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緬甸,他們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呢!

百家原創作者:金梨説史
從1941年12月日軍入侵緬甸,到1945年5月緬甸武裝力量解放仰光,日本在緬甸的統治不過三年多時間。但這短短的三年多時間,對此後緬甸歷史的發展卻有着重大的影響。那麼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緬甸的目的是什麼呢?現在就和小編一起去來了解一下吧!
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緬甸,他們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呢!
直到30年代中期,日本與緬甸在政治、經濟、人員等方面的聯繫都很微弱。30年代在緬甸的日本人不到600人,與數以萬計的歐洲人相比,實在是微不足道。在緬甸的日本人的經濟地位也不能與歐洲人特別是英國人相比。在緬日貿易方面,1937—1938年度日本對緬甸的進口占緬甸進口總額的9%,緬甸對日本的出口僅佔緬甸總出口的2%。日本策劃侵略緬甸,一開始是同日本侵略中國聯繫在一起的。1937年7月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妄圖三個月內滅亡中國。
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緬甸,他們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呢!
但是,中國軍民英勇抗擊,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的狂妄企圖。1938年10月日軍侵佔廣州、武漢後,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日本軍部認為,蔣介石政府之所以能繼續抵抗,是因為通過東南亞陸上交通得到西方的支持。為了擺脱在中國的困境,也為了掠奪東南亞的資源,進行長期的侵略戰爭,日本軍方竭力鼓吹“南進”東南亞,而1938年到1939年歐洲事態的發展,實際上鼓勵了日本的“南進”。
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緬甸,他們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呢!
1940年7月20日,日本內閣會議通過了確定南進基本方針的《國策綱要》。8月1日,日本外相松岡在談話中公開使用“大東亞共榮圈”一詞,把緬甸也納入“共榮圈”範圍。1940年9月,日本國策研究所民族問題委員會擬定的《對東南亞民族的政策:緬甸方案》,明確提出,使緬甸“成為大東亞共榮圈”的“一部分”。1941年7月2日,日本帝國會議作出決定,日本的首要目標是擊敗蔣介石政權。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日本必須南進,佔領東南亞,為此不借與英美一戰。
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緬甸,他們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呢!
日本對緬甸的侵略,是實現它的這一重要戰略目標的一部分。侵緬的第一個目標,是切斷當時國民黨政府對外聯繫的陸上通道滇緬公路。自從1940軍9月日軍入侵印度支那、切斷滇越鐵路之後,滇緬公路就成了中國最重要的對外聯繫通道。國民黨政府需要的軍用物資,如槍炮、汽車、汽油、藥品、無線電器材,主要由滇緬公路運入中國。中國的錫、皮革、生絲、桐油等農副礦產品通過滇緬公路輸出國外,對支撐國民黨統治區的經濟也起了一些作用。因此,日本帝國主義把切斷滇緬公路看作是搞垮國民黨政府的重要一着。
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緬甸,他們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呢!
1940年7月,日本大本營就已提出,“靠軍事行動,直接切斷援華路線”。在1941年日美會談中,日本要求美國必須“封閉滇緬公路,不通過它對蔣政權作軍事上、經濟上的援助”。但是,日本從外交上迫使美英關閉滇緬公路的企圖沒有得逞,派飛機轟炸滇緬公路在軍事上也難以實現,於是就把目光轉向緬甸,因為佔領緬甸自然也就切斷了滇緬公路。因此,切斷滇緬公路是日本侵略緬甸的一個重要目標。日本侵略緬甸的第二個目標,是企圖掠奪緬甸的大米和礦產品。
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緬甸,他們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呢!
當時緬甸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輸出國,每年輸出大米300萬噸,而日本每年要進口大米170多萬噸,還不能滿足國內需要。緬甸又是當時東南亞重要的礦產品輸出國,鎢礦產量佔世界第一位,石油產量近100萬噸,僅次於荷屬東印度(印度尼西亞),鉛產量也佔世界第五位。此外,還產鋅、鎳、銀,銅等礦產。緬甸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和礦產資源,早已使得日本帝國主義垂涎欲滴。最後,日本侵略緬甸,是為了控制戰略要地,在軍事上鞏固“大東亞共榮圈”西側。
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緬甸,他們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呢!
緬甸位於中南半島西側,西鄰印度,北接中國,東連印度支那和泰國,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日軍佔領緬甸,西可威脅和入侵大英帝國在東方的最重要的殖民地印度,北可入侵雲南,包抄國民黨政府的後方,又完成了對整個東南亞地區的佔領,在軍事上具有一箭三雕的作用。盟軍也深知緬甸在軍事上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東南亞地區,緬甸一直是盟軍後來反攻的一個重要的目標。
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緬甸,他們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呢!
好了,關於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緬甸的目的,今天小編就和大家瞭解到這裏了,小編覺得日本帝國會議作出決定,日本的首要目標是擊敗蔣介石政權。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日本必須南進,佔領東南亞,為此不借與英美一戰。大家是怎麼覺得的呢?歡迎大家留言分享説説你們的看法哦!
(以上圖片素材來自網絡,侵權立刪!)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06 字。

轉載請註明: 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緬甸,他們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