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未滅,無以家為”,這句千古名言是西漢名將霍去病在漢武帝對其賞賜時所説。大意是説如果匈奴不滅,大漢王朝就會受到嚴重的威脅,不打敗匈奴,大漢王朝就會不安全,國家不安,人民也會深受其苦。驃騎大將軍霍去病認為匈奴還沒有消滅,就不應該只顧自己的小家。這句名言也成為中國歷史上保家衞國將士們的座右銘。
西漢名將霍去病深知匈奴對大漢王朝帶來的威脅,也知道匈奴對漢朝百姓的帶來的災難,導致生活邊疆的大漢百姓經常遭受匈奴的侵擾,匈奴經常對邊疆的百姓燒殺掠搶,導致百姓民不聊生。霍去病立志要擊破匈奴,若不破匈奴,大漢王朝則不安,故而霍去病説出了“匈奴未滅,無以家為”這句千古名言。
匈奴對漢王朝的始終是個威脅,漢武帝在漢朝經過幾代休養生息,國力雄厚之後,改變了漢初對匈奴的和親政策,採取積極進攻的戰略。漢武帝為何攻打匈奴的主要原因就在於匈奴對漢王朝存在着很大的威脅,匈奴不滅,漢王朝的百姓就可能會遭受匈奴帶來的戰禍,匈奴的存在威脅着大漢王朝,影響百姓安居樂業的生活。
漢武帝劉徹簡介
漢武帝劉徹是西漢的第七位皇帝,是西漢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的曾孫,父親是漢景帝劉啓,是漢景帝的第十個兒子。劉徹原名劉彘,在立為太子時改名為徹。劉徹只算是漢景帝的小兒子,按照古代的繼承製度劉徹是無法繼承皇位的,最開始是作為皇子被封為膠東王。劉徹最終能成為太子和其母親王氏、姑母館陶公主有着很大關係。
館陶公主也就是當時長公主,是漢景帝劉啓的親姐姐,劉徹的母親和長公主開始聯合,劉徹也和長公主的女兒陳阿嬌相結合,劉徹得到長公主的扶持後成為了太子。劉徹4歲被立為膠東王,7歲被立為太子,16歲登基稱帝,在位54年。劉徹即位後,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上都為漢王朝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就是在漢武帝時期開闢的。
漢武帝在位期間的功績有不少,其中一個重要的功勞就是攻打匈奴,漢武帝一共在位54年,其在位期間就和匈奴打了44年,也屬實對得起“武”的諡號了。漢武帝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提出要北方遊牧民族(匈奴)臣服於中原王朝的皇帝,也是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
匈奴和中原王朝之間的淵源
匈奴是古代蒙古高原的遊牧民族,殷商時代稱其為“鬼方”,春秋戰國各國對其稱呼不同,有“狄”、“戎”和“胡人”等多種稱謂。是一個遊牧民族所建立的奴隸制政權,最早興起於公元前3世紀的一個遊牧部族,匈奴主要分佈於阿爾泰山以東的鄂爾多斯高原。匈奴面對自身險惡的生存條件,就把目光放到了中原大地上。
在戰國時期和開始和中原地區的諸侯國關係呈現複雜變化,在戰國時期的秦國、趙國、燕國等諸侯國都遭到過匈奴的侵擾。匈奴直接與之抗衡的秦,趙,燕三國就成了抵抗匈奴入侵的必經地。匈奴與三國乃至統一後的秦朝,漢朝都是敵對國關係,相互仇視。
匈奴本是遊牧民族,生存決定了其民族習性,在水草豐美好時騎馬放牧,過着悠閒的生活。遇到天災等情況,面對生存危機時就靠掠奪為生,久而久之成為了匈奴人的習慣。司馬遷對匈奴寫到:“其俗,寬則隨畜,因射獵禽獸為生業;急則人習戰攻以侵伐,其天性也。”中原上的王朝有個這樣的鄰居,那日子指定不安定。就導致中原王朝只要有實力就會去征討匈奴。
春秋戰國的時期的秦國在經過一系列的變革、變法成為戰國後期的強國,到了秦王政時期就開始了統一六國的戰略,此時間給匈奴發展的機會,秦國攻打六國,六國抵抗秦國,各諸侯國沒有精力去估計北方的匈奴,匈奴乘着秦國統一六國的十多年間開始不斷恢復和壯大,不斷南下擴張,佔據了十分肥沃的河套平原。但是河套平原距離秦朝的都城咸陽比較近,對大秦帝國的都城造成了威脅。
秦完成統一六國的大業後就開始了對匈奴的反擊,在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就派遣大將軍蒙恬率領30萬大軍對北邊的匈奴發動了戰爭,最終蒙恬的大軍收復了河南地,也就是河套地區,最終匈奴不敵,向北遷徙。之後就開始修建防禦工事——萬里長城,為抵禦匈奴的侵擾。秦攻匈奴之戰維護了秦及其後世的統治。
漢朝和匈奴之間的戰爭
秦朝在建立十幾年後覆滅,漢朝取代了秦朝成為了中原大地上的大一統王朝,就到了漢朝和匈奴之間的戰爭。在漢朝初年,由於秦末的連年征戰,經濟遭到破壞,漢朝初期的經濟並不景氣,國力也不強盛,處於休養休息,有待恢復的階段,漢朝的軍隊要想攻打匈奴就需要長途作戰,而發動戰爭就需要足夠的國力、經濟實力作為保障才行。
在漢朝初期並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劉邦建立漢朝後,劉邦將韓王信封地遷至太原郡防禦匈奴,但是韓王信於匈奴交戰時敗多勝少,之後遭到劉邦猜疑,韓王信就投靠了匈奴一同攻漢,之後漢高祖劉邦親率大軍出征匈奴,最終中計,劉邦被圍白登山,最終使用陳平的計策才得脱險,劉邦攻打匈奴算是失敗了。
漢朝初期本來經過連年的戰爭,需要的是休養生息。劉邦在經歷“白登之圍”回到了漢朝的都城後,再也沒有想過要與匈奴一較高下。可匈奴又時常入侵,劉邦當時為了保護邊境的安寧,只好選了一位公主,和匈奴進行了和親。採用和親政策,以婚姻和財寶換取帝國和平,百姓得以休養生息。但匈奴屢次違背漢朝與匈奴所訂立盟約,對邊界進行侵擾劫掠活動。
西漢初期由於漢朝國力虛弱,只能開始休養生息,採取與匈奴和親的方式換取邊境安寧。雖然匈奴對漢朝有過侵擾,但漢朝方面則不斷積蓄國力,透過一系列措施來積極備戰。這一時期史稱“文景之治”,是中國大一統王朝的第一個治世。漢朝經過幾代皇帝的採取休養生息政策的積累,漢朝國力逐漸強盛。
到了西漢第七位皇帝漢武帝劉徹時,大漢王朝一改之前的作風,開始主動向匈奴發起了戰爭。漢武帝劉徹即位之後,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鋭意進取,開疆拓土,在軍事上積極對付漢朝的最大外患—匈奴。漢武帝在位時間花44年去攻打匈奴那可謂是“新仇舊恨”一起算,匈奴因為習性本來就經常侵擾中原大地,從戰國到漢朝一直是這樣。
漢朝初期因為國力虛弱沒能戰勝匈奴,只能選擇和親的方式維護和平,經過發展,漢朝終於有實力可以和匈奴扳手腕了,不打匈奴還等着匈奴對漢王朝的侵擾嗎?換成我,我也打。匈奴都經常侵擾漢朝了,對邊疆地區燒殺掠搶、無惡不作,漢朝等強大了在攻打匈奴不僅是為了百姓的安危,也算是報仇了,漢武帝劉徹的曾祖父劉邦都差點讓匈奴殺了。
漢朝將匈奴勢力看做眼中釘,肉中刺,匈奴成為漢朝最大的隱患。在漢武帝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漢王朝對匈奴發動了馬邑之戰,從此以後漢朝對匈奴的態度,不會再是軟弱而是強硬。“馬邑之圍”的計劃雖未成功,但卻使漢朝結束了自西漢初年以來奉行的屈辱的“和親”政策,從馬邑之圍後漢匈之間展開了長達百年的爭鬥。
漢武帝對匈奴發動戰爭的結果
漢武帝在位時期對匈奴的發動的反擊戰爭就有歷時44年之久,其中有四次主要戰爭,分別是是河南,漠南之戰、河西之戰和漠北之戰。其中以漠北決戰勝利為標誌,漠北之戰共殲匈奴9萬餘人,嚴重削弱了匈奴的勢力,使得匈奴從此無力大舉南下,造成了“是後匈奴遠遁,而幕南無王庭”的局面。漢武帝反擊匈奴的戰爭至此也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漢武帝對匈奴發動的戰爭導致全國大部分壯丁和青少年被抽去作戰,國家建設和糧食種植幾乎陷於癱瘓,並且在戰爭中大量人員的損傷都導出現了致男女不平衡現象出現,出現了不安的社會局面。可以説,長年對匈奴作戰,漢朝舉國上下,都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值得慶幸的是,最後的戰爭取得了成功,為漢朝延續數百年奠定了基礎。
如果換作你是漢武帝,你會對匈奴發動戰爭嗎?會不會發動歷時44年的反擊匈奴戰爭呢?
文/歷史紫陌閣
歡迎大家的關注和點贊,謝謝大家的支持。
文中配圖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