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雍正王朝》中雍正最終賜死了弘時,其實這段事蹟是取自於民間傳説,當然正史中的弘時死得很突然很莫名其妙,下面就來細説一下正史上的弘時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最終結局又是如何。
歷史上的弘時因為性格與父親雍正不和,所以作為長子錯失了皇位繼承權
弘時按照排序是雍正第三子,雍正一生有十個兒子,但其中六個兒子都幼年夭折了,所以雍正實際上只有四個兒子活到長大成人,分別是三子弘時、四子弘曆也就是乾隆、五子弘晝和六子弘曕。
因此來説弘時名義上是雍正第三子,實際是雍正的長子,且弘時的年紀比乾隆和弘晝都大了很多,雍正諸子中,乾隆和弘晝兄弟二人是同年所生同歲,乾隆僅僅是生日比弘晝大了幾個月所以成為哥哥,老六弘曕年紀最小是雍正的老來子,拋開弘曕,弘時的年紀要比乾隆和弘晝大了7歲,因此在雍正登基時,弘時已經年滿18歲了。
按道理弘時年紀比乾隆大,為什麼雍正繼位之後卻捨棄長子弘時,立刻秘密冊立了乾隆為繼承人呢?
先看一看弘時在雍正繼位前與父親雍正的關係如何。其實翻看史書關於弘時的記載非常少,《清史稿》中只記錄了弘時“以放縱不謹,削宗籍,無封。”的短短一句話。
但是再想一想,在康熙時期,康熙諸子之中只有三個兒子被封為了親王爵位,這就分別是康熙第三子胤祉被封誠親王;康熙第四子胤禛也就是雍正被封為雍親王;康熙第五子胤祺被封為恆親王。
清朝規矩,皇室子孫年滿15歲即可獲封,而親王爵位之內可以有一子獲封為親王世子享受比郡王還高級別的待遇,而胤祉和胤祺在史書上都有兒子被冊封為親王世子的記錄,胤祉的親王世子是嫡子弘晟,胤祺的親王世子是長子弘昇,可在史書記載中唯獨沒有記載雍正的雍親王世子是誰。
要知道親王世子未來是要繼承親王爵位的,通常都會是嫡子,但是沒有嫡子的話就會立長子,胤祺就是因為沒有嫡子,所以冊立了長子為世子。同樣雍正也是如此,他的嫡福晉也就是後來的皇后孝敬憲皇后烏拉那拉氏沒有生育能力,所以也沒有嫡子,按照規矩來説在這樣的情況下雍正理應向宗人府奏請冊立自己的長子弘時為親王世子,但是歷史上根本找不到這些記載,也都沒有記載雍正還是雍親王時期親王世子是誰。
因此可以作為假設猜測,一,弘時有可能當時被冊立為親王世子,但由於後來他獲罪於父親雍正,被雍正命令史官刪除了關於弘時的冊封記錄。
二,就是弘時自幼就不被雍正所喜愛,而當時雍正喜愛的兒子乾隆還年幼,所以在康熙時代雍正遲遲沒有向宗人府奏請冊立親王世子。
這兩種假設之中,其實第二種假設更可能,因為《清史稿》中曾明確記載弘時無封,如果是刪除了冊封記錄,不會刻意加上這麼一句無封,所以弘時很可能是自幼就不被雍正所喜愛,尤其是和乾隆相對比之後,因此在康熙時期雍正遲遲沒有奏請冊立親王世子就是為了等乾隆成年。
那麼為什麼雍正會不喜歡弘時這個長子呢?
其實看歷史上零星的關於弘時記載,可以推測出弘時的大致性格,歷史上的弘時很可能是一個性格非常直率,沒有城府的人,從一些小事上就能看出來。
接下來就説一個歷史上能看出弘時為人性格直率的事情,雍正繼位之後每到年底都會親自給中央的王公大臣寫“福”字,並賞賜給王公大臣以示寓意新年好彩頭。
雍正元年(1723年)年底,雍正給王公大臣賜“福”字,正好這時候弘時奉雍正的命令在外辦差,而他的老師王懋竑當時也恰好有事不在上書房,所以弘時與老師王懋竑都沒有得到雍正賜予的“福”字。
弘時回來後就問王懋竑:為什麼偏偏咱們師生二人沒有福字?弘時就想親自去向雍正説明這個事,為師生二人討回福字,而王懋竑這個人謹小慎微,他建議弘時不要直接去找雍正問這個事,先去找雍正的心腹大臣當時的户部尚書張廷玉説明此事,但是弘時卻並沒有聽從王懋竑的建議,而是他直接當面去找了父親雍正,質問雍正為何唯獨不賜給自己和老師王懋竑福字。
後來雍正當然是把福字賜給了弘時和王懋竑,但從這件事就可以看出弘時為人性格比較率直,是一個喜好單刀直入的人,而歷史上的雍正為人恰恰是城府極深,善於隱藏自身內心的人,所以弘時和雍正父子倆註定性格就不合。
雍正繼位時就立刻秘密冊立了乾隆為繼承人,其實按照道理來説雍正繼位時弘時年紀最大,且已成年生育有一子永珅,理應被作為繼承人選,但雍正卻直接跳過了弘時把他排除在繼承人之外了,這就説明了弘時在雍正繼位前就已經不被父親雍正所喜愛。
弘時為人性格直率,而雍正的政敵弟弟老八胤禩歷史上為人斯文儒雅,心思細膩,人緣非常好,尤其能吸引像弘時這樣性格直率的人,因此也不排除在雍正繼位前弘時就已經被其八叔胤禩的人格魅力所吸引,從而引起父親雍正的反感,所以在選擇繼承人時雍正毫不猶豫的直接跳過了既不適合做皇帝還胳膊肘外拐的弘時選擇了乾隆。
但雍正對弘時並沒有放棄,雍正繼位時,弘時已經成年且已經娶妻生子,按照道理弘時應該與父親分府而居,可是雍正繼位後他還是將全家都搬進了紫禁城,連弘時和他的妻妾以及兒子永珅也都跟着搬進了紫禁城,説明雍正並沒有徹底放棄這個兒子,他還聘請謹小慎微的名儒王懋竑教導弘時,這都説明最初雍正對弘時還是很不錯,只是認為他不適合當皇帝而在繼承人選上放棄了他。
雍正其實也很有意思,秘密立儲是他所建,但也是他在繼位之初多次派遣年幼的乾隆代替自己去祭奠康熙,讓大家都明白了雍正內心屬意的繼承人是乾隆,這也讓弘時明白了父親雍正在選擇繼承人上面放棄了自己,所以可以想象弘時的心裏得有多麼苦悶,也因此弘時因為性格還因為繼承人的問題,與父親雍正漸行漸遠。
弘時最終因為胤禩與雍正鬧翻,但雍正不可能殺子
歷史上的弘時最後與父親雍正徹底鬧掰也是因為胤禩,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開始了對政敵弟弟胤禩一黨的政治清算,胤禩一黨受到雍正殘酷迫害,胤禩和老九胤禟都被雍正褫奪爵位,削除宗籍,改惡名為“阿其那”和“塞思黑”,並將二人囚禁起來。
也是在這時弘時替胤禩和胤禟求情觸怒了雍正,盛怒之下的雍正在處理完胤禩和胤禟之後又下了另外一道聖旨:弘時為人斷不可留於宮廷,是以令為允禩之子。今允禩緣罪撤去黃帶,玉牒內已除其名,弘時豈可不撤黃帶。著即撤其黃帶,交與允祹,令其約束養贍。欽此
這道聖旨直接將弘時賜給了胤禩為子,胤禩被囚禁,弘時則被雍正交與十二弟胤祹負責看管約束。這也是弘時徹底與父親雍正鬧翻,觸怒了雍正,最終惹得雍正不想再認他這個兒子了。
弘時與父親雍正決裂的導火索在於他替胤禩和胤禟求情,但根源還在於父子二人性格不合,弘時性格直率,不善於隱藏自己的想法,而雍正城府極深且多疑猜忌,所以父子二人因為性格原因越來越不和,最終在處理胤禩時爆發了。
其實關於雍正迫害弟弟胤禩和胤禟以及康熙晚年諸皇子爭奪皇位的事情,雍正的兒子弘時和乾隆都對雍正的做法不以為然。
只不過弘時為人率直,不善隱藏自身想法,流露出了對父親雍正迫害兄弟的不滿,最終觸怒了雍正。
而乾隆則同雍正性格一般,城府極深,他與哥哥弘時不同,他善於隱藏自身的想法,所以即便乾隆當時也對父親雍正迫害胤禩和胤禟不滿,但乾隆隱忍不發,直到繼位之後還是多年以後才替胤禩和胤禟翻了案,最後以雍正的名義承認當初打擊迫害胤禩和胤禟過分了。
弘時在被雍正削除宗籍圈禁之後第二年也就是雍正五年八月(1727年)去世,關於弘時的死因後世民間多為流傳雍正是為了替乾隆掃清障礙處死了胳膊肘向外拐的兒子弘時。
而且電視劇《雍正王朝》中也是採用了這個傳説,實際上雍正絕不可能殺子,弘時對乾隆的繼承人位置並沒有威脅,而且歷史上弘時與乾隆之間的兄弟關係還非常親密。
當時弘時已經被雍正削除宗籍,這樣的人對乾隆皇位根本構不成威脅,在雍正駕崩的第二天乾隆新君繼位下的第一道聖旨就是宣佈赦免弘時身上一切罪名,並且恢復了弘時的宗籍身份,這都説明了乾隆曾經與弘時之間的兄弟感情還算不錯。
這也説明了乾隆對於雍正處理弘時的這件事上也是不滿,只是乾隆善於隱藏自身想法,沒有向父親雍正表達過而已。
再有就是雍正最反感的政敵胤禩和胤禟二人在雍正四年八月和九月時就已經先後被雍正折磨致死,而歷史上弘時死於雍正五年八月份,距離胤禩和胤禟被折磨死已經過去快一年多了。
雍正最反感的兩個兄弟都已經死了,雍正沒有理由再在此時殺子了,如果雍正真想殺子的話早在一年前就可以賜死弘時了,何至於再等一年。
所以説民間傳説雍正殺子是基本不太可能發生的事情,至於歷史上弘時真正的死因其實他很可能是因為遭到了父親雍正如此嚴厲的懲罰抑鬱而亡。
寫在最後
其實歷史上的弘時挺悲催的,性格上與父親不和,導致作為長子卻不能成為父親的繼承人,後來更是因為性格直率直接觸怒了父親雍正,連皇子的資格都被剝奪了,最終導致抑鬱而亡,父親雍正還在後世背了殺子的惡名,真可以説這是一出清朝歷史上的父子悲劇。
但如果弘時與雍正的事情放在普通人家上算不上什麼大事,老子和兒子偶爾吵嘴也是正常的事情,不過偏偏他們父子二人是皇家,是皇帝父子,所以註定了他們父子二人的悲劇,這正好應了“最是無情帝王家”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