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帶娃上班:打通父母的難點、堵點、痛點

已經做了三年全職媽媽的張麗,丈夫劉軍在海康威視工作。她的小女兒一歲半,大兒子4歲,在海康威視幼兒園上中班。劉軍的辦公室就在幼兒園樓上。這是浙江杭州首家產業園區嵌入式幼兒園,2020年10月在濱江區海康威視產業園區內正式開園。一年之前,正是這家幼兒園即將開園的消息,消除了張麗生育二孩的顧慮。(1月27日《錢江晚報》)

對於很多有帶娃任務的家庭而言,帶娃都意味着壓力、矛盾和糾結。通常情況下,幼兒園等場所與孩子父母的就業場所往往在位置分佈、作息時間等方面缺乏一致性、同頻性。

如果跟着孩子的節奏轉,則可能影響工作,如果跟着工作的節奏轉,又可能讓孩子受委屈。這種兩難選擇會讓帶娃家庭付出更多的時間、經濟成本,消耗更多的精力,也可能拉低相關家庭成員的工作表現,甚至影響相關家庭成員的就業,會進一步加大帶娃家庭的壓力。

帶娃上班模式的出現,給帶娃家庭提供了一種破解兩難選擇、由兩難轉變為兩便的可行方案,讓帶娃家庭看到了“魚和熊掌可以兼得”的希望。

在父母的就業單位或就業單位附近設置幼兒園,可以讓父母在上下班的同時順便接送孩子,方便父母及時處理孩子遇到的問題,而即便幼兒園的上下學時間和父母工作單位的上下班時間有些錯位,父母也可以進行適度調整。

帶娃上班模式不僅可以減輕父母的壓力和負擔,有助於父母安心、高效工作,也能讓孩子得到更好的呵護,讓親子關係更具温情,讓家庭更加團圓,能增進家庭的民生福祉。同時,帶娃上班模式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對女性的就業歧視,促進女性就業,可以為女性營造更友好的就業環境、生育環境。

不少人都因帶娃難題對生育望而卻步,不願生,不敢生。帶娃上班模式可以適度紓解家庭的帶娃壓力和焦慮,有利於消減人們的生育畏難情緒,增強人們的生育積極性。從這個角度看,帶娃上班模式順應了國家生育政策的調整方向,具有鼓勵支持生育的積極意義。

帶娃既是家事,也是國事,既是家庭責任,也是社會責任。帶娃上班需要更多更大的探索空間。用人單位應把帶娃上班納入福利範疇,盡力為勞動者帶娃上班創造條件,優化環境,一些員工較多的大型企業可以單獨在勞動崗位密集區設置幼兒園、托育機構等,中小規模的用人單位或一些產業聚集區也可以聯合設置幼兒園、托育機構等。

相關用人單位應努力實現幼兒園上下學時間與勞動者上下班時間的銜接,給勞動者提供便利。即便不設置幼兒園的用人單位,也可以闢出臨時看管區供勞動者使用。

地方政府、相關部門應瞄準勞動者帶娃上班的需求,合理規劃幼兒園、托育機構的設置,對用人單位和相關產業聚集區進行引導,並在場地、資金、審批等方面給予支持,加強對產業園區嵌入式幼兒園、托育機構的規範管理,為帶娃上班模式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一邊帶娃,一邊上班,這種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通帶娃的難點、堵點、痛點,對多方有利,應在更多地方、更大範圍複製推廣,讓更多人受益。

(原題為《探索帶娃上班:打通父母的難點、堵點、痛點》 作者 李英鋒 來源 北京青年報)

編輯:梁冰

統籌:王攀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18 字。

轉載請註明: 探索帶娃上班:打通父母的難點、堵點、痛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