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王晨婷)2月8日,教育部等五部門聯合發佈《關於大力加強中小學線上教育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將用五年時間建立健全國家和省級中小學線上教育教學平台資源體系和運行機制。
具體來看,教育部要求到2025年,基本形成“三個體系”,即定位清晰、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的線上教育平台體系、覆蓋各類專題教育和各教材版本的學科課程資源體系,以及涵蓋建設運維、資源開發、教學應用、推進實施等方面的政策保障制度體系。
同時,學校終端配備和網絡條件滿足教育教學需要,利用線上教育資源教與學成為新常態。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共用格局基本完善,信息化推動教育公平發展和質量提升的作用得到有效發揮。
“延期開學期間學校教育從面授教學轉向大規模在線教學,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規模線上教育實踐,知識獲取方式和傳授方式、教和學關係發生了明顯變化,是一次教育理念的大檢閲、在線教學的大培訓,對於基礎教育來説,意義重大而且深遠。”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有關負責人表示,《意見》將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對推進基礎教育現代化的重要作用,促進教育質量的全面提高。
疫情期間,保障“停課不停學”的“國家隊”——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台在2020年2月17日正式開通。據教育部數據,上線了小學、初中、高中各學段主要學科春季學期課程學習資源4649課時,秋季學期課程學習資源3803課時,實現了小學、初中、高中所有年級和各主要學科全覆蓋。
資源以微課視頻為主要形式,中學微課時長為20-25分鐘、小學微課時長為15-20分鐘,符合網上學習特點及視力保護的需求;採用“教師講解+多媒體大屏”的形式,最大限度還原課堂教學的真實場景。
前述負責人介紹:“平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和能力,且服務農村提高教育質量,縮小城鄉教育差距、促進教育公平。在服務應對重大公共事件過程中,提升了基礎教育應對重大突發事件的能力。”
不過,在目前的實踐中,線上教育教學平台還存在諸多不完善之處。一名中學教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雖然有國家層面的平台,但是在疫情期間,學校還是要求老師自己錄網課,畢竟每個班級課程進度、學生的狀況都不一樣,其他課程資源只起到補充或參考的作用,如果一定要求看的話,反而對學生是一種負擔。未來還需要更好地找到老師自己上網課和利用優質課程資源之間的平衡點。”
疫情期間,學而思、新東方在線等教培機構也紛紛推出免費線上課程服務,騰訊教育聯合多家在線教育平台,推出騰訊教育“不停學”聯盟等,各教育主管部門和大中小學也都曾推出在線學習內容。“免費”資源井噴情況下,流量如何轉換為教育成效成為主要課題。
浙江一名小學生家長也告訴記者,如果要學習,不是怕沒資源,而是資源太多了。“羣裏各種各樣的鏈接太多了,有國家的雲課堂平台,省裏、市裏的的空中課堂,還有學校自己的,每個還都有配套作業要在手機上完成,非常龐雜,家長得一直幫忙弄,也擔心孩子的視力。”
此外,手機、電腦、網絡等是線上教育的基礎硬件。對於農村邊遠地區的學生來説,能否擁有硬件並接觸到眾多的資源同樣值得關注。
對此,《意見》聯合了發改、工信等部門。工信部門的職責為加快寬帶網絡在中小學的部署,改善學校特別是農村邊遠地區學校網絡接入條件,協調基礎電信企業和接入服務企業做好相關技術保障工作;財政部門將依託現有政策和資金渠道,將平台運行維護納入支持範圍,並重點保障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學校必要的設備購置等相關經費;廣電部門將嚴格管控廣告投放,嚴禁課程中間插播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