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小朋友們查看文山説歷史的早晨分享,今後我們一定會給大家分享不同的觀點,讓你走進歷史的海洋
2018年9月28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藝術學院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劉葉在朋友圈更新了一則動態:“希望明年站在上面的是我”,圖片裏是那年的國家獎學金差額評審公開展示會的現場,燈光照在舞台上,也照在她的心上。2019年,那個台下的女孩終於如願站到了國獎答辯的舞台上,從容地述説着她的“南信大故事”,回想起那天的情景,她説,“有點兒圓夢的感覺”。
對於劉葉來説,大學時光已經進入了倒計時,這一路走來,她成績優異,多次獲得校一等獎學金、“三好學生”等榮譽稱號,還獲得了4項國家級獎項、5項省級獎項、20餘項校級獎項,連續兩年獲得“優秀學生幹部”稱號,名副其實的“獎項收割機”。
今天,就來一起看看劉葉的奮鬥故事。
多嘗試,從“灰暗時刻”走向“高光瞬間”
大二這一年,對劉葉來説是不斷嘗試的一年——“碰壁”常有,但也在不斷 “成長”。
她參加了很多比賽,但投出去的作品大多都石沉大海。“那的確是令人沮喪的一年,但好在我是個樂觀的人”。在這些大大小小的嘗試裏,她保持着一顆樂觀的心,主動找學院工作室的學長學姐交流,漸漸發現了自身能力的不足,也總結了許多參賽經驗。
進入大三,她有針對性地參加了一些比賽,在這一年,她獲得了太多的“高光瞬間”:第七屆全國高校數字藝術設計大賽二等獎;第八屆全國大中學生海洋文化創意設計大賽全國入圍獎和校賽一等獎;第十一屆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省賽平面類三等獎和策劃類優秀獎。一次次的參賽經歷,讓她不僅提升了專業能力,還收穫了豐富的參賽經驗。
劉葉的作品之一
她積極參加合作項目,不論是2018年的“中韓設計行走”,還是2019年的“中國美術學院暑期大學生工作坊”,都可以看見劉葉的身影。在這些需要合作的項目中,隊友們來自不同的領域,甚至不同的國家,劉葉認為,“與不同領域甚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合作,更有利於大家思維的碰撞與融匯,能夠創造出更好的作品。”在那裏,靈感便是最好的語言。
找靈感,博物館裏誕生重點大創項目
沒課的時候,學院的藝術工作室就是劉葉最常去的地方。在這裏,有來自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同學,和工作室裏的學長學姐以及老師交流,創作靈感的交織、思維的啓迪讓她收穫了太多太多。每天晚上睡覺之前,她還會翻翻自己關注的設計類微博和號,看到優秀的作品她就收藏起來,第二天再整理。看似是小事,她卻從沒落下過。
不只是南京,許多城市都有她的足跡。每去到一個城市,她都會先去博物館,因為在她眼裏,“博物館記錄着一個城市的風貌和走過的歷史軌跡。“想要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別的地方是找不到的,必須要深入民間,與當地的居民交流,但實現起來較為困難,而在博物館裏,可以深入地瞭解到一個城市的文化脈絡。通過一次次的考察,她參與的大創項目《基於數字化視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現代化傳承設計應用研究》在2019年獲批省級重點大創項目。
問需求,用心體察用户感受
做設計,劉葉很注重用户需求。她説,設計需要靈感,但最終的目的是服務大眾,所以當有了靈感以後,還需要考慮受眾需求。“我會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的去想,如果我是一個用户,我需要從這個產品中得到什麼”。2019年暑假在北京參加的“設計馬拉松”讓她對用户需求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設計馬拉松是每年舉辦的一次大型國際工作坊,2019年的主題是失智症,也就是老年痴呆症。劉葉參與的是服務設計類,在創作過程中她需要與許多患失智症的老年人溝通,在溝通中她看到了他們真實的生活狀態,瞭解到這個病症給病人和家屬帶來的諸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充分挖掘用户需求,才能讓作品站得住腳。”她説。
由於專業學習需要,劉葉的期末考試往往要提交很多獨立完成的作品,所以常常為了一個作品忙到深夜。當被問及如何脱穎而出,保持專業排名不斷攀升時,她説:用心。當別人在過週末的時候,她還在做遊戲設計概念,畫到凌晨四點實在撐不住了,就睡半個小時,再繼續做。她從不走捷徑,每一個腳印都很堅實。
現在,劉葉已經保研本校,在未來的研究生生活中她將繼續以百倍的信心和萬分的努力,繼續書寫屬於她的南信大故事。
來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文字:何澤梅 圖片由本人提供
編輯:耿孝通 責編:楊昊 審核:方向
今後我們一定會給大家分享不同的觀點,讓你走進歷史的海洋,非常感謝你們的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