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文化的承載者,一種語言反映了一種思維方式。美國成為創新強國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其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帶來了不同的語言及不同的思維方式,而不同思維方式的碰撞易於激發出創新火花。對於個人,掌握多種語言就意味着能用不同的思維方式考察問題,因而面對難題和挑戰更有可能拿出不同凡響的解決方案。更不用説,多語言能力對廣泛學習、廣交朋友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現在我們就聊聊幾位語言奇才。
德國著名數學家高斯酷愛學習,他有一個個人圖書館,收藏着用他所掌握的7種語言(丹麥語、英語、法語、希臘語、拉丁語、俄語和德語)撰寫的6000種圖書。
“世界語”的創始人是波蘭裔猶太人醫生柴門霍夫,他能熟練地講意第緒語、俄語、波蘭語、德語和法語,在校時學習過拉丁語、希臘語、希伯來語和阿拉伯語,後來還自己主動學習了世界上第一個較成功的人工語言——沃拉普克語。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在君主中是很獨特的一個。一方面,她是時尚先鋒,時尚感超強,據説她光不同樣式、質地、圖案和顏色的手套就有2000多副;另一方面,她語言能力超強,掌握法語、佛萊芒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英語、拉丁語、希臘語和科尼什語(一種古凱爾特語)。她不僅僅講外語,還動手翻譯。青少年時期,她就將古羅馬哲人西塞羅和塞涅卡的著作譯為英文,將古英語宗教著作《祈禱或冥想》翻譯成了拉丁語、法語和意大利語。《祈禱或冥想》翻譯完稿後,她將譯本送給父親作為新年禮物。
馬克思的親密戰友、革命導師恩格斯也是語言奇才。他掌握俄語、意大利語、葡萄牙語、愛爾蘭蓋爾語、西班牙語、波蘭語、法語、英語、意大利米蘭方言、哥特語(日耳曼語族的一種已滅亡的語言)、古北歐語和古撒克遜語。他還學過阿拉伯語,據説他用3個星期的時間就基本弄通了波斯語。恩格斯説話有時口吃,於是他的朋友們打趣説:“恩格斯能結結巴巴地説20種語言。”
美國語言學家亞歷山大·阿圭列斯掌握的語言有30幾種,他可以熟練地用多種語言進行口頭交流。需要強調的是,他並非天生的語言天才,中學的時候他學法語學得很吃力,都想放棄了。大學時他接觸到德語,開始全心全意地鑽研這門語言,然後又學習了拉丁語、希臘語、梵語、韓語等。再後來,像滾雪球一樣,他學了越來越多的語言,越學越輕鬆。他開發了一種語言學習方案,每天要學習16個小時。
阿圭列斯認為,每個受過教育的人應努力學習至少6種語言。他給出的優先次序是:首先,學習自己所屬文明的古典語言。對西方國家,古典語言就是希臘語和拉丁語;其次,學習相鄰文化的主要活語言,如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然後,應掌握英語這種國際語言(英語國家的人則可以學一種半異域的語言,如俄語);最後,學習自己選擇的一種遙遠的異域語言,如波斯語、阿拉伯語、梵語、印地語或漢語。
名著《指環王》的作者、英國作家J·R·R·托爾金也是語言奇才。他的作品中出現了精靈語,精靈語看似是我們聽不懂的亂七八糟的話,但其實托爾金虛構的精靈語具有正規的語法語義結構。他小時候,母親就教他拉丁語、法語和德語。後來他又學習了多種語言,據説他最喜歡的語言是超級複雜的芬蘭語,芬蘭語啓發他創造了昆雅語,它屬於精靈語中的高階語言。他熱愛的另一種語言——威爾士語又推動他創立了第二種精靈語——辛達林語。(武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