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保守黨派的政黨譜系最早能追溯到明治維新 如何發展的!
戰前日本政黨總體可以分為“保守”(中右翼)、“革新”(左翼)、“國粹”(極右翼)三類,其中國粹政黨為軍國主義提供基礎,戰後遭到取締;而保守、革新兩大政黨譜系卻一直從戰前延續下來。
保守黨派的政黨譜系最初可以追溯到明治維新。1900年,明治政府的核心人物伊藤博文創立近代日本最著名的政黨“立憲政友會”(1900-1940),鳩山一郎、安倍寬(安倍晉三祖父)屬於這一政黨;到1913年,首相桂太郎下野後組織成立“立憲同志會”,囊括政府官僚出身的政治家,並與政友會脱黨成員經歷數輪整合後在1927年成立“立憲民政黨”(1927-1940),若槻禮次郎(九一八事變時期的首相)、小泉純也(小泉純一郎父親)屬於這一政黨。雙方在1930年前後形成類似美國政治的兩黨制,但因為政黨政治尚不成熟,雙方互相攻訐,導致軍部入主政友會,在政黨內部培養“親軍派”。
隨着軍國主義氣氛愈發濃重,1940年政友會“親軍派”、民政黨伴隨全國政黨的解散而融入軍國主義團體“大政翼贊會”;另一方面,政友會、民政黨兩黨也有很多政治家不願與軍國主義為伍,以鳩山一郎為中心建立“同交會”,共同反抗軍國主義政府。雖然“同交會”在1942年迫於壓力解散,但依然吸引了包括革新黨派的政治家參與:如戰後擔任過首相的片山哲,就以主張社會民主主義的“社會大眾黨”成員身份參與進來。
戰前日本嚴禁社會主義思想流行,各大社會主義政黨(包括日本共產黨)都在成立之後不久就遭到禁止,無法成為合法政黨。無奈之下,革新黨派只能以“農民福利”作為呼籲目標,將社會主義一分為二:排斥擁有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政治家(包括日本共產黨人),以社會民主主義作為主要價值觀,這才在1928年成立第一個穩定的合法革新政黨“日本大眾黨”,並在1932年重組為“社會大眾黨”。
但這種生存模式也帶來一個問題:革新政黨“右派”的社會大眾黨以社會民主主義作為切入點融入戰前政黨體系中,很容易受到保守主義的薰染;而以工人組織、工人運動為主要形式的“左派”勢力則大部分遭到逮捕,黨派生存與人身安全都難以保證。這使得革新政黨從一開始就分為兩個截然不同的戰線,內部的左右矛盾極為尖鋭,間接導致戰後“革新”政黨的分裂。
本文為大魚號獨家稿件,未經大魚號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