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體育課,是語文老師教的;我們的比賽,是同桌“吹”的

摘要:在川沙中學,體育課“不走尋常路”,可能教體育課的,是你的語文老師,體育課的同學,是你的師兄師姐,運動會上的裁判,就是你的同桌。

我們的體育課,是語文老師教的;我們的比賽,是同桌“吹”的
你的體育課是語文老師教的?這不是玩笑話,而是發生在川沙中學的真實故事:張森生老師曾經擔任過學校語文教研組長,因為愛好,從大學起就練習武術,還曾勇奪香港國際武術節單項冠軍。八年前,川沙中學成為全市17所高中專項化體育課程改革試點高中之一,因為缺少師資,“文武雙全”的張老師開始兼任體育教師。這些年來,川沙中學的武術課吸引了大量的學生粉絲,武術也因此成了學校的體育品牌項目。

在川沙中學,體育課“不走尋常路”,可能教體育課的,是你的語文老師,體育課的同學,是你的師兄師姐,運動會上的裁判,就是你的同桌。

語文老師教體育課

“拿到體育課專項選課表時,我驚訝地發現,語文組的張老師竟然也在列!”川沙中學高二(3)班的小周,去年與高一、高二所有同學一起享受專項體育課,師從張森生老師學習太極拳。張森生從上海師大中文系畢業,卻從小喜歡武術。這麼多年來,堅持每天習武,並屢次在國際比賽中獲獎。從2002年擔任學校社團老師以來,他培養了眾多武術小粉絲,學生還撰寫了眾多關於武術的小論文。

我們的體育課,是語文老師教的;我們的比賽,是同桌“吹”的
語文老師來上體育課,更多像張森生這樣的愛好的老師走上操場教學,也成為滬上不少學校的“時尚”。2002年,川沙中學開始高中體育課程專項化改革,但目前中小學校體育教師數量有限,學生按興趣拆分成更多的體育項目班之後,具備專項體育技能的師資從何而來?像張森生老師一樣,從其他學科教師中“挖掘”擁有專項體育技能者,鼓勵“一專多能”,成為師資擴容的“新招”,也為川沙中學開展更多的體育項目成為了可能。

除了發掘校內老師的體育專長,這些年來,川沙中學還以請進來和走出去的方式充實教學隊伍:從校外體育專項俱樂部請來輔導老師,豐富體育老師的專項技能,實現男子足球、男女籃球、健美操、武術和羽毛球等專項專業的教學;也從外校聘任教練員和教師,補足、補強師資。

混齡編班體育課上“交朋友”

這是川沙中學足球課上平常的一幕:高二的“師兄們”正帶高一的“師弟們”進行攻防演練,兩人一組表現“捆綁評定”——學校特有的“混齡”教學方式,讓體育課成為學生“最開心”的一項課程。

我們的體育課,是語文老師教的;我們的比賽,是同桌“吹”的
混齡體育教學,就是把原來一個年級分性別的教學,變為兩個年級4個教學班“分選項”的教學模式。高、低年級的學生自由“配對”,成為最小的“教學組”。到了第二學年,“徒弟”變成“師兄”,再去帶教新的徒弟。

川沙中學校長王珏説,這樣的教學方式,遠比“我教你學”來得活躍,“師兄”和“徒弟”間的互動、較量,既減少學習體育技能的時間,也讓原本枯燥的體育課更生動、更有樂趣。“我們希望體育課成為育人的平台,在這裏,不僅學習體育技能,還能交朋友,學長學弟、學姐學妹之間可以聊聊天,談談學習,分享快樂。”

學完技能學當裁判

川沙中學的運動會,可能比任何一所高中都多:夏季一天,秋季兩天,三天的比賽,活力張揚,成為全校的熱鬧節日。

最讓人期待的,除了運動員外,是滿場的學生裁判。在川中的運動會上,有九成的裁判都是普通的學生。為了能讓他們在運動會上專業執法,學校特意為他們開出了專業的裁判課程——很多學生這邊比完賽,立馬患上了裁判服上場執法。會玩、會判、會欣賞,才真正學到了這項運動的精髓。

王珏介紹説,川中的學生都有屬於自己的體育學號,每個人都要在畢業前修滿體育學分。除了體育課之外,廣播操的出勤率、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甚至參加運動會的組織和裁判工作,都可以計入體育學分。所以每年的運動會,幾乎全員參與,熱鬧非凡。

“體育學分只是一種手段,我們希望更多的普通學生參與到運動中去,有一項體育愛好陪伴終生。”王珏説。

欄目主編:徐瑞哲 文字編輯:龔潔芸 圖片編輯:朱瓅

圖片來源:川沙中學供圖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41 字。

轉載請註明: 我們的體育課,是語文老師教的;我們的比賽,是同桌“吹”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