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易學和丹道都取得重大進步的《無極圖》,其實應該這樣理解
中國傳統文化之中,易學和丹道都佔據了很大比重,而鮮少有人知道,其實這二者的發展,都曾因為一張圖,得到了里程碑式的成績!這張圖,就是無極圖。
據傳,無極圖乃是河上公所傳。河上公何許人也?河上公是與老子、鬼谷子、黃石公等齊名的人物。尤其是給《道德經》做注的《河上公章句》,成為《道德經》最廣為流傳的註解版本,其本身也是黃老之道的集大成者,方仙道的開山祖師。
河上公修仙得道之處在琅琊天台山。丹道大家葛洪也在《嵇中散孤館遇神》中記錄此事:“紀年曰:東海外有山曰天台,有登天之梯,有登仙之台,羽人所居。天台者,神鰲揹負之山也,浮游海內,不紀經年。惟女媧斬鰲足而立四極,見仙山無着,乃移於琅琊之濱。後河上公丈人者登山悟道,授徒昇仙,仙道始播焉。”
迴歸正題,為什麼説無極圖可為易學與丹道之師呢?因為傳説之中,此圖深含奧妙,能夠徹底看明白已是上仙,而魏伯陽與周敦頤各自解讀出一部分,就已經大有成就,魏伯陽得到此圖,以著《參同契》,周敦頤得此圖,以著《太極圖説》。魏伯陽得此圖通曉丹道,周敦頤得此圖悟出易道。
總而言之,此圖確實難得且少見,接下來此文便先觀圖,後以個人所思做簡單探究,權做引路,望更多人可以收到啓發從而悟出更多。
無極圖:
探究:首先《無極圖》看上去似乎是天地初開的示意原圖。周敦頤認為是“無極而太極”。
那麼無極和太極的區別是什麼呢?
無極為混元,無象,無形。該是為無中生有中的“無”時期。而太極為渾元,也叫混沌。此時象已經具備,但形未成。但無論如何,以丹道論,此空無一物之圈,或許該代表的是一種先天的狀態。
再往下看填離取坎的圖,在魏伯陽的丹道理論之中,稱之為叫“水火匡廓圖”。這本身其實就是兩個八卦相交之象,坎和離首尾連在一起,表示相交,形成了坎離交合的水火既濟,也就是丹道意思是:坎為水,離為火,水火相交,就是水火既濟。
再往下圖中六個小圈,五個是金木水火土,還有一個為空,或許可以代表為五氣朝元(也叫五行歸一)。
這裏兩塊,其實是要合一看的,因為坎離是乾坤之用,所以以坎離相交,激盪五行合一,從而達到五氣朝元從而返還先天的狀態。
當然,這是我們先從上開始看解釋原理,那麼從先往上,其實更像是一個方法。
最下一圓,叫玄牝之門。此詞彙並不陌生在《道德經》之中便有提現,更是被後世丹道演化成不同的概念與位置,那麼到底什麼是玄牝之門?
若以此圖來看,其在下,正是體內下方,也就是藥生的地方,此處便是玄牝之門,為何這麼説?因為再上升一個圓,叫煉精化氣,煉氣化神。元精者,黃庭中藏(説腎中的是後天之精,非元精),以氣化之,周遊全身,才可以凝練五臟,正是對應了上面的五行歸一的圖,而煉氣化神則是為了入泥丸,現有灑金液潤化四肢百骸,後有出神入化,成就仙道,不論如何,以上下黃庭泥丸(上下丹田)而論,確實其中正是五臟五行,此圖不假,故而才有玄牝之門位置的推導。
所以,這是丹道的一種説法,當然現在常常有人説是從下往上看(與易學中由上而下相對應。),但是實際上,餘卻認為此該是由外而內看,一如丹道之中納天地靈氣,入體而返還先天,即法自然也。
當然此處只做引,供大家發想,現在再説一下週敦頤以符合易理詮釋的需要,而解無極圖的順序,也就是從上而下。下面簡單介紹:
其實最上正如前敍述,乃是無極而太極。應對了他《太極圖説》中的無極而太極一句,下則是叫陰陽配合,也叫陽動陰靜(對應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再下則是五行定位,五行各一其性(對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再下為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以及化生萬物(對應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
後説:雖然此圖傳説是河上公所作,但是實際上廣為傳播的是陳摶於華山上的時刻,由於陳摶與呂祖是同一時期人物,互為師友,所以本身用《周易》卦圖闡述內丹原理就始於這個時期,一直到五代日漸盛行。也形成了後來道教易學,這門單獨的學問。
正如清代朱彝尊考證《太極圖》的淵源説,“自漢以來,諸儒言易,莫有及太極圖者。惟道家者流,有上方大洞真元妙經,著太極三五之説。唐開元中明皇為制序,而東蜀衞琪注玉清無極洞仙經,衍有無極,太極諸圖。”
當然,如果真有想要探究此圖的朋友,其實有前人考出,《無極圖》來自《上方大洞真元妙經圖》中的《太極先天之圖》,其中有對此圖的改造,而《上方大洞真元妙經圖》中的五幅圖式都是解説內丹原理的,而且互相聯繫!因而《太極先天之圖》的含義解釋是結合這些一起的。而陳摶《無極圖》實際是概括了此經中所有圖式的含義!