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熊孩子”一詞迅速爆火網絡,之所以能夠迅速爆火,是因為“熊孩子”一詞説到了父母們的心坎裏,孩子小時候的調皮,好奇心旺盛,精力旺盛,弄得父母真的是力不從心,身心俱疲,可謂是讓家長操碎了心。
有時候真的忍不住,真想掄起巴掌打一頓來解氣。但是有用過這個方法的父母都知道,其實這並不能改變孩子,反而有可能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並且相信很多父母在打完孩子後,當自己冷靜下來,其實內心會有愧疚感。因此在打完後總想着去彌補,去滿足孩子,這其實不僅對教育孩子不利,反而有害。
那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l?使用“後果體驗法”,讓熊孩子乖乖聽話
顧名思義,“後果體驗法”指的就是讓孩子自己承擔行為背後的後果。可能這樣講家長們很難理解,接下來為大家講一個例子,大家就就能明白了。
大家都知道,2-7歲的孩子已經有了自我獨立意識,心理學家皮亞傑將這一時期的孩子稱之為“前運算階段”,既指孩子有了自己的表象思維,擁有了一定的思維模式。
而5歲的軒軒無疑就處於這一階段,他不僅獨立意識強,而且特別的調皮搗蛋,在班裏既不合羣又讓老師頭疼的一小撮人。
比如在幼兒園裏,孩子們一起吃午飯,每次吃完飯老師將他們的湯端給他們時,別的小朋友都在好好喝,唯獨軒軒一邊喝,一邊向碗裏吐口水,而且經常將湯故意灑在同學的位置上。老師看到這種狀況發生時,往往會先對軒軒發出警告。
老師會説,如果你再這樣,我就會把你的湯拿走,並且再也不給你了。
這種警告無疑對於軒軒來説並無作用,他還是會不斷的試探老師的底線,猶如試探家長的底線一樣。
這時,老師就會直接將他的碗放到一個軒軒能夠看到的高處,並且無論軒軒怎麼哭鬧都不會給他。
一段時間後,軒軒在課堂上有時還是會調皮搗蛋,但是就吃飯喝湯的這件事,軒軒再也沒有讓老師操過心。
這位老師用的就是“後果體驗法”,老師並沒有對孩子進行打罵,甚至沒有批評孩子,只是讓孩子承擔後果,讓孩子知道,我對你的警告並非説説而已,如果你還要不斷地試探我的底線,你就會受到懲罰。
這種懲罰就是讓孩子承擔自己的壞行為所帶來的後果。而家長在對孩子使用“後果體驗法”還需要一個前提,這個前提就是制定規則。
家長為孩子制定明確的規則
俗話説: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其實我們在教育孩子也是一樣,如果沒有制定規則,孩子就不知道行事底線是什麼,不知道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不能做。
比如:吃飯時不可以玩玩具;每天必須準點睡覺,接受到人的幫助是要説謝謝等等。其實給孩子制定了這些規則後,不僅有利於父母實施“後果體驗法”。更是能夠讓孩子從小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
這些好習慣對孩子未來的發展也將影響巨大。
都説: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因此對於不同的孩子自然也有不同的教育方式,但如果每當孩子犯錯時,你還是以打罵,吼叫的方式進行處理,這隻能説明你的教育缺乏智慧。
那不妨用這個“後果體驗法”試試看?相信你會有不同的收穫。
今日話題:當孩子調皮時,你是如何處理的?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你還有哪些好的方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