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舒涵 王天怡 封面新聞記者 張崢
盛產雙胞胎學霸的四川石室中學,在繼2019年為清華大學輸送718分、705分雙胞胎兄弟張家傑、張家豪後,2021年高考,又為浙江大學輸送了兩位高考同分學霸何元宇、何少軒。一樣的高考分數682分,上一樣的大學——浙江大學,“這得多小的概率啊,竟然讓我倆給撞上了。”用雙胞胎哥哥何元宇的話來説。
哥哥何元宇
弟弟何少軒
七月二十五日,一個特殊的日子,兄弟倆收到了最好的生日禮物——浙江大學寄出的錄取通知書。弟弟何少軒激動地回憶:“拿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我們很激動,早聽説過浙江大學的當家色——傳統的求是藍,在通知書上看到這抹別緻的藍,非常開心。”兄弟兩人還將錄取通知書放在一塊合了個影,“把它倆放在一塊兒合影感覺特別踏實特別令人開心。”哥哥何元宇説。
備戰高考 既是兄弟又是對手
高中就讀於千年名校成都石室中學的兄弟倆,在初中經歷了三年的異校後,再次回到了同一地點,再次開啓了攜手追夢的“同頻共振”模式。
同樣選擇理科的兄弟倆常常會在大大小小的考試中正面交鋒,正如哥哥所言:“那時我和弟弟既是兄弟也是對手,攜筆上陣便不會手下留情了。”談及那些年兄弟倆在考場上默契的“翻臉不認人”,弟弟也説:“我們之間的相處模式很融洽,私下裏我們經常交流學習,分享經驗,在學習和生活上互相督促進步,成了我們的一種默契,而一旦上了考場,超越對方便是我們倆心中形成的另一種默契了。”
在回憶起兄弟二人一起備戰高三的日子時,弟弟説最令他感慨的便是“在我遇到了波動,感覺自己快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我知道有一個人永遠在毫無保留地幫助並期待着我的重新振作,滿血復活”。而弟弟口中的這個人便是哥哥。
在波動期,兄弟二人會時時關注對方的情況,在一方偶然跌入谷底時奮力拉一把,在一方爬上山峯時及時送上祝福與鼓勵。正是兄弟倆之間的這種默契,將“取長補短,攜手互促”的功效放到了最大。
左何元宇 右何少軒
良好的家教,潤物細無聲
兄弟倆一同的成功既離不開兩人彼此的鼓勵與支持,更離不開家庭環境的滋養,就像人們常説:“好的家教如沐春風,潤物細無聲。”在問及兄弟兩人是否自讀書起便在一個班級讀書時,哥哥笑言:“很多人都以為我們從小就‘黏’在一起同班讀書,其實不是這樣的,我父母一直希望我們倆能在不同的班級讀書,他們希望我們能去探尋自己的個性,去交自己的朋友,開拓自己的人際圈,不斷拓寬屬於自己的邊界。”
在日常生活中,媽媽也會有意引導兄弟倆勇敢打破他人貼在他們身上的諸如“雙胞胎什麼都是也應該是一樣”的標籤,鼓勵他們去探尋自己的愛好,個性化地發展自身。在學習上,父母一直啓發他們,學習是自己的事,工作是爸爸媽媽的事,自己把自己的分內的事做好,這些理念的灌輸也養成了兄弟倆一個好的學習習慣。
兄弟倆直言,父親打小起便對兄弟二人要求嚴一些,無論是在生活中小到不能隨地亂扔垃圾,收拾自己的書桌要求乾淨整潔等細小的生活習慣,還是學習中要“戒驕戒躁”的良好學習態度,父親對兄弟倆提出的要求都要多一些,“父親希望我們能做一個自律自信有內涵有氣度的真正‘男子漢’,做一個有責任心有毅力的新時代新青年。”哥哥説。
哥哥科幻迷 弟弟文藝範兒
兩兄弟從小就喜歡運動,在學校各種運動會上同場競技,田徑比賽中的中長跑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課餘時間,他們還一起約着打羽毛球和乒乓球,在不斷的切磋中提高水平,精煉技術,用他們的話戲稱:“平時是兄弟,運動場上是對手”。
哥哥是個不折不扣的“科幻迷”,喜歡科幻類著作,曾在劉慈欣科幻小説《三體》所構造的地球人類文明和三體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殺中流連。而弟弟則頗有番“文藝青年”的風範,酷愛茅盾文學獎的相關作品,在一篇篇優秀的小説中感受思想的碰撞,體悟思想與藝術的結合,感受思辨的力量。
兩兄弟在高一課餘時間,還學習了計算機編程的相關知識。這極大地激發了他們對計算機科學的興趣,同時也為二人未來繼續往計算機科學領域拓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未來選擇 信息學科
對於信息學科有極大興趣的兄弟二人,進入大學後也有幸分到了同一工信大類專業。
兄弟二人説,他們對於未來專業的選擇傾向於計算機領域。不過他們將繼續堅持高中時期相互勉勵、互助解題的良好習慣,陪伴彼此“更上一層樓”。不同於以往的是,這次他們選擇了同一個目標,同一個方向,並且希望未來能夠爭取共同進步共同發展,從而在更高的平台更好地相互陪伴與砥礪,在信息化世界遨遊探尋,服務於大數據趨勢,響應時代潮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