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團團出手!貧困村走出第一位大學生的背後

由 無英 發佈於 經典

主播君的話

今年,在甘肅省東鄉族自治縣大樹鄉楊家村走出了首位大學生。可這位準大學生的上學路並不容易。為了幫助她順利上學,共青團組織就一直關注着、幫助着。

“楊舍勒的小姑娘楊蘭英考上了大學,被蘭州大學錄取,已經拿到了通知書。”

這是甘肅省東鄉族自治縣大樹鄉楊家村最近廣為流傳的喜訊。楊蘭英被蘭州大學錄取,改變了楊家村沒有大學生的歷史。

大山深處的楊家村 來源:臨夏青年

東鄉族自治縣山大溝深、氣候乾旱,是甘肅省扶貧攻堅的硬骨頭。楊家村地處東鄉族自治縣大樹鄉偏遠的山區,交通不便、世代落後。曾幾何時,吃飽肚子都是難題,上大學更是天方夜譚。

貧困户裏的“爭氣娃”

58歲的楊舍勒從小生長在楊家村,沒上幾天學,多少年過着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家裏7口人種着8畝山地,靠天吃飯,生活過得十分緊張。2013年,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户。

家裏靠種地解決温飽都困難,年輕的時候,農閒時節,楊舍勒就得外出打工,在蘭州的建築工地當小工,靠苦力掙點兒錢補貼家用。全家收入靠楊舍勒一個人。楊蘭英還小時,姐姐因家庭經濟困難,初中一畢業就離開了校園,幫家人幹農活。

楊蘭英上學期間獲得的獎狀

3年前,楊蘭英初中畢業,她中考成績優秀,被臨夏回中錄取。正當楊蘭英為能去州府臨夏市的高中讀書而高興時,楊舍勒卻犯了難。

“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好,外出打工沒人要。”女兒若繼續上高中,學費生活費是一筆很大的開支,楊舍勒知道,對於這個貧困家庭來説,這是雪上加霜。

是否讓女兒楊蘭英繼續上學,讓楊舍勒一家左右為難。在東鄉農村,多少年來,女孩念高中的不多,能上大學的更少,加上自家的家庭經濟狀況,楊舍勒一度打起了退堂鼓,不願讓女兒上高中。

團組織初次介入助升學

就在楊蘭英可能無緣高中校園時,事情出現了轉機。按照結對幫扶安排,共青團臨夏州委結對楊家村,團幹部在走訪貧困户時,第一時間發現了楊家面臨的困境。

瞭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後,團州委幫扶幹部一邊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做楊舍勒的思想工作,勸他繼續讓楊蘭英上學;一邊立即行動起來,幫助楊蘭英克服眼前的實際困難。

團幹部慰問走訪楊蘭英

在團臨夏州委幫扶幹部的積極努力下,臨夏州一名青年企業家表示願意資助楊蘭英完成高中學業,承諾給她每個月500元生活補助;另一家企業每個月資助250元。如此一來,楊蘭英的高中生活費有了着落。為解決楊蘭英的學習資料、書本方面的費用,團幹部決定自掏腰包,每年為楊蘭英購買學習資料。

“有這麼多好心人幫助,我們更應該努力向前走。”有了團組織的關懷,楊舍勒心裏暖暖的,很快改變了主意,決定送女兒上高中。與此同時,他也積極行動起來,靠自己的雙手創造新的生活。

精準扶貧,團組織接續關注

利用精準扶貧政府貼息貸款,楊舍勒開始養牛養羊,從開始的一兩隻到如今有15只羊、3頭牛。這幾年來,每年能賣出一兩頭牛、六七隻羊,生活逐漸好起來了。今年開春,楊舍勒還擴建了羊圈,準備進一步擴大養殖。

正當楊舍勒滿懷信心擴大養殖規模、提高養殖效益時,就讀高三的女兒楊蘭英正在緊張地備考。楊蘭英就讀高中時,長期在校寄宿,楊舍勒忙着自己的牛羊,很少問及女兒讀書的情況。可楊蘭英並不孤單,團幹部們經常和她聯繫,掌握學習動態,到節日或假期,還會和她一起小聚。

“這種關注和鼓勵,讓我前進的動力更足了。”在高中,楊蘭英珍惜難得的學習機會,勤奮踏實,學習成績一直在班級前列。到高三時,她已下定決心,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辜負好心人的期望,考上理想的大學。

多年來,楊舍勒身體一直不好,楊蘭英看在眼裏、急在心上,從小就想“長大了當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功夫不負有心人,楊蘭英高考考出了高出一本線近50分的好成績。

楊蘭英的錄取通知書

根據高考招生的相關政策,今年蘭州大學面向甘肅省招收定向基層的醫學生,可以享受減免學費。諮詢了身邊的老師後,楊蘭英第一志願填報了蘭州大學的定向基層醫學專業。日前,高考招生結果揭曉,楊蘭英順利被蘭州大學錄取。

一心想發“羊財”的楊舍勒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的女兒能考上大學,還是有名的蘭州大學。這些天來,這個飽經滄桑的農村老人臉上掛滿笑容。為了送女兒上大學,他已決定賣掉一頭牛,“這是天大的事,砸鍋賣鐵也要支持女兒”。

團幹部的關懷在繼續,日前,團臨夏州委團幹部又專門來到楊舍勒家,向楊蘭英表示祝賀,並瞭解上大學需要幫助的事宜。根據楊蘭英的實際情況,團臨夏州委決定要繼續動員社會力量資助楊蘭英大學期間的生活。同時,和蘭州大學團組織建立聯繫,共同幫助楊蘭英成長進步。

 

楊蘭英在助學活動中發言

日前,團臨夏州委在東鄉縣大樹鄉舉辦的“愛心圓夢”公益助學金髮放儀式上,楊蘭英獲得5000元助學金。

活動中,楊蘭英代表受助的8名學生髮言,特別感謝團州委及愛心企業家一直以來對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懷和鼓勵,表示今後會努力學習、奮勇拼搏,不負國家的期望、社會的愛心,爭取以更加優異的成績來回報社會、為建設家鄉貢獻青春和智慧。


— End —

來源 | 中國青年報

記者 | 馬富春

編輯 | 楊寶光 統籌| 陳鳳莉

來源:共青團新聞聯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