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談 |《戰時黨員守則》第一條
年代久遠的入黨申請書、烈士證書,抗戰時期參軍入黨的老兵留下的臨時黨員證,被戰場硝煙薰染過的軍毯、父親留下的獎狀……泛黃的紙張、珍藏已久的老物件,揭開了一段段珍貴的紅色記憶。——編者
《中共臨時黨員證》封面
封面五角星疊加鐮刀鐵錘的《中共臨時黨員證》,屬於我的父親吳早文,時任華野1縱3師政工隊副隊長。
七十三年過去了,手刻油印的紙已經泛黃,邊有幾處捲起了角。按華東野戰軍政治部《使用規定》,“此證只限於負傷黨員入院時過臨時組織生活使用”。當你負傷離開原組織關係所在的部隊,它能證明你的黨員身份,更讓你不忘黨員的責任和使命。證上有《戰時黨員守則》十二條,第一條就是“進攻在前,退卻在後”;這是戰爭時期一個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的重要體現。
《中共臨時黨員證》內頁
長19.3釐米,寬12.8釐米的《中共臨時黨員證》,記着部別、職別、何時入伍、候補期等;“何時何人介紹入黨”欄寫着“徐黎”。父親1944年12月25日入黨,徐黎是他所在的新四軍浙東遊擊縱隊淞滬支隊六中隊指導員。他是南匯六灶申家宅人,抗大畢業。
1945年8月18日,淞滬支隊攻打李家橋的上海市保安隊二團一大隊顧桂秋部及南匯縣保安隊3箇中隊。教導員徐黎帶隊主攻,最後只剩顧桂秋憑藉炮樓頑抗。這時,天已大亮,徐黎在炮樓前的橋附近腿部中彈,他堅持不下火線,直到炮樓拿下才離戰場。終因失血過多犧牲,年僅25歲。
1949年雙手叉腰的父親在上海羅店
此戰俘敵537名,活捉顧桂秋。繳迫擊炮1門,重、輕機槍6挺及大批武器彈藥;不僅創下淞滬支隊抗戰史上又一次以少勝多範例,也展現了一個共產黨員衝鋒在前、踐行使命的光輝形象。新中國成立後,徐黎家鄉取他原名申其琛中的“其”,與另一烈士名中的“成”字,將地名改為其成鄉(今其成村)。我曾隨父親去瑞華公寓,探望他的遺孀趙阿姨。
父親與《臨時黨員證》一塊保存的,還有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二零三部編號2001的介紹信,介紹他正式黨員的身份。黨員介紹信也手刻油印,用黑色油墨;而《臨時黨員證》雙色,正面鐵鏽紅色,內頁黑色。
志願軍黨員臨時介紹信
1950年11月11日,父親從輯安(今集安)跨過鴨綠江。他所在的部隊已從新四軍1縱3旅整編為三野20軍60師,時任中國人民志願軍20軍60師文工隊隊長。番號變了,共產黨員“進攻在前,退卻在後”的初心依舊。
出國第一仗血戰長津湖。20軍出了個“輝煌化金星的”58師172團1營3連連長楊根思,在圍殲長津湖下碣隅里美“重裝備典型”王牌陸戰1師戰鬥中,拉響10公斤炸藥包與敵同歸於盡;獲志願軍特級英雄和朝鮮共和國英雄稱號。60師不僅創造朝鮮戰場瓦解敵軍範例——德賴斯代爾特遣隊成建制投降,並誕生了可歌可泣的冰雕英雄連——在門峴阻擊北上援敵的180團2連全部凍死在1801高地。
60師文工團戰地演出
父親講抗美援朝不多,一個細節印象至深:部隊炸橋切斷美軍退路,直升機吊來鋼板架橋,煮熟的鴨子飛了。這是我聞所未聞,在電影《奇襲》中,方連長率偵察隊炸康平橋斷敵退路,最後大部隊全殲美軍。
事情原來如此。1950年11月28日,60師炸燬下碣隅裏與古土水間的水門橋。美運輸機空投鋼製車轍橋板和木製車轍橋組件橋板等,使美軍於12月10日突出包圍。我在父親參加撰寫的《第二十軍抗美援朝戰爭戰史》裏沒見此記錄,卻讀到這段文字:
“即使人的主觀能動作用發揮到最高限度,如果沒有最低限度的物質保障,也不能不限制我們取得更完滿的勝利。”
(袁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