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西南財經大學向科諺:與“科研”一路同行 直博北大

由 漆雕佁 發佈於 經典

王新悦 封面新聞記者 姚箬君

回首大學,手握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Finalist獎、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三等獎、四川省大學生綜合素質A級證書及校級學業獎學金、單項獎學金等榮譽,大四的向科諺卻更願意談及他在科研之路上的收穫:去年4月,他獨立完成的論文獲得北京大學“第三屆國家發展青年論壇”一等獎,並由此保研至北京大學直接攻讀博士學位。

向科諺

向科諺,2018級國家經濟學基礎人才基地班學生,人如其名,熱愛和堅持讓他向着“科研”一路前行。

熱愛:與經濟學“心有靈犀”

説起與經濟學結下的“良緣”,要追溯到高中文理分科的時期。當時已經決定學理的向科諺,在最後的分班考試中驚奇地發現,自己只投入5%學習時間的政治竟然考出全班第一的好成績。他當機立斷,決定由理轉文。“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政治教材上的供給曲線,我覺得很奇妙。”這是向科諺與經濟學第一次的正式會面。

向科諺的父親是經濟學愛好者,母親是高中老師。因此熱點經濟現象、股票價格、教育教學是一家人茶餘飯後不可缺少的話題。從高中開始,向科諺就對經濟學和教育類的話題產生興趣,這對他後來的科研之路產生着潛移默化的影響。去年,向科諺獲得參加北京“第三屆國家發展青年論壇”的機會,他的論文便是《房價壓力與教育機會公平——基於教育代際流動性的測度與實證分析》。

探索:與科研“坦誠相對”

正如許多剛步入大學的同學一樣,向科諺也經過了兩年的迷茫和探索。“大學就是要不斷地嘗試。”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數學建模協會、經濟學院辯論隊都留下了他的足跡。正是這些點滴積累的探索,鋪就了向科諺“向着科研進軍”之路。

然而,讓向科諺下決心走上科研道路的是一門專業課。大三時,由經濟學院徐舒教授主講的計量經濟學課程讓向科諺十分驚喜。課堂上,徐舒教授結合自己的研究經歷與感悟,生動講述着一個個經濟學案例。講台下,向科諺被教授日常生活中沉澱下來的科研“氣場”深深吸引。“徐老師講授的研究案例,讓我真正對經濟研究產生了興趣,從而在保研路上也堅定選擇了直博項目。”回想起這段奇妙的師生情誼,向科諺充滿感激:“徐老師是我科研道路上的‘引路人’。”課程結束之後,向科諺依然和徐舒教授保持着密切聯繫。得知他要參加北大夏令營,正在為論文選題苦惱,徐舒教授對他的選題方向、數據選取等給出了指導和建議。

“不只徐舒教授,這一路上我還得益於很多老師的啓發。”向科諺提到,經濟學院的導師制度對他的探索起到了很大作用:學院的姚凱老師從大二開始就在他學習方面作出指導和建議。在得知向科諺將赴北大參加論壇時,姚老師主動抽出時間協助他修改參賽論文、聯繫答辯、模擬面試等。老師們恰到好處的提點,為向科諺的科研之路注入了更多的熱情與信心。

在需要獨立完成論文的那段時間,向科諺堅持在課堂之外每天平均抽出6個小時進行文獻閲讀、論文修改等工作。“基本上就是教室、自習室之間來回轉。”

第一次論文初稿寫作是在大三上學期的期末,當時其他課程的考試都已結束,為了提高寫作效率,向科諺基本上都在自習室看文獻寫論文。大三下學期開始集中修改,每天的生活內容簡單到上課和改論文,偶爾會找老師詢問一些修改意見與建議。

在論文撰寫完成後,向科諺對科研有了自己的認知:學術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學得越多,越發現學術研究的困難。“有位教授曾説,做研究就是從‘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到‘看山還是山’,或許這次研究就是讓我從第一層慢慢向第二層過渡吧。”

堅持:與熱愛迎風起舞

大學裏的不懈堅持,沉澱出累累碩果。在旁人看來,保研之後的大四,應該可以放鬆自己了。但向科諺卻依舊忙碌,只要一有空,他就去旁聽學校的碩士生和博士生的課程,如高級微觀經濟學和宏觀計量經濟學等,同時也在跟着老師做一些科研助理工作。“我打算在去北大之前多探索一些經濟學的領域,爭取找到自己最感興趣的研究方向,在博士階段少一些迷茫。”

埋頭鑽研的同時,向科諺一直不忘迎風奔跑。就如同他最喜歡的一首歌中所唱的那樣:“等風來根本不是我的風格,迎風跑才發現有空回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