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幾乎所有的家長都知道,讀書、學習對孩子而言有多重要,就算自己文化水平有限,或者不喜歡一味推崇學歷和學識,他們也不會放棄對孩子的教育。但是,另外一個極端便是,家長在重視孩子學習之餘,會忽略了其他生活內容的影響,比如運動。
一孩子學習就好了,為什麼要運動?等考上大學了做什麼不行。
100位家長裏,有99位家長都會覺得運動無用,孩子專心做一件事就好了。可是,運動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想突然練習,就能馬上掌握的事情,孩子的興趣、天賦,都可能在日復一日的忽視中被淹沒。而運動的重要性,已經被納入了大學畢業的考核中。
清華大學就因為“運動”而發佈了新規定,規定指出:從2017級本科新生開始,游泳將與畢業綁定,沒有完成要求的學生,將不予畢業。
對此,網友眾説紛紜,其實是一些家長,觀點不一,有人表示:“給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點贊”;也有的人直言:“太欺負旱鴨子了”。
運動的作用極大,只有運動,才能讓孩子擁有完美的人格。這是人格的“功能性表現”決定的。
所謂“人格所擁有的功能性表現”,指的是人格決定一個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因為在個體行動的過程中,會因為“人格功能性”的影響,做出不同的判斷與選擇,這樣的過程構成了事件的形成與結果。由此,它成為了個體失敗的源頭,也會讓人離成功更進一步。
因而,當面對挫折與失敗時,堅強的人會奮發圖強;而懦弱的人則會退縮不前,在人格功能性影響之下,人民會不自覺地努力或者放棄,這就是人格功能的表現,直接影響個體發展與前進的腳步。
一般來説,運動的人都比較陽光,這是因為人體內有積極的因素在影響着個體。這也是為什麼許多睡眠質量不好的人,甚至在身體功能上出現應激性問題的人,會被建議“睡前跑步”,增加運動量等,在運動之下,個體會放鬆心態,在大腦層面擴散積極信號,進而幫助個體行動。
在人格功能性表現影響之下,個體往往會更加果敢、自信、思考力迅速。因為運動本身的協調性鍛鍊,所以往往喜歡運動的人擁有較強的協調、協作能力,可以在團隊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此外,“運動”要素讓個體在解決問題時,能夠更加主動,相比於逃避,他們更喜歡分析和解決,與問題“死磕”,直至成功。
孩子小的時候沒有運動過,甚至被扼制了運動的想法,那麼長大後,他不僅沒有運動的能力,還會對此不自信,在這些孩子看來,這是自己不擅長的事情。為了避免尷尬,為了不露怯,他們選擇不運動,以此來掩飾自己。
並且,從來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很難因為成年後的意志力而變得喜歡運動,這是習慣和天性使然。既沒有天賦,又沒有愛好,孩子自然不願意運動。
這就告訴家長們,想培養孩子良好的運動興趣,需要從“娃娃”抓起。比如,給孩子自由,讓他們自行選擇喜歡的運動,又或者是引導孩子動手動腳,嘗試不同的運動體驗,在生活中多加嘗試,多與運動“交往”,激發、培養良好的運動愛好等。
1、不要過度
不少心律不齊的人會因為運動劇烈而出現身體負荷太大的情況,造成身體損傷,所以儘管運動是個好“東西”,家長們在陪伴孩子運動,做運動計劃的時候,也要注意分寸,要注意“量”的把握。
2、自我保護
像籃球、足球這樣的運動,很容易因為和別人“切磋”,日常的訓練和玩耍,而意外受傷。因而家長們在孩子運動的時候,要格外注意自我保護,護膝等可以儘早安排上。
在這裏提醒大家,運動的重要性其實不難了解,更重要的是如何提高家長對孩子運動的重視程度,“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被忘了讓孩子擁有健康的體魄,這是基礎。
今日話題互動:大家對於“運動”這件事是怎麼看待的呢?大家又是怎麼處理的呢?歡迎分享。
(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裏是朗朗育兒課堂,在這裏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