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秀文盯着牆上的照片
腦海中冒出了一個想法:
“我是不是可以把自己的形象畫下來?”
“我想試試看!”
上世紀70年代,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娛樂方式稀缺,曹秀文也不例外。家裏沒有電視、也沒有收音機,她就把自己的照片掛在牆上,每天勞動回來後就會看到自己的照片。
那張照片是曹秀文被評為先進工作者的一張留影。
1975年,從高中畢業的曹秀文為村裏生產隊畫起了牆頭畫,同時她還做着生產隊衞生員的工作。“就像現在醫院的護士一樣,我負責打針送藥,還採草藥。”曹秀文説。她因此被評為了先進工作者,成為受到表彰的“採藥姑娘。”
利用業餘時間,曹秀文耗時近半年完成了這幅《採藥姑娘》,這也是她的第一幅風格較為成熟的代表性作品。而這幅畫也為她的藝術道路打開了一扇窗——1978年,《採藥姑娘》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同年,該作品獲得全國農民畫展一等獎。
曹秀文《採藥姑娘》
那次去北京領獎的經歷,讓曹秀文記憶猶新。“聽説我要去北京領獎,幾乎整個村莊都轟動了,我媽媽孃家在浙江,他們家的親戚也都趕了過來。”曹秀文回憶起了當時的畫面,“我們生產隊也敲鑼打鼓地來了。”
當時楓涇鎮對曹秀文來説都是很遠的地方,走路要一個半小時。“走到村口,有很大一條江,需要擺渡過去,遇到大風還要更久些。”但那天,曹秀文記得是生產隊為她搖船過去的。當時中洪村水路密佈的景象,也成為了曹秀文創作農民畫的重要素材。
曹秀文《水鄉》
曹秀文是誰呢?
畫家夢的開端:“偷偷”為小鴨子捏泥塑
1956年,曹秀文出生在上海市金山縣楓涇鎮中洪村的一個農户家庭。她從小就喜歡畫畫,但家裏孩子多,經濟條件有限,父母連讓她上學的需求都無法滿足,更不用説為她的“畫家之夢”奠基鋪路。
在她12歲時,家裏年長十歲的哥哥已在生產隊擔任隊長,她也因此獲得了在生產隊放鴨子、割草養豬的機會。每天風裏來雨裏去,搭一個簡易帳篷,鴨子放到哪裏,她就睡在哪裏。
日復一日。有一天,曹秀文突然觀察到鴨子們吃飽以後的狀態:有的在理羽毛,有的在戲水,有的兩兩相依好似談情説愛……她在腦海中播放着這些畫面,“但又覺得手癢癢,想把它們畫下來”。
但池塘邊沒有筆和紙,曹秀文想出了一個辦法——“地裏的泥巴不要錢”,她挖來了附近的泥巴,像搓麪粉似地捏起了各種形態的鴨子。“我想,把它燒一下應該會硬一些。”接着,她又在水溝邊打了一個土灶,柴火就從家裏拿來,連續燒了好幾次,“最後出爐的鴨子泥塑果然變得很硬,像磚一樣。”
曹秀文《春意》
曹秀文覺得還缺些什麼,“應該上些顏色”,於是她從田間地頭摘來一些雜草與花瓣,用擠壓後產生的汁液做起了染料,母親殺鵝時剝落的鵝毛,成為了她的染色畫筆。然而,此事被母親知道後,她也為之受到了一頓“刻骨銘心”的數落。
“這可以説是我的第一次‘創作’。”曹秀文回憶説。
大畫家來了:“我在畫畫上開了竅”
14歲那年,國家來了政策,説不到16歲不能做童工,曹秀文由此獲得了上學讀書的機會。她直接被安排進五年級,“那個時候,只要勞動好思想好就可以升學”,就這樣,她“糊里糊塗”地讀了五年書,就從高中畢業了。
1975年,畢業後的曹秀文從學校返回到生產隊,被安排了為村莊畫宣傳畫的工作。也正是那時,村裏來了一批到鄉下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上海大畫家,程十發、韓和平、汪觀清、鄭家聲等人都在其列。
在曹秀文看來,“正是這些畫家的到來,把整個村莊的畫畫都帶動了起來,金山農民畫就從這個時候埋下了種子”。在這批大畫家中,對她影響最大的,當屬被分配在同一生產隊的畫家——韓和平。
“韓老師讓我在畫畫上開了竅。”説起韓和平,曹秀文滿臉的欣喜與自豪,“他説,我們學他們的畫肯定不行,要跟自己的媽媽爸爸學,他就不斷告訴我們,要把民間藝術跟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在韓和平的指點下,曹秀文開始有意識地回到生活中尋找藝術靈感,“比如,我可以把我媽媽的刺繡、織布的視覺色彩和爸爸的木雕花紋畫在紙上。”
曹秀文畫室一角
白天,這些畫家與農民一起生產勞作;夜裏,愛好畫畫的幾個農民擠進畫家的集體宿舍,圍坐在牀邊,就着點點燭光,描畫着日間勞作的場景。
曹秀文依舊記得,在打穀場上,韓和平也跟着他們一起挑篩子、揚稻穀的場景。“他平易近人,什麼農活都做。有一次,打穀場上有兩個村民出現了糾紛,他立刻停下手中的活,上前勸解。”而發生在打穀場上的勞作場景,也被曹秀文後來以農民畫的形式記錄了下來。
後來,這批大畫家告別了當地農民,回到了城市。但他們卻為這片土地,留下了珍貴無比的藝術種子……
曹秀文
1956年生。上海金山區楓涇人,天資聰慧,心靈手巧,1975年開始學習並創造金山農民畫。1979年上海戲劇學院美術系進修學習。現為上海市政協之友社社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上海農民書畫家協會會員、金山農民畫畫師,是上海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金山農民畫藝術傳承人。在從畫的40多年裏,已先後創作了一百多幅作品,畫風自然、樸素、流暢,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民間特色。作品多次到日本、美國、法國、新加坡、比利時、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展出。
採寫:解放日報喬夢婷
編輯: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