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985高校複試線比部分二流大學還低,不是説名校更難考嗎
清華大學藝術學320分,國家線藝術學347分;蘭州大學工學270分,國家線工學264分;清華大學管理學345分,國家線管理學345分;為何名校複試基本分數跟二流高校差不多,甚至比二流高校要低?考研國家線已經公佈,34所自主劃線高校複試分數線也公佈。大家可能發現一個問題,名校的部分專業複試基本線要求比國家線都低,按理來説不應該是名校分數線更高嗎?是什麼原因原因呢?微談論根據大家困惑,給大家談一談考研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前兩天微談論就在網上見到一個考研學生諮詢調劑:他説第一志願報考的是雙非院校,但初試分數很高,比一些211高校分數都高,能不能調劑到好學校?當時微談論給的建議就是可能性等於零,那究竟是為何二流學校甚至比名校錄取分數都高呢?大家可能對考研不瞭解,單純的認為考研與高考一樣,只要分數高就一定能上好學校。考研與高考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高考是有全省或全國統一命題,考生使用的試卷都一樣。而考研使用的試卷,除公共課政治、數學、英語以外,專業課都是各個高校自己命題。例如:考生甲考北京大學藝術學專業,考生乙齊齊哈爾大學藝術學專業。那麼考生甲使用的試卷就是北京大學自己出的,考生乙使用的試卷就是齊齊哈爾大學出的。越好的高校出的題目難度就越大,一般普通高校出的題目都比較簡單。那麼就會導致名校分數線甚至要比普通低,讓大家誤以為名校好考,其實並非如此。每年在考研調劑的時候,調劑的高校篩選學生有兩個標準,一個是調劑生本科高校,一個是調劑生第一志願報考學校。第一志願報考的學校越好,説明你的分數含金量越高。例如你第一志願報考北京大學哲學考350分,相比另外一個第一志願報考河北師範大學哲學考380分的學生。調劑學校會優先考慮第一志願報考北京大學的那個考生,儘管分數低,但實際含金量高過分數高的考生。除了不同高校試卷難度不同,名校自己出的試卷難度大以外。各高校自己出的題目都是由自己批改。一般來説,報考名校的考生較多,為控制、篩選學生,閲卷都是比較嚴格,而普通高校閲卷一般來説較松。一題多個幾分,整套卷子下來,寬鬆度上下浮動十幾分也正常。不像高考都是統一閲卷,流水線工作。各個高校都是誰批改誰自己考生的試卷,因此分數不具有衡量性。考研一般四門科目,政治、英語、數學、公共課。就拿工科舉例:普通高校與名校它們前三門科目考的都一樣,政治、英語、數學,但第四門專業課考的難度千差萬別。微談論老師見到名校也接受調劑,並不沒考生報,而是題目難度太大,連線都過不了。清華大學的計算機專業,數學120、130的考生比較常見,而專業課90分以上的考生就很少。普通高校計算機專業,數學90分以上的考生都很少見,但專業課130、140的考生大有人在。因此,一門專業課會讓複試分數線差距幾十分上下。考研與高考不同,我們不能拿高考的思維去理解高校。特別是每個高校的試卷不同,衡量的要求不一樣,分數自然差別很大。就像我們不能説一個學生考50分成績差,考80分就成績好一樣,我們要知道他做的試卷難度如何?單純的對比分數沒有任何意義。有些學生可能會嘆息,自己考的分數太好,報的學校太差,這個分數肯定能上某名校。如果讓你報某名校,你一定不會考現在的分數。部分家長也要去了解考研,不要認為名校比二流學校複試分數低,自己的孩子可以考上更好的學校,考研有黑幕等等。只有你瞭解考研,才會發現不同的比較,是沒有任何意義。微談論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9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