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大師”還是靠自己,心靈應如何“成長”?|人民鋭見

“跟着‘導師’能連接宇宙‘能量’,家庭、事業會一帆風順”“不吃藥、不打針病就能治好”“夢想不需要合理,只需要心裏有股勁”……最近,有媒體調查發現,類似話語經常出現在一些培訓班上,並冠名為“心靈成長”,令人大跌眼鏡。

培訓班,真能幫助“心靈成長”嗎?有人簡單歸納了“心靈成長”培訓班的“特色”:“導師”偽造學歷身份,靠所謂名牌大學增添影響力;藉助科學名詞故弄玄虛,比如“搭建新的神經鏈”“獲取高頻率的能量”;編造治癒故事烘托培訓療效,比如“心臟有兩個洞,通過培訓洞癒合了”……無論從常識、專業還是科學角度出發,不難發現此類“心靈成長”內容,不過是話術包裝、概念偽裝,沒有知識價值、精神價值,更談不上成長。

信“大師”還是靠自己,心靈應如何“成長”?|人民鋭見

(圖源網絡)

説到底,培訓為名,斂財才為實。根據媒體調查,參加一些培訓班需繳數萬元到數百萬元不等的“門檻費”,還根據繳費額度建立層級架構,很多收益則來自發展下線、獲取提成。從入會方式到組織形式,再到開展途徑,一些培訓班操弄着諸如“真言”“咒語”等口號,帶有明顯的傳銷色彩。這類培訓以偽科學外衣為掩護,以精神控制為鋪墊,進而大肆斂財。不少律師認為,收入門費、定層級、發展人員、騙取財物的培訓班,已涉嫌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從這個意義上講,一些“心靈成長”培訓班是違法犯罪的新變種,騙人財物、損人精神、亂人心神,不僅要高度警惕,更應該依法打擊治理。

近年來,圍繞“心靈”“成長”“提升”等關鍵詞開展的培訓課程,並不罕見。有的是正規機構開設的心理健康課程,有的則是變形後的“成功學”,還有的甚至淪為精神控制的“傳銷術”。這一現象説明,人們的心理感受、心靈成長存在現實需求,如何保持心理健康也值得探討。特別是在高速運轉的社會節奏中,人們需要給自我心靈一個可以呼吸的空間,需要給精神世界提供更豐富的滋養,需要給知識眼界開拓更遠的邊界。因此,治本之策仍在於重視並改善心理狀況、促進心靈成長,關鍵之處乃在於遵守教育規範、遵循成長規律、尊重科學原則。

心靈成長是有規律可循、有規則可依的,並非簡單的一兩個培訓班、三五個培訓導師就能讓人瞬時提升。越是需要成長,越需要擦亮眼睛、保持理性。事實上,當人們面對焦慮與懷疑、遭遇“負能量”侵襲時,最先需要調整的或許是自己的心態、呼吸的節奏、奔跑的步伐。應該説,無論是社會公益組織、心理諮詢機構,還是社會中從未沉落的崇高價值、從未衰減的精神激勵,都在有形或無形中為人們源源不斷供給着精神給養。心靈的成長,是伴隨成長之路全程的課題,人們既需要有心理諮詢師的幫助,也需要做自己的心理保健師,既需要自淨其心,也需要全社會形成合力共治。

社會在進步,個人在成長,人們的內心世界也在不斷充實。看清“心靈成長”培訓班的真面目,並請相信,能夠實現自我調節的心靈是健康的心靈,能夠識別是非真假、善惡美醜的心靈是成熟的心靈。其實,只要人們始終保持純真的良知、踐行質樸的信仰,就會鍛造出助推時代前行的“美麗心靈”。

來源:人民日報評論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12 字。

轉載請註明: 信“大師”還是靠自己,心靈應如何“成長”?|人民鋭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