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士招生首超百萬:研究生教育不能迎合“學歷需求”

  □熊丙奇

  “微言教育”微信號3月1日上午消息,教育部今天發佈2021年全國教育事業統計主要結果,統計數據顯示,各種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4430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57.8%。 全國共招收研究生117.65萬人,其中,招收博士生12.58萬人,碩士生105.07萬人。

  而根據2020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20年我國研究生招生 110.66萬人,其中,博士生11.60萬人,碩士生99.05萬人。2021年我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突破100萬人,這一規模已經接近達到1998年我國本專科生招生的總規模,當年普通高等學校招收本專科生108.36萬人,其中招收本科生65.31萬人,招收專科生43.05萬人。

  結合過去20年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歷程,有人預測,我國下一階段高等教育發展的重點將是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而且認為這有諸多好處。包括提高千人註冊研究生數,培養更多具有研究生學歷的高層次人才,推進更多高校提升辦學層次,發展研究生教育,並緩解本科畢業生就業難,等等。總之,社會輿論對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是歡迎的。然而,對這種歡迎,需要保持謹慎態度。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研考報名人數達到457萬,根據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研究生錄取率不到25%。輿論據此認為,我國考研難度遠高於高考,高考的錄取率已經超過90%,於是呼籲提高研究生錄取率,讓更多考研學生“上岸”,有獲得感。然而,這是基於“全民考研”來談提高錄取率,問題是,那麼多學生都考研合理嗎?我國需要那麼多研究生嗎?

  還有不少地方本科院校,也希望研究生擴招。一方面,擴招可以提高學生考研成功率,另一方面,本校也可增設碩士點,發展研究生教育。我國進一步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必定要通過地方本科院校發展研究生教育來實現,就如擴大本科招生規模,主要依靠地方本科院校一樣。

  如果迎合考研需求與高校發展研究生教育的需求來發展研究生教育,必定讓考研熱進一步升温,也影響地方本科院校形成合理的辦學定位。因為這本質是“唯學歷論”。

  當前,我國幾乎所有本科畢業生都被捲入到考研之中,不考研甚至變為“另類”,但很多學生考研並不是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而是為了獲得一紙文憑。一些學生認為,擁有碩士研究生文憑,將是未來就業的“標配”。在此背景中,不少地方本科院校也就以考研為導向辦學,教育所有學生都把考研作為畢業後的出路和目標。就如所有普高學生都要參加高考一樣。

  發展研究生教育,不能迎合學歷需求,而必須結合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以及高校的教育資源,科學確定招生規模。迎合學歷需求而不分析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但會導致人才培養結構與社會需求脱節,還會製造學歷泡沫,助長已經出現的學歷高消費問題。

  據報道,有一些用人單位反映,現在有的碩士研究生能力還不如20年前的專科畢業生,他們所從事的工作,也是以前專科生就能勝任的工作。這就需要認真思考研究生培養質量問題,以及用人單位的用人標準問題。

  最新的教育發展數據顯示,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經達到57.8%,高等教育普及率進一步提高。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比擴大高等教育規模更為重要。因此要基於發展高質量高等教育,扭轉高等教育辦學中的唯學歷導向,控制研究生招生規模的增長。

  (作者是知名教育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77 字。

轉載請註明: 碩士招生首超百萬:研究生教育不能迎合“學歷需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