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0月,八路軍129師配合國民黨軍進行忻口會戰。劉伯承判斷日軍必定南下石門口,以迂迴中國軍隊側翼。於是劉伯承命771團團長徐深吉率部在石門口以運動防禦阻擊日軍。
不料徐深吉在首戰阻擊日軍成功後產生麻痹思想,輕敵大意,10月22日在七亙村遭到日軍夜襲,全團部隊一度被打散,與129師師部、386旅旅部失聯10個小時之久。
771團失利的消息傳出後,有些國民黨將領開始幸災樂禍了,紛紛以“慰問”為名,來電嘲笑劉伯承。第二戰區副司令黃紹竑發來電報給劉伯承:“你們八路軍整天説游擊戰,結果反被日本人遊擊了。”
第2軍團司令兼第13軍軍長湯恩伯打電話對劉伯承説:“看來你們的游擊戰不行啊,還是撤吧!”
劉伯承
而中央也來電批評,指出:這是勝利衝昏頭腦的結果。凡那種自稱天下第一、驕氣洋溢、目無餘子的幹部,都要給予深切告誡。劉伯承自己也給中央寫了檢討。
強敵當前,部隊失利,國軍嘲諷,中央批評,自己檢討,劉伯承似乎壓力如山。可實際上,這點壓力對身經百戰的劉伯承來説,真算不了什麼。
一、在失利的地方再打一仗
熟悉軍史的人都知道,劉伯承常説一句話:“五行不定,輸得乾乾淨淨。”他所説的“五行”,就是任務、我情、敵情、時間、地形。指揮員要想打好仗,這五點必須牢牢抓住。既然是劉伯承常説的話,他自然身體力行。
10月25日,劉伯承親自帶着參謀、政工人員及警衞班共30餘人來到七亙村南三郎廟一帶察看地形。
七亙村地處山西東邊,是河北測魚通往山西陽泉和平定的必經之地。這個小山村四面環山,周圍溝渠縱橫,峽谷陡峭,道路崎嶇,素有“龍虎環抱”之稱,歷來就是兵家要地。七亙村東面直通河北井陘的測魚鎮。西面直達山西平定縣城。村邊有一條東西走向的道路,正是連接山西、河北兩省的通道。路的南邊到處都是約10米高的土坎,而路的北邊則是幾十米深的山谷。
看完地形後,劉伯承心裏有數了,這個七亙村地勢十分險要,是進行伏擊作戰的理想地點,別看八路軍在此剛剛吃了敗仗,但如果在此設伏,絕對出乎日軍之意料。這時,八路軍正好又得到情報,日軍第20師團的迂迴部隊正向平定開進,其輜重部隊約千餘人,目前已抵達測魚鎮。
陳賡
劉伯承判斷,日軍第二天必定會經過七亙村向平定縣城運送軍用物資,當場命令386旅旅長陳賡帶領772團3營及特務連一個排,利用七亙村、南峪之間的有利地形設置伏擊圈,奪取日軍輜重物資,以切斷日軍第20師團的後方補給線。
八路軍129師386旅772團是由紅四方面軍紅31軍93師改編而成的,團長葉成煥、副團長王近山。而386旅旅長陳賡更不必多介紹了。
受領任務後,陳賡馬上會同王近山召開軍事會議,給3營和特務連佈置任務,命令3營12連從正面突擊日軍輜重部隊,奪其輜重;11連負責穿插、阻擊和包圍。戰鬥打響以後,11連要切斷前面敵步兵同輜重部隊的聯繫,阻擊敵步兵對其輜重部隊的援助,並搶佔七亙村西南邊不到100米高的定盤山,形成對敵軍步兵的包圍,以保證12連順利消滅敵軍輜重部隊;特務連負責阻擊後撤之敵。9、10連為預備隊。
果不出劉伯承所料,26日拂曉,日軍從測魚鎮出發了,其輜重部隊在步兵200餘人掩護下向西開進,開路和殿後的各有100多名步兵,正大搖大擺地朝七亙村方向開來。先頭步兵與輜重部隊約距300米,後面掩護的步兵距輜重部隊更遠一些。
七亙村戰鬥中的八路軍
上午9時許,日軍進入伏擊區。129師772團3營放過日軍的前衞部隊,向輜重隊突然發起襲擊。剎那間,手榴彈和子彈像從山岩上瀉下來的瀑布一樣傾入敵羣。正在行進中的日軍被這突如其來的襲擊打蒙了,頓時死傷一大片。
劉伯承的地形選得實在太好了,陡坡頂上八路軍的機槍、步槍死勁地往日軍的人堆裏傾瀉着子彈,而日軍根本無法組織起反擊,像炸了窩的馬蜂似的亂碰亂撞,甚至有不少人被擠下了深溝。
另一個方向,11連按計劃搶佔了七亙村南大道兩側及該村西南的定盤山,阻擊掉頭增援輜重隊的日軍步兵。而日軍在輜重隊後面的步兵,一時之間又被擊斃的橫躺豎卧的馬匹、駱駝及拋棄的軍事物資擋住道路,這樣一來,中間的輜重部隊無路可逃。
王近山
見日軍輜重部隊完全陷入混亂,王近山抓住了這個最好的時機,命令9、10連投入戰鬥。11、12連也在營副教導員尤太忠的帶領下,衝向日軍,與敵展開白刃格鬥。衝在最前面的12連戰士楊紹清,一人就刺死6名日軍,捅傷1名。有幾名日軍被八路軍逼到了斷崖邊,戰士們邊喊邊示意他們繳槍投降。日軍竟端着刺刀反撲上來,被毫不留情地擊斃了。2個多小時後,槍聲、喊殺聲漸漸沉寂下來,在輜重隊後的日軍步兵見大勢已去,懼怕自己也被殲,丟下物資和被圍人員,狼狽地向測魚鎮方向回竄。
此戰八路軍共斃敵300多人,繳獲騾馬300多匹和大量軍用物資,八路軍傷亡10餘人,取得了較大勝利。
二,在勝利的地方再打一仗
戰鬥勝利後,王近山特意送了一匹繳獲的東洋馬給陳賡旅長,陳賡開開心心騎着這匹馬去了劉伯承那裏彙報。
劉伯承沒聽完陳賡的彙報,就笑眯眯地説:“陳賡,你馬上回七亙村,再去組織一次伏擊戰。”
陳賡看着劉伯承,大為不解,心想:“師長這是樂迷糊了吧。”
“師長啊!俗話説得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小鬼子剛在七亙村吃了這麼大的虧,這才過了一天,肯定不敢再來了!”
“鬼子肯定還會再回來的,你趕緊準備吧!”
“這是什麼道理呢?”
“目前日軍若要西進陽泉,就必須經過七亙村。現在,平定的日軍急需補給,其輜重部隊肯定還要送糧送彈藥。要想送補給,不經過七亙村就只能從天上飛過去。孫子曰:‘戰勝不復',小鬼子剛剛在七亙村中了伏擊,必然想不到我們會在同樣的地方再伏擊他們一次,因此一定還會再來。”
劉伯承的判斷其實是基於整個戰場的全局態勢。當時,正太路西段的日軍正向東運動,娘子關右翼的日軍也正繼續向舊關攻擊前進。劉伯承認為,日軍的意圖很清楚,急於打通正太路,從東面威脅太原。經過連續多日的激烈戰鬥,日軍攻擊部隊的消耗極大。所以,劉伯承判斷日軍後方輜重部隊必然會全力向平定運輸軍需品,而七亙村仍然是日軍補給的必經之路。《孫子兵法》説:“故其戰勝不復,而應形於無窮。”日軍絕不會想到,八路軍會在同一地點再次設伏。正是基於對戰場全局的判斷,劉伯承才會讓陳賡再回七亙村再次設伏。
孫子曰:“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劉伯承早年就獲得“軍神”的外號,實非浪得虛名。
八路軍在山中繞行
為了迷惑日軍,當日軍於10月27日派兵到七亙村來收屍時,劉伯承故意讓王近山率領部隊當着日軍的面佯裝撤退,給日軍造成七亙村已無中國軍隊的假象。其實劉伯承指揮772團在七亙村附近山裏繞行一圈,待日軍收屍完畢,乘夜又秘密返回到七亙村設伏。所不同的是,這次伏擊地點略作改變,比第一次稍稍偏西,但仍然利用七亙村南山的土坎、溝壑、草叢等地形隱蔽設伏。這次任務又交給了772團王近山所率的3營和特務連。但是,此時王近山手上只有4個連了,有一個連運輸繳獲的補給還未歸建。
10月28日,日軍乖乖按照劉伯承的設想,又從測魚鎮出動了。這次,日軍接受教訓,加大了兵力,以100餘名騎兵開路,300餘名步兵在後掩護。王近山在日軍兵力增多,而自己兵力減少的情況下,依然決心繼續伏擊。得知日軍兵力增多的消息,陳賡急令2營和1營1個連,快速前往增援。
七亙村戰鬥中的日軍
與上次相比,日軍加強了警戒和搜索,走走停停,慢騰騰地向西開進。遇有可疑處便發炮轟擊。到了七亙村附近,他們更加小心翼翼,朝村裏村外進行了反覆炮擊。八路軍沒有被日軍的虛張聲勢所迷惑,所有部隊都沉住了氣,又一次讓日軍的先頭部隊通過。
11時左右,一個日軍騎兵見周圍一點動靜都沒有,於是吹起了口哨,朝後面打起“旗語”,通知輜重部隊大膽前進。可是,這個日軍騎兵根本不知道,八路軍就在他眼皮底下,不到20米。
孫子曰:“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待日軍的輜重騾馬走進我軍伏擊圈時,王近山又一次大喊:“打”。129師772團3營的機槍、步槍又一齊響了起來。但這次日軍早有事先的演練,一遇打擊,便就地組織抵抗。在這種敵方兵力火力均有優勢的情況下,最好的辦法是抓住敵方的薄弱環節猛打。王近山一聲令下,八路軍戰士在兵力不佔優勢的情況下,英勇出擊,衝進了日軍輜重部隊。這一手正是關鍵,直接衝進遭到打擊的日軍輜重部隊,造成了日軍進一步的混亂,日軍優勢火力無從發揮。轉眼間日軍輜重部隊就被截成兩段,道溝裏面的日軍人仰馬翻,狂呼亂叫,慌作一團,混亂的場景極大地影響了日軍組織反撲。戰至黃昏,日軍乘朦朧夜色突圍而出,小部分向西逃往平定,大部分向東退回測魚鎮。
這次伏擊,八路軍又擊斃日軍100餘名,繳獲騾馬數十匹,我軍僅傷亡20餘人。
三、日軍説:八路軍不懂兵法,兵法沒這樣教的
此戰,劉伯承運籌帷幄,指揮部隊在同一地點,在三天之內,先後兩次設伏,均大獲全勝,給日寇以沉重的打擊,創造了重疊設伏的戰爭奇蹟。孫子曰:“所謂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敵人前後不相及,眾寡不相恃,貴賤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離而不集,兵合而不齊。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敢問:“敵眾整而將來,待之若何?”曰:“先奪其所愛,則聽矣。”歷史上能生動展現孫子兵法要旨的戰例並不多見,七亙村重疊設伏生動地展現了劉伯承高超的指揮藝術。
日軍的評價是對劉伯承指揮藝術最好的註腳。戰敗後的日軍咬牙切齒,破口大罵:八路不懂兵法,兵法上有説可以在同樣的地方兩次設伏的嗎?
得知劉伯承七亙村重疊設伏的消息,不久前打電話嘲諷劉伯承的湯恩伯又打來了電話,不過這次他的態度不一樣了:“伯承兄,佩服啊,還是你行。”
七亙大捷紀念碑
七亙村兩次伏擊戰,共殲滅日軍400餘名。繳獲的戰利品計有:步馬槍21支、輕機槍彈36箱、槍榴彈23箱、煙幕彈2箱、炸彈24箱、西藥3箱、口糧600箱、大衣200件等。打死和繳獲騾、馬、駱駝400多匹。
七亙村兩次伏擊戰鬥的勝利,極大地提高了太行山區廣大人民抗戰勝利的信心,充分展示了我黨自主遊擊戰方針的正確和八路軍的頑強戰鬥的作風。
就在這次戰鬥後,在地方黨委的領導下,平定縣的工人、學生、農民相繼組織起抗日遊擊隊,進而成立了平定縣抗日遊擊支隊和平東縣抗日人民政府。八路軍129師更是在此基礎上建立起的太行山革命根據地。在此後的八年時間裏,八路軍一直把抗日的旗幟高高地插到太行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