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古代就已經有了年終獎的概念,但是具體金額是多少您一定不知道吧?那古人們的年終獎是否能撫慰當代“搬磚工”的心呢?小編這就帶您去看看古人都是怎麼發年終獎的吧!
在那遙遠的東漢時期,“年終獎”悄然的出現在了我大中國的版圖上。那時候的年終獎還不叫“年終獎”,叫做“臘賜”,意思就是皇帝在臘月會給大將軍、三公每人發錢20萬枚五株錢、牛肉200斤、大米200鬥。要知道,當時大將軍的月薪只有17500枚五銖錢,那換算下來的話,也就是就是年終獎發了11.4個月的工資。除此之外,皇帝還擔心大家工作辛苦搶不到年貨,順便配備了牛肉和粳米各200斤!
按照現在的價值對比大概是一枚五銖錢=人民幣0.4元;牛肉20錢/斤=人民幣4元;粳米400錢/斛=人民幣160元;總合計年終獎為153600元!這放到咱們現在來看,絕對算得上是優厚的福利待遇啊!又是領到了“雙年薪”,又有肉有米,那絕對是可以過個好年了!這個時候,想必很多小夥伴都默默地送上了羨慕的眼神!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皇帝不給官員發年終獎了,於是各辦事部門的官員們靈機一動,響應國家大力發展節能環保事業的方針政策,提高資源利用率,充分利用現有資源並進行二次開發,既避免了資源浪費還為同僚們謀取年終福利。這個資源指的就是當時裝公文的“口袋”,那時候竹簡公文都是用綢布口袋封裝傳遞的,當公文送達後綢布口袋也就變為廢品。攢上個一年半載,年末拿去市場上賣掉,還是夠給同僚們發一些微薄的年終獎。有些部門實在湊不夠,就把口袋拆了,縫縫補補改成衣服或者牀單,也能在寒冷的冬天給同僚們一絲絲慰藉。這個想想是不是覺得還挺心酸的呢。
史上最為發達的唐代,春節的趣事兒就更多了。咱們去年專門講過唐朝人是怎麼過春節,但是沒有提到唐朝人是怎麼發年終獎的,其實唐朝的年終獎還真有點兒意思,蠻另類的。唐朝有那麼一段時間,並沒有專門的財政撥款,但是朝廷允許各“機關單位”向民間放高利貸,衙門獲得的利潤朝廷財政抽小頭,本衙門留大頭。然後這些錢到了歲末就用來發大夥的年終獎,這也算是一種特殊的賞賜了。還有個別皇帝過年會正兒八經的給官員們一人賜一杆旗,感覺有點像御賜春聯的意思,但是這個“春聯”不能在門口掛着,只能放在家裏供着。
宋朝作為作為中國史上GDP最高的朝代,官員的工資那可都是數着每個月的工資都能笑skr人。隨便舉個例子吧,宋朝宰相的每月俸祿為300貫,綾40匹、絹60匹、綿100兩、羅1匹,另外還有糧食100石。如果按照當時宋朝的物價來推算,他每月的收入大概在500貫左右,這些錢在當時可以購買12萬斤米;按照現在10元每公斤計算的話,他一個月的收入相當於現在的60萬人民幣,這樣他一年的工資就有720萬。這樣的年薪您是不是會笑開了花!反正小編現在只想穿越到宋朝去上班兒!
不過宋朝的年終獎和工資比較起來就顯得有點兒寒酸了,但是很實用,什麼呢?五隻羊、五石面、兩石米、兩罈子黃酒!當時官員們為了領這年終獎,還得拉個大板車去領呢!哈哈哈,是不是真的很實用呢,少是少了一點兒,可是放在當時,官員們,才沒時間計較這些年終獎值幾個錢了。再説了,就地宰了羊就是一頓豐盛的年夜飯了。這樣不也挺好的嘛!
明朝的公務員的工資相當低,所以年終獎什麼的也就指望不上政府,但是也不能辛辛苦苦幹一年,連個年終獎都沒有呀!這個時候,在京城裏的官員就敲打地方官,而地方官想要更快獲得信息,得到京官的照應,所以每年一到冬季,地方官就會藉着給京官購置取暖用的木炭為名,向六部司官送錢,稱為“炭敬”。靠着單純不做作的“碳敬”在京城當官,拿着一手資料信息的明朝官員,在年終時候過得應該也算是美滋滋的了!
而要説會玩莫過於清朝時期的年終獎,每年冬至在南書房、如意館、昇平署等部門上班的白領,都能得到幾塊貂皮的賞賜作為年終獎,而級別高的官員則會得到皇帝親自封的幾個荷包。這個荷包呢就有點兒像現在店鋪的福袋一樣,皇帝將獎勵裝進不同的荷包裏,再分發給各個官員,他們自己事先都不知道自己會拿到什麼。不過一般來説,一對大荷包裏是玉石八寶,四對小荷包裏裝的是金銀和八寶,還有一個微荷包內裝金銀錢四枚,金銀錁四枚。那清朝的年終獎對您來説心動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