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老戰士二代“回家”講故事,羅奶奶的勵志小故事為孩子上了開學第一課
今天(2月22日),上海市市立幼兒園的全校師生齊聚茵茵綠草地,新學期第一場“國旗下的對話”開啓了別樣的開學第一課。這學期的第一次升旗儀式上,三位新四軍老戰士的二代“回家”講故事,其中一位羅憤奶奶還是1953年從市立幼兒園畢業的老校友。羅奶奶的三個勵志小故事,為孩子們上了開學第一課。
【羅奶奶給孩子講勵志小故事】
今天要給幼兒園的孩子們講故事,羅憤特別選擇了三個“我的哥哥”的小故事。她用樸實的語言講述了將軍羅維道兒子在炮火紛飛、槍林彈雨中的兒時經歷,把孩子們帶進了那段刻骨銘心的艱苦歲月,生動地再現了革命先輩不屈不撓、無私奉獻的英雄事蹟。
“戰爭環境中,哥哥在媽媽的肚子裏就冒過三次險。”羅憤回憶説,前兩次是媽媽考慮到在戰爭環境中生孩子不方便,每天不是行軍就是打仗,為了革命工作不想要他,吃了打胎藥,想把他打下來,誰知一點兒動靜都沒有。後一次是媽媽在行軍時不慎從半山腰滾下來,心想這次肯定保不住哥哥了,哪知道哥哥像塊牛皮糖一樣,粘在媽媽肚子裏就是不出來,硬是等到他長足月了才出生。於是,媽媽就給哥哥取名為“羅韌”,希望他永遠堅韌不拔。
“還有一次,戰鬥打響了。小山頭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崗位,沒人能顧得上我哥哥。爸爸就叫人趁戰鬥的間隙挖了個小坑,把哥哥連人帶籃子放進去,上面了塊布。戰鬥打得非常激烈,敵人的大炮把小山頭炸了個遍,可是無數次的進攻還是全被打退了,部隊圓滿完成任務。”羅憤説,打掃戰場時,爸爸才想起哥哥,但原來的山頭已徹底變樣了,根本看不到小坑的影子。大家只好到處挖,好不容易才挖出那個籃子,結果發現哥哥居然還在籃子裏呼呼大睡,連大炮都沒吵醒他。”
羅奶奶的勵志小故事,讓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孩子們問:“當時你年齡很小,怎麼會知道哥哥的這麼多故事?”羅憤説:“因為家裏的長輩給自己講故事,你們也要記住老師和父母給你們講的好故事。”……這場有温度的“對話”中老少同樂。
青年教師向芸華感到,從老一輩講述的故事中,自己也汲取了精神力量。“於我而言,在這個年代,更應該把自己的工作做好,無論是黨員還是教師,服務好幼兒、家長以及身邊的工作夥伴。”
【幼兒園堅持講述紅色故事】
今年75歲的羅憤是羅維道將軍的女兒,1953年畢業於上海市市立幼兒園,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原六師分會副會長。羅憤説,幼兒園的孩子們年齡很小,有些可能還聽不懂,用他們能理解的方式講故事,不僅講給孩子聽,也講給老師聽,希望他們今後成為國家的棟樑。
今天一起參加升旗儀式的還有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六師分會副會長謝忠良,以及上海警備區原司令員廖政國之女、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一師分會副會長廖穎。
講述紅色故事是市立幼兒園堅持的一項優良傳統。幼兒園每月舉行一次升旗儀式,每次升旗儀式後還有“國旗下的對話”環節。上海市市立幼兒園的前身為華東保育院,由華東局於1948年4月在山東青州大官營村創辦。市立幼兒園園長賴麗芳説,市立幼兒園就是活歷史,幼兒園的園史展館、邀請老校友回家講故事、重陽節慰問老人等,都是豐富鮮活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帶領幼兒開展園史我知道活動,通過照片、視頻瞭解幼兒園歷史的點滴。
上海市婦聯黨組書記馬列堅説,上海市市立幼兒園是一所具有紅色文化傳承的學校,要始終堅持用好黨史這本“豐富生動的教科書”,給小朋友播下一顆紅色的種子,從小培養愛黨愛國的情感,早日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棟樑之材。
欄目主編:徐瑞哲 文字編輯:許沁 圖片編輯:項建英
圖片攝影:瀋陽
來源:作者:許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