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看到了國家有難、匹夫有責。全體中國人民都是抗擊疫情的偉大戰士,而我也為自己感到高興,因為我和我的中國家人們站在了一起。
今年的畢業季註定不平凡,回顧往日熱鬧非凡的校園,我也有不少難以當面説再見的遺憾。在地大學習的4年,是我人生中最美、最珍貴、最值得回味的時光。
我想,等我回到我們國家時,我會把我在中國的見聞與經歷,以及這段與中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故事講給我身邊的人聽,讓他們也和我一樣瞭解中國、愛上中國。
我的中國家人們,希望你們會記得,雖然我們長着不同的面孔,但我們曾一起守望過武漢南望山上的同一片星空。
臨近畢業的那個聲音“你害怕嗎”有了答案——不,勇者無畏!
(作者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赤道幾內亞留學生)
走近中國感受文化
夏洛特
我從小就被中國文化吸引,中國畫作、傳統服裝、傳統節日……都讓我着迷。
來中國以前,我只是通過電影、小説、動畫片等了解中國歷史、哲學思想以及有趣的古代傳説等。當我真正開始學習中文之後,才意識到中國文化不僅僅體現在文化載體——藝術、電影、圖書、音樂、中國功夫等所展現的文化元素和特徵上,更體現在精神層面上——中國文化的真正表達在於人。
想要了解中國,就應該先從瞭解中國人的所思所想開始。明白了這一點,我意識到自己認識的侷限性。為了改變這樣的自己,正確認識中國、走近中國,我開始花時間大量閲讀關於中國文化、歷史、哲學、漢字詞源等方面的書籍,也開始參加當地的孔子學院舉辦的各種研討會:茶文化、太極拳、京劇等。與此同時,我開始拜師練習書法,品味茶香,瞭解古代中國的傳統建築……瞭解得越多,我的興趣就越大,感受也越深。於是,我下決心要到中國留學,親身體驗一下中國式的生活,感受一下中國普通人的所思所想,領略一下中國河山的壯美。
説去就去!2019年9月,我來到了北京外國語大學進修部學習漢語。在北京的幾個月裏,我發現這裏的一切都跟比利時不一樣,這兒的人那麼多,無論哪兒都很熱鬧;車那麼多,交通那麼發達;商店那麼多,經濟那麼繁榮;購物那麼方便,手機點一點,送貨到家……這一切都讓我驚歎。
我發現,中國人的交流方式和比利時人很不一樣。每當我在小公園獨自看書或在路上逛街時,總會有一兩個中國人靠近我,找我聊天:“你從哪兒來的?你的母語是什麼?你在這兒學習什麼?為什麼來北京學習漢語?”……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原本是很吃驚的——中國人對外國人怎麼這麼好奇?説實話,在我的國家,如果一個陌生人來跟你聊天,大部分人會認為對方是有求於你。因此,頭幾次遇到陌生中國人找我聊天時,我要麼禮貌地拒絕,要麼謹慎地回答對方的問題。後來,我的一位中文老師向我介紹了“中國式人際關係”小知識,我才明白這只是中國人的一種交流方式。如今,每每遇到陌生的中國人找我聊天,我不僅不再感到奇怪,還會熱情地回應他們的詢問,與他們攀談、交流。
在我眼中,北京是一座既現代又古老的城市,這裏的名勝古蹟有不少,比如説故宮、長城、頤和園等。説實話,我覺得這些都很美麗,尤其是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的頤和園,這裏有宏偉的寺廟、廣闊的昆明湖、漂亮的長廊……每一處都讓遊客讚歎。
在我眼中,中國地大物博,風景優美的地方有不少。我想去看看“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景;想去逛逛雲南的茶田,品一品那裏的普洱茶;想去參觀張家界森林公園;還想參加哈爾濱的冰雪節,穿一穿花棉襖,住一住東北大炕,打一打雪仗……
能來中國留學的我是幸運的。因為來到中國,我結識了來自世界各國的朋友,跟這麼多性格各異、愛好不同的人相處,我開闊了視野,開始多角度看世界。來到中國,我走進中國人的生活,看到了一個真實的中國。來到中國,我找到了志趣相投的朋友,我們分享經驗、互相幫助。來到中國,那些美麗而奇妙的景點總是讓我流連忘返,那些熱情而友好的中國人讓我感動……
在中國的時間不長,但是每一段旅程都將成為我的美好回憶。
(作者為北京外國語大學比利時留學生)
穿越時光的邂逅
李婷
我從來沒想到,有一天,我小時候布娃娃洗滌標識上覆雜的文字會變得那麼熟悉,現在我就用這些熟悉的文字來寫下我與它美麗邂逅的故事。
和中文以及中國的邂逅不僅改變了我的生活軌跡,還讓我成長為更加努力、更加優秀的自己。
在中國5年的求學經歷讓我更加體會到教育的重要性。自古以來,中國都重視教育。如今,中國傳統的教育方式仍然融入在現代的教育觀中。
中國一直秉承“活到老,學到老”的學習理念,即使老年人也有專門的老年大學。有一件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天,我和朋友們在武漢的光明大街上散步,途中在一家飲料店停下來,排隊人羣中的一些初中生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力。他們可愛活潑,我們便聊起天來。但讓我感到奇怪的是,他們點的並非飲料,而是冰塊。和他們聊天才得知,原來他們打算把這些冰塊放在宿舍,為的是在炎熱的夏夜還能繼續學習。看到這些稚嫩的臉龐,我十分感動,也十分敬佩。
中國不僅是一個教育大國,還是一個科技大國。近年來,中國科技不斷髮展,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體現在出行、訂餐、支付、購物等方面。所以,我每年回國都需要一段時間適應。隨着科技的發展,中國的城市變得更有魅力,我親眼見證了我所居住的武漢每一天發生的變化。
在中國的求學經歷不僅僅改變了現在的我,也將改變幾十年後的我。公園裏的晨練老人,向我展示了一個人如何在生命中的每一個年齡段都能保持活力。他們每天練太極、做運動,生活非常豐富。甚至在有些外國人的眼裏,中國遍地都是功夫高手。有時候,我發現中國大爺的身段都比我靈活。廣場舞更是老年人的愛好,看着他們輕鬆靈動的身姿,寫滿開心的臉龐,我也被感染了,很佩服這些充滿活力的老人,每次回國我都會拿他們的例子講給我的外婆聽。
在中國留學的這段日子,我看到了中國人民的勤勞勇敢,看到了他們的積極向上,看到了他們的團結一心,正是他們讓我不僅學會了中文,還學會了如何做事。我在中國度過了最美好的青春時光,也努力讓自己變成一個更有責任感的人。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蔓延,中國再次向全世界證明了它的力量。中國人民向全世界展示了只要齊心協力,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兒。
已經有幾個月,我沒能在中國燈火輝煌的大街上散步,十分想念,期待下一次的邂逅,那一定會是更為甜蜜的。
(作者為華中師範大學亞美尼亞留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