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中小學生一個好夢!專家談如何保障中小學生充足睡眠時間
日前,教育部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從七個方面明確了中小學生睡眠管理的責任主體、路徑方法、具體指標,以推動解決睡眠不足這一“老大難”問題。
如何保障中小學生充足睡眠時間?多位專家就如何確保中小學生充足且高質量的睡眠發表了觀點。隨教育小微一起看↓↓↓
近七成中小學生
存在睡眠問題
當前,我國青少年睡眠情況怎麼樣?睡眠不足有什麼危害?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授、中國睡眠研究會理事長黃志力:隨着工業化進程加快、社會競爭、工作壓力及人口老齡化等因素,睡眠障礙已成為全球日益嚴重的社會和醫學問題,且年輕化趨勢非常明顯。我國2020年睡眠調查顯示,超過84.7%的“00後”每週熬夜超過兩次,近七成中小學生存在睡眠問題。
中國教育學會秘書長楊銀付:早在200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就明確要求,科學規範學生作息制度,保證小學生每天睡眠10小時,初中學生9小時,高中學生8小時。今年6月1日即將實施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規定,要合理安排未成年學生的學習時間,保障其休息、娛樂和體育鍛煉的時間;還特別強調“網絡遊戲服務提供者不得在每日22時至次日8時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遊戲服務”。國務院辦公廳的有關文件明確規定,校外培訓機構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於20∶30,不得留作業。教育部等六部門《關於規範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提出,直播類培訓活動結束時間不得晚於21:00。這些中央要求以及法律法規,都與學生睡眠息息相關,必須堅決貫徹落實好。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黨委書記、兒童睡眠障礙診治中心主任江帆:我們團隊研究顯示,對正處於快速生長髮育階段的兒童青少年來説,睡眠剝奪、生物節律紊亂不僅會引起短期注意力不集中、學業成績下降,長期來看更可能損害兒童腦功能,導致中小學生抑鬱、焦慮、注意力缺陷、行為衝動等情緒或行為問題,顯著增加肥胖等代謝性疾病風險,損害身心健康與學業發展。來自全球的數據顯示,大約有25%的兒童患有或者曾經患有睡眠問題,過度使用電子產品、學業壓力與日俱增等,成為影響學生睡眠時間和質量的重要因素。
黃志力:睡眠五大基本功能已得到廣泛認可,主要包括:恢復能量、清理代謝廢物、存儲與鞏固記憶、提高免疫力、促進生長髮育等。良好的睡眠可減慢能量消耗,增加能量儲備;睡眠期是清除腦內代謝廢物的重要階段,也是記憶形成和鞏固的重要時期;良好免疫源於優質睡眠,睡得好,免疫力強;睡眠更是青少年生長髮育所必需的,生長激素呈脈衝式分泌,夜間進入深度睡眠時分泌陡增,且與睡眠深度呈正相關。
導致中小學生睡眠不足的原因有哪些?
重慶市九龍坡區謝家灣小學校長劉希婭:中小學生睡眠時間不足的原因複雜多樣,如電子產品的不良使用習慣,上學時間和生物鐘不匹配,課內外學習任務重等。
湖北省武漢市教育局局長孟暉:影響學生良好睡眠的因素很多。從社會角度來看,當前優質教育資源規模還不能完全滿足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需求;從傳統觀念來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在中國人的價值觀當中深深紮根;從評價體系來看,“五唯”頑瘴痼疾仍然存在;從教育方式來看,“時間+汗水”依然是部分教師的“不二法門”。
保證睡眠亟需
系統考慮、綜合施策
治理中小學生睡眠不足問題,需從哪些方面發力?如何才能確保中小學生睡個好覺?
孟暉:學校、教師、政府、家長和社會需同向而行。學校要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大力發展素質教育,依法依規組織教育教學;廣大教師要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嚴控作業數量和難度;政府部門要抓住“解決社會主要矛盾”的牛鼻子,推進城鄉教育協調發展,同時在評價體系、考試招生等方面深化改革;家長要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充足認識睡眠對孩子健康成長的極端重要性;社會要營造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良好氛圍。
中國兒童中心主任苑立新:破解中小學生睡眠問題必須系統考慮,綜合施策。學校要在課程、師訓、家校協同工作中加強科學睡眠宣傳教育,在中小學生、教師、家長中普及科學睡眠知識,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睡眠衞生習慣。一方面,要重申睡眠時間要求,統籌學校作息安排,合理控制到校時間,避免起牀太早影響孩子休息。另一方面,要加強作業統籌管理,避免作業時間過長。家長不要給孩子報過多的校外培訓班,校外培訓機構要按時結束晚上培訓,不得佈置任何形式的作業。教師要關注學生上課時的精神狀態,及時提醒家長注意孩子睡眠不足的情況,指導學生避免不合理使用電子產品,防止網絡沉迷。
江蘇省啓東市教育體育局局長陸海峯:中小學要樹立整體性思維,在統籌中發力,防止陷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管理誤區。一是要堅持睡眠管理與其他管理共進。學校在出台睡眠管理校本實施方案的同時,應出台關於作業、手機、讀物、體質管理等實施方案。在同步實施、整體聯動的過程中實現“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管理效應。二是推動五項管理與立德樹人共融。學校的五項管理一旦有了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的高度,就能在服務育人、管理育才的過程中,實現“強身健體,怡心悦情”的成長期待。三是確保相關管理與學校發展共振。學校要將睡眠管理等納入學校發展的整個框架,整體設計教育管理的行走路徑,充分發揮各項管理的教育價值。
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副校長華應龍:很多中小學校和教師並沒有將學生睡眠管理作為“分內之事”,對此關心關注不夠,似乎無暇、無能、無理由顧及。《通知》提出了加強科學睡眠宣傳教育、明確學生睡眠時間要求等七個環節,每一個環節都值得校長和教師們研究,如《通知》中要求“個別學生經努力到就寢時間仍未完成作業的,應按時就寢不熬夜,確保充足睡眠”,那麼我們就要研究:第一,教師如何因材施教地佈置作業;第二,學生怎樣的表現才算是盡了努力;第三,教師如何評價為了按時就寢而未完成的作業。
江帆:《通知》指出,小學生每日睡眠應達10小時,初中生每日睡眠應達9小時,高中生每日睡眠應達8小時。這一要求落實到個體上,家長還需要掌握個體差異,小學生每日睡眠時間需求範圍在9—12小時,中學生在8—10小時。教師和家長可與孩子加強溝通,一起制訂適合學生個體的作息時間計劃安排,同時可以從孩子的精神狀態、自我感受等方面瞭解是否睡足睡好,並根據實際對作息時間做出調整。同時,家長應對兒童使用電子產品採取適當限制措施,同時也要以身作則,自覺維持良好作息,讓兒童明確認識到睡眠的重要性,養成自主維持規律作息的良好習慣。要向全社會廣泛呼籲,要把睡眠健康放在第一位,作業、遊戲、校外培訓都應為睡眠讓路,為孩子身心健康讓路。
提升睡眠質量
還需“對症下藥”
如何抓住關鍵環節精準發力,切實提升中小學生睡眠質量?
劉希婭:《通知》回應了當前影響中小學生睡眠的幾個關鍵問題,如在校時間、作業負擔、課外培訓等,要從這些關鍵環節精準發力。要統籌安排作息時間。學校要合理安排上午、中午、下午的課程學習及課下休息,嚴禁以組織晨讀等形式變相提前上課時間,合理安排課間休息的次數、時長和方式,探索通過長短課結合、每天一節體育課、班級自主安排課間休息時間和內容等方式,保障學生休息時長和休息效果。教師要立足提升課堂教學實效,優化學習方式,基於學生個體差異,探索作業分層設計,提升作業的有效性。引導合理使用電子產品。要加強課外培訓機構管理。《通知》要求,校外培訓機構應按時結束晚上培訓,不得以課前預習、課後鞏固、作業練習、微信羣打卡等任何形式佈置作業。目前,除了各種類型的線下培訓外,線上教學平台也鋪天蓋地滲透至中小學生學習生活之中,建議有關部門切實加強監管,嚴控線上教學平台結束時間不晚於21點,確保學生睡眠時間充足。
南京體育學院校長、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楊國慶:《通知》提出了七個方面的專門舉措,其中,三個方面涉及睡眠與體育運動的關係。運動是治未病的“良藥”。科學運動對改善主觀睡眠質量、縮短入睡時間和提高睡眠效率作用明顯。一是要加強科學運動的宣傳教育。中小學校要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大課間等形式加強教育引導,讓中小學生科學認識運動改善睡眠質量的意義。二是形成體醫結合的睡眠管理與健康服務模式。打造體育運動助力中小學生睡眠質量提升智慧化平台,建立運動干預睡眠數據庫,將體育數據與醫療數據相融合,在平時中小學生有關睡眠問題的醫學體檢中加入體質健康測試指標,建立並完善針對不同年級、不同環境、不同身體狀況學生的運動處方庫,更好地讓學校和家長及時對廣大青少年學生體質狀況有所瞭解。三是處理好運動時間和強度的關係。中小學生正處於生長髮育的關鍵階段,建議中小學校圍繞不同年級學生身心發展需要,聚焦教會、勤練、常賽的體育教學理念,多開展一些中等強度、簡單易行、普及性較高的體育運動,以發揮體育鍛煉促進和改善學生睡眠質量效益最大化。
作者 | 董魯皖龍
來源 | 《中國教育報》
來源:微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