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帥中的翻譯家,翻譯家中的元帥,劉伯承在指揮作戰中翻譯文獻
我是狼君,一個陪您讀歷史的工科小夥兒
搜索劉伯承,你會發現劉帥的頭銜有很多,而且都非常的光彩奪目,也都非常的有分量。但除了這些,劉帥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頭銜,那就是翻譯家,在那個我軍急缺各類人才的時候,劉帥肩起了譯製俄文材料的工作。
劉帥被稱為“軍神”,除了是對他指揮作戰的高度評價,還是他繁忙日常生活的真實寫照,而劉帥的翻譯工作,就安插在繁忙的軍事指揮的間歇。因此在劉帥翻譯的序和附言中,常常會出現“於前線”、“被敵人的槍炮壓迫着”等字樣,劉帥也被冠上了“火線上的軍事翻譯家”、“馬背上的軍事翻譯家”等美名。
1927年,劉伯承元帥遠赴莫斯科留學。當時已經過了而立之年的劉帥,到達蘇聯後,以驚人的毅力克服了語言交流上的困難,還在俄語上有了很深的造詣。1930年,劉帥回國後,便擔任了專司軍事翻譯的軍委編譯科長。
當時工作多,工作人員卻非常少,劉帥便根據實際情況判定挑選最緊迫需要的書籍材料進行翻譯。在這期間,劉帥先後組織翻譯、校譯了《游擊隊怎樣動作》、《蘇軍步兵戰鬥條令》、《蘇聯紅軍政治工作條例》等著作,為中國紅軍的正規化做出了重要貢獻。
1932年春,劉帥開始擔任中國工農紅軍學校校長兼政委,在這期間,他翻譯了蘇聯紅軍的戰鬥條令。9月,劉帥出任中國工農紅軍總參謀長,再次回到了戰場上,雖然面臨高強度的指揮作戰,但劉帥仍在前線翻譯了《蘇聯的山地戰鬥》、《戰鬥勝利的基本原則》等軍事論著。
後來紅軍長征,在幾乎天天作戰,各項條件都沒有辦法保證的環境下,劉帥依舊沒有停止他翻譯俄文軍事論著的工作,在長征途中,完成了《蘇軍參謀業務》的翻譯與校正工作。
在緊隨其後的抗日戰爭中,面對日寇的步步緊逼,在艱難的抗戰歲月裏,劉帥依舊堅持翻譯工作,翻譯了大量的軍事論著。
1940年3月,《蘇聯步兵戰鬥條例》幾經輾轉到了左權的手上,雖然是俄文版本,但是左權依舊非常興奮,在看過一遍後,立即派人給劉帥送了過去,並向劉帥提出了合作翻譯的請求。
劉帥深知這本書的重要性,《蘇聯步兵戰鬥條令》不僅集中了蘇聯紅軍作戰經驗的精華,而且折射着世界軍事發展的趨勢。得到這本著作,劉帥如獲至寶,不顧指揮作戰的勞累,立即提筆譯出了第一章,與原著一起送回,請左權校正。
左權在看過劉帥翻譯的第一章後,便立即開始了第二至第七章的翻譯工作,剩下的第八九章及附錄部分,由劉帥負責。劉帥翻譯這本書的時候,正是八路軍發動百團大戰的時候。劉帥在取得斃傷日、偽軍7507名,收復縣城9座的戰績之餘,還完成了全部的譯製工作。
1942年5月25日,左權將軍在遼縣麻田掩護八路軍總部轉移時不幸壯烈犧牲。後來劉帥完成了全部的翻譯和校譯工作,並在《蘇聯步兵戰鬥條令》譯版的序中寫道:“回答左權同志生前的希望。”以此懷念左權。
劉帥不僅擔任大量著作的直接翻譯工作,還承擔了大量的校譯工作。在承擔翻譯《蘇聯步兵戰鬥條令》工作的同時,劉帥還接受了校譯《合同戰術》(上部)的任務。這部著作,先在延安譯出,而後突破敵人重重封鎖,送往太行山交由劉帥校正。
這部書的校譯工作,恰好經歷日軍對根據地的大掃蕩,而且是前後經歷了三次。劉帥也是在指揮作戰之餘,利用一切時間進行校譯工作,沒有桌子,就趴在牀板、炕頭上工作。白天沒有時間,就晚上在煤油燈下校正。劉帥由於謹慎左眼,而且也有問題,劉帥便在昏暗的燈光下,拿着放大鏡,逐字逐行的校對。
1945年,正值上黨戰役的關鍵時刻,劉帥又開始並完成了《合同戰術》(下部)的校譯工作。劉帥真的可謂將軍與學者集於一身,既能從容地指揮戰鬥,令敵人聞風喪膽;又能以“談笑靜胡沙”的從容氣度,在戰鬥的間隙完成翻譯工作。因此劉帥又被人們稱為“戰壕裏的軍事翻譯家”。
1946年12月16日,《合同戰術》出版的消息刊登在《人民日報》上,文中評價道:“這是劉伯承將軍殲滅蔣軍11個旅(師)之外又一重大貢獻。”
劉帥在翻譯工作上的確是古今罕見,他作為一系列重要戰役的最高指揮員,能在烽火連天,戰報不斷的工作條件下,擠出時間,而且還能夠從容不迫的完成累計數百萬字的翻譯工作,在古今中外的戰史上,都是罕見的。
本文章為狼君歷史原創,表達僅為作者自己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標明出處。
關於文章的不同意見歡迎留言評論,支持狼君歡迎留言點贊轉發。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